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告訴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不斷學習體證,就會得到內心的愉悅。而孟子告訴我們‘反身而誠’,通過反求諸己,誠以自己的良知,去體證古人的圣賢之道,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北贝蠼淌谖臇|茅在“《論語》心解”課程畢業典禮上,對課程學員分享說。
“《論語》心解”是系列課程“四書心解”的第三門課。該系列課程主要面向全國小、中、大學各階段教師免費開放,致力于以學習中華經典,提升個人品質和工作質量。自2024年2月開課以來,截至目前有1.6萬余人參與學習。其中包括全國各地教師8千余人,非教師8千余人。
職業不同,身份不同,但熱愛經典、渴望成長自己的心相同。課堂中,同學相互砥礪,班長、組長為全員護航,每天帶來同學晨讀、聽課、寫心得、復盤,每周以班會形式促進同學總結、分享收獲。此外,課程還有月度沙龍,邀請教材著作者、課程主講人等為同學答疑解惑。
8月25日晚,“《論語》心解”課程畢業典禮于線上,首次以直播的形式舉行,“陽明教育研究院”視頻號及“新教育教師讀書會”視頻號同步直播,累積1.6萬余人在線觀看。
典禮伊始,來自全國各地的9位課程學員代表分別誦讀經典《論語》選段?!安换既酥患褐?,患不知人也……”在學員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讀書聲中,經典中的教誨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回蕩在腦海。
活動正式開始后,新教育讀書會執行會長王小凱代表“新教育”平臺發表致辭。王小凱指出,《論語》中講到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表明了孔子也非常重視傳述古代圣賢的思想。今天,我們面對各種事物誘惑,也有必要像孔子一樣,去發掘經典中歷經風霜而沉淀下來的智慧。
爾后,來自全國各地的4組學員代表分別分享了參加課程學習以來,自己內心的成長以及工作實踐中的成效。
來自河北唐山的教師張玉潔從2020年開始學習經典,在她的帶動下,丈夫、女兒也加入到了經典共學中。活動中,張玉潔說:“經典確實能解決人生重大問題。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有什么樣的心,就有相應的生活現狀。”
河南葉縣辛莊小學校長李鋒分享了經典助力他建設校園的經歷。在2016年以前,辛莊小學是大家口中的“三差學校”,李鋒到任后,力主以經典治校,帶領全校師生誦讀經典。經過幾年的努力,辛莊小學轉變為遠近聞名的“吃得好、玩得好、學得好”的三好學校,全校師生也多次獲得省級和全國性榮譽。李鋒分享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讀經典不一定能增加生命長度,但一定會拓寬生命的厚度和寬度。”
來自河南鄭州的小學班主任張向麗和學生家長代表王艷分享了老師與家長共學經典的故事。張向麗說:“我邀請了49位家長加入‘四書心解’共學,每天我們一起晨讀、聽課、分享。在經典的滋養下,很多家長反饋說,自己焦躁的內心開始變得平和了,孩子也有了越來越大的進步。聽到家長們的分享,我就仿佛看到了孩子們美好的未來?!?/p>
廣西百色市民族衛生學校校長梁俊玉分享說,以前學校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教師也有很強的挫敗感。在參加“四書心解”的課程后,她覺察到借助中華經典,能有效助力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在她的帶領下,師生共學經典,“孩子們不僅讀書越來越流暢,而且越來越自信了”,課堂中也變得更有精氣神、更加專注了。
(張玉潔老師及先生)
(李峰校長)
(張向麗老師)
(梁俊玉校長)
4組同學分享結束后,教材著作者、“四書心解”課程指導老師張可可針對每一組學員的分享,一一給予了回應。“由外到內是中華經典的一個重點,我特別替各位老師感到開心,大家能夠把目光由外轉向內,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打開一道不同的門。”張可可總結說。
(廣東金融學院教師、《四書心解》編著者 張可可)
聽完4組同學的分享,參會學員的學習熱情越發高漲。在大家的熱切期待中,“四書心解”課程講師、潤澤園教育陽明心學課堂負責人錢宇航公布了“四書心解”系列課程第4門課——“《孟子》心解”的課程詳情。錢宇航提到,孔孟之道,一脈相承,孟子傳承并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仁政”“反求諸己”等諸多重要命題。“《論語》微言大義,思想深邃而言語精簡,但不容易理解。《孟子》中,孟子與弟子、各國君臣的鮮活故事,讓我們更容易超越文字,體證語句背后的深意?!卞X宇航說,現代教育工作者學習《孟子》,更可收獲提升工作能力的心法,受益無窮。
“四書心解”課程核心服務志愿者張雙英公布了“《孟子》心解”課程的學習機制,“讀、聽、寫、會”四個機制保障學員的學習質量。
活動最后,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教育學院教授文東茅帶來了“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重磅演講。
文教授指出,“孔顏之樂”是苦中亦樂,是樂在學中、樂在教中、樂在道中,歸納起來就是樂在心安,而孟子進一步講出了如何心安的方法。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誠于自己的良知,就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內不愧于心。如此不斷向上向善,因而能達致心安之境。
這是孟子的樂,而平常人的心本質上和孔孟都是一樣的。如果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的天分、靠近更加純凈的良知,那么平常人也有可能接近圣賢。我們都有這樣的潛質,這給我們無窮的信心和力量。
活動最后,文教授還稱贊說,每一次學員們學完一部經典,都有可喜的變化,也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地將《孟子》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