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還不是為了好的發展,好的就業。近來海歸回國就業人數不斷增加,那么海歸就業到底難不難呢?是否有著好的發展呢?調查顯示,雖然海歸回國就業占據一定的優勢,但是仍然大部分面臨就業的壓力。
海歸回國就業找不到合適工作大有人在
以浙江省海歸就業數據顯示,目前,浙江省留學回國人員數量已上萬,且每年仍以2000多人的速度在遞增。然而,“海歸”的“幸福時光”已然過去。人才市場上,“海歸”難以找到合適工作而淪為“海待”者大有人在,變成“海找”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那些中學畢業就出國留學的“新新海歸”們,在“僧多粥少”的就業環境下,他們甚至慨嘆:“海龜”不稀罕了,還斗不過“土鱉”(國內畢業生的戲稱)!
留學7載回國就業卻找不到心動工作
1999年,沒考上高中的張輝與身邊的許多孩子一樣,被父母送到加拿大留學!澳菚r候年紀小,管不住自己。”張輝回憶道。剛到加拿大時,由于思鄉心切,又缺少父母的管束,張輝常和來自國內的小留學生們“廝混”在一起吃喝玩樂無心向學。后來,張輝勉強申請到加拿大一所三流大學,“對專業沒什么想法,便跟風報選了國際貿易專業!
張輝說,原以為出國鍍一層“金”,就能找份好工作,但事與愿違。由于長期生活在華人圈,英語(論壇)不過關,又沒有考取相應的資質證書,盡管在國外待了7年,花費了200多萬元,在那里卻難找工作,不得不選擇回國就業后,發現“‘海歸’不再是香餑餑了”。
從2003年開始,國內每年都要產出大量待就業大學生,加之“海歸”回流,國內企業對海歸的態度由以前的追捧,日漸轉變為理性;貒,張輝前后找過十幾份工作,都不甚理想。最終只能在父母的安排下,草草在一家小企業里安頓下來。
逾35%“海歸”存在就業困難
張輝的遭遇并不是孤案。省人力資源專家汪長江告訴記者,在省人才市場每月舉辦的高級人才招聘會中,每個場次總有約40個“海歸”的身影。鄭某就是其中一個。鄭某是浙江大學政治系2009屆本科畢業生。大學畢業后,她選擇了去英國留學。在英國,鄭某發現,中國留學生雖然學歷更高,但對西方的企業文化不甚了解!翱梢哉f,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就業競爭能力是很薄弱的。”
后來,鄭某選擇回國。她苦笑著說,回國的這一個月時間,她幾乎每天泡各大招聘會。“我有7個大學同學陸續去了英國、美國等留學,其中4人因為在國外求職屢屢碰壁,而選擇回國就業。”海歸職場受挫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據世界HR(人力資源)實驗室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困難,40%“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
早幾年,一份冠名“海歸搜索行動———海外留學與歸國人員現狀大調查”顯示,只有57.5%的“海歸”能在歸國6個月左右找到工作,相當一部分“海歸”不得不淪為“海待”。
“海歸”為何會淪為“海待”?
省專家與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主任鄭知躍稱,目前,歸國留學生成分正在發生變化,碩博學歷獲得者的比例有所下降。“事實上,中學畢業就直接出國留學的‘新新海歸’們拖了后腿。”在業界,“新新海歸”由于低年齡、低學歷,也被戲稱為“兩低”海歸。談起“新新海歸”的就業難問題,杭州市專家與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主任管宇稱,這與盲目出國熱不無關系,“事實上,有很多小孩并不適合走出國留學這條路”。衢州的楊某少時也曾出國留學過;叵肫鹉嵌瘟魧W生涯,他卻用“不堪回首”來形容。
楊某是在小學二年級時被送往英國留學的,“由于語言不通,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常常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為情緒得不到舒解,楊某性格越來越孤僻,最后患上了抑郁癥。無奈之下,楊某在小學5年級的時候時回國。
海歸需回國“淡水養殖”5年以上
在寶石公司人事部經理楊航斌看來,“海待”現象還與“海歸”成分的改變有關。他認為,隨著出國留學門檻的一降再降,“海歸”的含金量隨之縮水。不少企業在經歷了泡沫經濟的擠壓后,也不再把擁有“海歸”的數量作為提升企業形象和價值的砝碼,“要能力不要背景”成為很多老板的共識。
鄭知躍表示,“新新海歸”從校門到校門,回來后仍習慣運用歐美慣性思維待人接物,加之對國內辦事程序不熟、缺乏工作經驗等,使一些海歸在短時間內無法和國內就業形勢接軌,容易出現認知斷檔現象。
針對回國后出現的“水土不服”現象,馬云早在2008年就曾形象地表述:對“土鱉”要用“海水”放養,對“海歸”至少要用“淡水養殖”5年以上。
國內缺乏“海歸”就業指導平臺
然而,國內并沒有專為“海歸”們設置“淡水養殖”場。浙江相關留學公司稱出國前,中介機構一般會為留學人員設置過渡期,幫助其適應國外環境,但留學人員歸國后,并沒有過渡期培訓指導這一后續服務。
中介公司靠不住,那政府層面的留學服務機構呢?鄭知躍說,目前,省內對存在就業難的海歸人數,尚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計,更不用說是專為海外留學人員提供國內人才需求信息平臺以及就業指導服務平臺了。
“歸國留學人員要重新適應國內環境必須有個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內,除了自我摸索,還需要相關機構對他們做一些指導和培訓。”鄭知躍認為,可考慮實行“軟著陸”政策,為歸國留學人員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平臺,在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內,幫助其盡快度過“水土不服”期。
海歸就業多傾向經濟金融領域
據省專家與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一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省留學回國人員數量達9400多人,其中,博士占16.1%,碩士占52.9%,學士占11.4%,進修人員占19.6%。
海歸留學海外所學專業多是國內就業熱門專業:如經濟、金融和計算機、通信電子兩大領域,以及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生物、醫藥、環保及新型材料等新興產業。
國有企業由于待遇穩定、前景無憂,也是許多海歸心目中理想的就業選擇。但也有不少獨具眼光的海歸將就業的主要渠道瞄準了自主創業。據統計,留學人員到我省累計創辦企業860家,總投資80.2億元人民幣。
其實海歸也是海寶
多年留學,耗費大量費用無非是為了一個好的發展和好的工作。然而海歸回國就業依然是一片緊張的局勢。其實筆者認為還是一個能力的問題。也在此給那些留學的學生們,抓緊這個寶貴的機會,好好學習,成為人才,如此,海歸回國就業就是國家的棟梁人才。(全球教育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