青海某大學一個學經濟的女生有過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她通過因特網和一個美國女孩做筆友,前后長達七年之久。到她大學一年級讀完,對方邀請她去美國相聚,其父母慷慨地表示要承擔全部費用。這個跨國友情是如此不尋常,以致于挑剔的美國簽證官都被感動了。她輕而易舉地得到了簽證,在她筆友的陪同下在美國游玩了兩個星期。
幾年過去了,這位小姐想再赴美國,這次是要留學。她幾年前在美國的友誼之旅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她非常想用它來打動美國教授。在她精心寫作的personal statement里,她用重墨描繪了她的這段經歷。可惜地是,當她把這篇文章交給一個外國老師修改時,人家毫不留情地把她倍加珍視的內容全刪除了。
外國老師如此處理自有其道理。在他看來,這個中國學生不尋常的經歷與她在專業上的能力和志向太不相干了。申請文件通常是外國學校了解你專業水平的唯一媒介和手段,你如果在其中把筆墨過多地放在與專業無關的敘述上,你就會喧賓奪主。
這位不甘心的青海姑娘繼續尋求幫助,最后她的文章到了我手里。在我的幫助下,這篇文章有了一個新的結構,使用了新的語言,盡管所有的事實都還是原來的。但在新的version里,她的美國之行對她來說是一個eye-opener。在短暫的旅途中,她對美國的印象是膚淺的,但那些很表面的東西仍然不可避免地向她反映出美國經濟的發達和內在活力。
中美經濟發展的明顯差異既激發了她要幫助中國在經濟上強大起來的愿望,又促使她這個學經濟的中國學生要從經濟學上找到說明。在學習中,她認識到美國經濟的發達和美國經濟學的發達必然有著某種聯系,所以她現在希望到美國留學。在強大的motivation的推動下,她比別人更加發奮地學習和研究經濟學,使她現在有了比別人更加扎實的經濟學功底,為她去美國深造奠定了基礎。這樣,她的personal statement不僅描繪了她的獨特經歷,而且讀者還可以透過她的獨特經歷看到她在專業方面的基礎和水平。
關鍵在于獨特性
我們的青海姑娘敏感地意識到,把自己的美國之行寫進自己的personal statement可能會打動美國教授。她是對的,因為這是一次不尋常的旅行,源于一段不尋常的友誼。這段經歷不僅能把她與絕大多數中國申請者區分開來,也使她有別于幾乎所有申請者。有這段獨特的經歷作背景,她的申請材料就能吸引住美國教授那匆匆一瞥的目光。
把自己獨特的地方寫出來,這是申請材料寫作的關鍵。國外大學教授往往要審查比錄取名額多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申請人。如果你的材料中沒有富有個性的內容或語言,你很可能被放入另冊,與機遇失之交臂。
太多的留學申請人在制作申請文書時太草率。他們在艱苦卓絕地考完TOEFL、GRE、GMAT之類的語言考試以后,或者已經太累了,或者覺得已經大功告成了。輪到需要制作申請文書了,往往去買一本范文,拿來依樣畫葫蘆抄一抄就完事兒了。在現在學員拿給我讀的申請文件里,我太經常地讀到我自己的語言,一看就知道是從我那本《留學申請書信寫作指導》中抄來的。這本書中所提供的思路、寫作方法和語言也許有些借鑒意義。但你如果照抄的語言和內容太多了,就會導致掩蓋或削弱你自己的個性特征,而這是最要命的。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很多申請人抱怨說他們沒有什么獨特的東西可寫,這是不對的。我女兒出生在加拿大,小時候經常唱一首兒歌,歌詞開始是:I am special, you are special, and everyone is special, each in his or her own way. 她每次唱這歌時都很得意,因為她相信她非常地special。如果兒童能有這樣的自信,你作為一個至少上完大學的成年人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覺得自己普通得不足掛齒呢?
你是否獨特,是否special,要看你自己怎么審視自己。只要你找對了視角,你一定會看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
一次座談時,一位英俊的男士說自己是個小官僚,為改變自己的命運,想去讀MBA。細問之下我才知道,他在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工作了12年,官至副處長。他也許就是個小官僚。但是,他如果到美國的商學院讀書,他的同學中有多少人會象他一樣在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發展最快的新型市場經濟國家的中央銀行做過這么多年的管理工作呢?
一個并不特別難看的女士去找我,說自己不過普通女孩一個。我問,你上過大學嗎?上過,但上過大學的人多了。讀過研究生了嗎?讀了,但這年頭研究生也多了。學的什么專業?建筑系的。主攻方向呢?景觀設計。在中國讀景觀設計的女研究生多嗎?學景觀設計的人本來就還不多,讀這方面研究生的女生當然就更少了。這時我說,想想看,你怎么會普通了,要知道,即便在西方,讀景觀設計的女生也不多,你在這個對女生來說非傳統的專業已經讀了研究生了,了不起得很呢!何況,中國現在建設的速度和規模全世界罕有,你肯定已經接觸或參預了不少項目的設計工作了,你的經驗和前途都是絕大多數同齡的美國女孩不能企及的,你怎么能說自己太普通?
有些人仍會說,自己太年輕了,還沒有來得及干出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因此這申請文件就是反映不出什么獨特性來。這樣的認識錯了。我現在快人到中年了,當年在中國干過記者,后來在國外充過律師,現在回國做老師,三十好幾年的人生中,穿插了無數坎坷,也間或小有成績。你作為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姐或小伙子,不需要證明你現在已經有了比我豐富的經歷或者比我偉大的成就;你要證明的是,等你到我這個歲數,你一定 ― 至少很有可能 - 有比我多得多的成就和能力。我相信沒有幾個人做不到這一點兒。
即便你的分數、專業、志向、個性、興趣、經歷、工作崗位等背景乍看上去都比較一般,你也要知道,這些因素在每一個人身上的組合是不一樣的;即便組合一樣,每一個人的內心感受也是不同的。你要做的,是嚴肅、認真并全面地審視自己。你要在對自己深刻了解的基礎上,對你的素質、經歷和成就進行區分、組織和取舍,來滿足學校錄取的要求和標準。你把這樣編排和歸納好的訊息用漂亮的英語表達出來,置于一個敘述性的結構中,你能擬出一篇具有說服力的文章來。
寫作的技巧
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被充分地表達出來也是枉然。國外的教授一般只能從書面材料來對你的學識、人品和語言能力進行判斷,而你也只能以書面的形式來表現和證明你自己。你和他們之間唯一的媒介是寫在紙上的文字。由于洋教授一般不愛讀長篇大論,你的篇幅一般有限。你必須使用一些寫作技巧。
* 最有效、最容易應用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技巧之一是給段落一個topic sentence,或者叫主題句,并將其擺放在段落最前面。中文寫作時,主題句經常埋伏在段落中間。但英文段落如有topic sentence,則應置于段落開頭。這個topic sentence應表達一定的見解、認識、判斷或態度,由段落的其余部分用事實和推理來進行論證和支持。譬如,你可以在一段開頭時說你的研究能力很好,緊接著講你學過什么方法論、做過什么樣的試驗、參預過什么樣的試驗以及取得過什么樣的研究成果等。Topic sentence可以幫助讀者清楚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對于英文寫作不熟練的人來說,給每一重要段落一個帶總結性的topic sentence是一個提高寫作質量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
* 在文章中注意建立強烈的對比能夠幫讀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在上面提到的青海姑娘的personal statement中,為了渲染她美國之行的不一般,我用了這么一句話:The summer of 1996 saw me, a poor student in China's landlocked Qinghai Province, flying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meet my penpal and her family at their home in a small American town. 這句話可以輕易地寫成:In the summer of 1996, I went to the US to see my penpal and her family. 但這后一種說法完全無法反映她作為一個中國內陸省份的窮學生與美國小鎮上的筆友之間所客觀存在的巨大距離。
一個留學申請者早年因家貧放棄大學讀了中專技校,幾年后直接考上中科院某所研究生。當他為自己沒有正規本科學歷惴惴不安時,我幫他把personal statement修改了,用他沒有本科教育也能考研來襯托他在逆境中奮斗的能力。Exercising diligence to give full play to my intelligence, I parlayed my vocational career in the provinces into graduate studies at a top research institute in the nation's capital, Beijing, where I now wish to vault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field of spatial statistics by pursuing doctorate studies at a leading American university. 這樣,由于三個加黑短語的適當排比,造成了一種不斷向上的印象。
* 你要盡量把你所提到的事實與洋教授所熟悉、所看重的東西聯系起來講,因為很多洋教授對中國相當無知。在國外,我曾不止一次被問過Beijing University和Peking University是不是在同一個城市,可見一斑。我當年高考襄陽地區第一名,要說給洋人聽他們會一臉漠然,所以我說:I achieved the highest total of scores in area with a population the size of Ontario's。一個中央電視臺的記者要去美國,我幫她寫道:I am regularly watched in China by an audience that numbers more than the American population。1998年克林頓來華訪問,所以在文章中提到北大時這么寫:Beijing University, dubbed as China's Harvard by President Clinton on his recent trip to the country. 同理,當你提到863工程、聯想集團等中國名詞時,最好也給一個美國人能夠理解的解釋。
* 最好舉出具體的實際事例來證明你用的那些形容詞所言非虛,一個好的例子可以頂很多個華麗的詞藻。中國留學申請者在寫作留學申請文件時,要么是大量堆砌形容詞,但沒有可佐證的事例,要么是講一大串事例,但不知這些事例反映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