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我在美國的第二年留學生活,我這學期選了五門課,還要完成兩個學分280小時的實習任務;同時還要照顧家人(丈夫和孩子九月初來美陪讀),包括給三歲半的兒子報名入托,幫助丈夫申請工卡等等很多瑣碎的事務,實在是忙得不可開交。由于最近睡眠不足,近幾天來總覺得身體不舒服,心慌,心跳很快,晚上睡覺也覺得難受,那又有什么辦法呢?只好自己調節。
本想辭去每周日在佛光山教中文的志愿者工作的,但是又不好食言。關于這方面的背景,有必要給大家交待一下。
我在今年六月份在佛光山中文班教了一個月的中文,主要是教華裔美國人《弟子規》,每周日上兩小時的課。因為我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比較熱愛的緣故,所以答應那里的中文學校今年秋季繼續教課,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教程,一共要教三個月,而我自己學業和實習的實際安排跟最初的預計相比,任務有所改變,實習增加了一個學分,這樣一來,我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周末時間就很有限了,而我的作業主要靠周末來完成。為了順利完成作業,我只好每天晚上熬夜了。白天周一至周五,一下課,我就一遛小跑,趕往車站搭車,去實習單位。往往要七點鐘,天黑了才能到家。到了要交作業的時間,我就結束了實習直接去學校寫作業,往往要連續幾個晚上在圖書館寫到凌晨零點,圖書館要關門為止。記得上周日晚上,我們幾個熬到最后的同學中有一個美國新生,大概是作業趕不完,她打趣地問值班員:“我可不可以住在這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了。值班的同學往往會友善地問最后回家的同學有沒有車,結果那一晚,六個人只有兩輛車,盡管相互之間并不認識,有車的同學往往會主動提出愿意給沒車的同學一個ride(就是愿意送沒車的同學回家的意思)。我跟幾個國際學生比較熟,所以常坐他們的車。外國同學比較樂觀,盡管大家都是一臉疲憊,但是車上的氣氛還是很輕松的,大家互相學習各自的語言,我也教他們怎么用中文說“晚安”、“我愛你”之類的話。開車的同學是加納的,看到他車上的加納國旗,我又問他那些圖案代表什么意思,他饒有興致地娓娓道來。記得以前的地理書上說加納盛產黃金,又跟他聊起和黃金有關的加納經濟話題。要下車了,每個人都送我一句中文“晚安”和“Take care.”(照顧好自己)。
我們同車的同學中有一個尼泊爾的女生倡議舉辦一個國際學生的周末一小時聚會,大家到當地一個很有名的冰激凌店吃冰激凌,放松放松。她抱怨說我們國際學生的生活太沒趣了,整天就是學習、實習、打工,一畢業就回國,根本不知道美國社會什么樣、美國人的生活什么樣,空來美國走一遭。的確如此,我的生活真的如她所說,甚至比她說的還要緊張、忙碌、無趣,因為我的語言不如她們;我沒有打工的經歷(這在我看來是一個有趣而有意義的經歷)。后來跟很多美國同學聊天才發現,美國同學的生活同樣異常忙碌,她們往往從一入學就開始打工,有的人同時打兩到三份工,每堂課上都可以發現睡眼惺忪的眼睛。很多同學自己負擔高額學費,生存的壓力如此現實地擺在每個人面前。——和他(她)們相比我是幸運的,作為福特基金會的受資助者,不用為學費、生活費發愁。
這樣的留美生活是我以前沒有想象到的,我覺得我正在經受身體極限的挑戰,我決定“戰斗”到底,以平和的心態、進取的步伐和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