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低齡化的問題最近成了媒體和學生家長關注的焦點。經常讀到報紙上有關小留學生的報導,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故事。在留學日趨理性的時代,出現這樣的討論是件好事。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么是“低齡化留學”。根據我國教育部的規定,學生在完成9年制義務教育之前是不能出國留學的,所以低齡學生其實是指初中畢業到高中畢業這個區間的孩子,他們留學是去讀國外高中的課程。高中畢業以后準備上大學的孩子因為年齡基本在18歲以上算得上是成年人,我們就不把這部分同學計入低齡的范疇內了。
對于低齡化留學,一般的意見分為正反兩類。
持贊成意見的人的理由包括:
國外中學入學資格標準較寬松,又無需雅思或托福成績(個別國家、私立精英學校除外);
年齡較小時留學,學習語言和融入當地社會較快;
三年高中的美好時光在國內如果只是為了應付高考而被動去學習一些自己沒有興趣的科目,而這些科目對自己將來又沒有多大用處,但是就因為它們導致考試成績欠佳,無法入讀心儀的大學和專業,勢必造成很大的遺憾;
送子女出國留學是一種長遠的投資行為;
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廣闊的活動空間,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持反對意見的人則指出:
中國孩子自理能力差,缺乏必要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孩子送出國后因為沒有父母管束,出現了“失控”,這樣的狀況下留學能否成功,是值得懷疑的。擔心、憂慮更多;
現在小留學生中,富家子弟和官宦子弟不少,這些孩子成績平平,語言也沒學好,不該學的東西學起來倒是快得很,其中少數人在當地甚至被視為“留學垃圾”,也帶壞了本來有心向上的孩子;
小留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出國后在外國寄宿家庭或寄宿制學校生活,某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暴露無遺,引發諸多矛盾;
學生本來在國內讀高中時英文水平一般,現在去了國外,用英文上課孩子學業能跟得上,書能讀得出來嗎?
正反兩方的觀點都有道理。不過,將低齡化留學看成是一種統一的現象,然后單純的支持或反對都是有失公允的。與其關注低齡化留學本身的利弊,家長們不妨問一下自己:我為什么要送孩子出國?
到國外讀高中和在國內讀高中相比有什么區別:
第一,毫無疑問是語言優勢。我們都知道孩子越小,模仿語言的能力就越強。經過兩三年的高中教育,孩子的英文程度一般可以達到國內英文系畢業生的水平,實際運用的能力還會更強。相比早期的留學生(那時候主要是出國讀碩士為主),他們欠缺的也許是些磨難的經歷,但是他們一定能比他們的前輩掌握更地道的英文。
第二,國外高中的選課更加靈活,可以因材施教,而且更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發揮創造力;國內則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嚴謹扎實。一個孩子在這兩種氛圍中完全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發展。比如,有的孩子對物理和化學不感興趣,成績不好也導致對這些科目比較厭惡,但是現在又不能不學(國內大部分學校在高二后才分文理科班,但是高考時還要面臨綜合課的考試)。孩子由于某些科目成績差可能使得老師或同學對他/她不夠重視,導致自信心不足。如果孩子確實是因為偏科在國內高中陷入困境,選擇出國讀高中是較為明智的,因為在國外高中他/她完全可以根據將來要就讀大學的專業和未來從業的方向選擇課程,從而大大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較容易取得高分,進入名牌大學深造。
第三,國內由于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只能采用一考定終生的方式選拔孩子進入大學學習,這對于孩子們來說壓力極大,如果孩子屬于平時成績不錯,考試時因為緊張常常發揮不佳的類型,那國外高中普遍采用的平時表現持續評估制顯然更有助于孩子得到公正的衡量。
第四,如果孩子以后要繼續念碩士博士,選擇在國外讀高中然后進入大學會對他/她很有利,因為教育最發達的這些英語國家如美國和英聯邦之間學歷互相認可的程度很高,孩子在國外念完本科想選擇其他國家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就很便利,比國內的本科生容易得多。
最后,孩子在國外讀書,鍛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有很大的幫助。家長朋友可能會擔心,我的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會做,出去了生活能自理嗎?說實在話,現在的孩子很少在高中時就已經有很強的自理能力。很多孩子在國內時絕對不比同齡人的自理能力出色多少,可是出國一段時間以后就讓人刮目相看了。寒暑假學生回來的時候,感覺人變得懂禮貌了,更加尊重旁人的意見和感受,有些原來較為靦腆的孩子也愿意主動跟人打交道了。眼見這些變化是很讓人欣慰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鍛煉出來的,出國留學的經歷無疑對孩子的學業、職業前景、自身性格的發展有著重大價值。
什么樣的孩子適宜留學?
總體來說,小留學生在國外的學習生活情況是良好的。比如澳洲和新西蘭的監護人制度、寄宿家庭的安排、學校每年來中國召開的家長會都能夠讓家長對孩子的情況有所了解和監控。雖然目前小留學生中確有本不適宜于出國讀書的孩子,因為脫離了父母的管教,手中可以支配相當多的金錢,來到異國他鄉,難以抵御眼前的諸多誘惑,而且一旦學業發生困難造成學習動力消失,就更容易產生放棄心理。不過這是少數現象,我們不能以偏蓋全。何況有些“問題學生”在國內恐怕就是“問題”多多的,中國學生基數這么大,要找反面的例子是很容易的。
那么您的孩子到底適不適宜出國讀高中?您要看這幾個方面:孩子的自控能力、在國內的學業、英文水準。很多“問題學生” 在國內就是因為學習較差,英文不足,出國后在私立語言學校中重復補習英文,不大容易跟上國外的教學節奏而自暴自棄的。所以第一,選擇公立或私立高中及配套的語言學校很重要;第二,孩子在國內的學習成績,英文水平也很重要,尤其是孩子自己要有“我要讀好書”的愿望。我一貫主張留學的應該是優秀的孩子,而不是沒有出路了就去國外,如果用母語讀書都讀不好,在一個全英文的環境中會怎么樣可想而知了。
這里我順便提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兩回事。自理能力是很快就能培養出來,可是一個孩子是否能否很好的把握自己,有沒有主動追求一些目標的動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讓孩子出國讀高中是出于什么目的,孩子自己想或不想留學又是什么原因,兩者是否協調?這是個大問題。根據我的經驗,孩子如果是主動地想獲取知識和人生的經歷,有求知欲和進取心,都會有好的表現。
結論就是,學習愿望強、學業基礎好的孩子、出國念高中比在國內更有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在此討論的所有情況,都以假設資金充足為基礎)。
來源:新浪教育本文選自《彭國梁老師開窗話留學》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