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考試合格不代表學術能力過關
很多雅思成績高的同學在實際寫論文或者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很迷茫,尤其是真正做起學術時,會覺得困難重重。其實對于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講,語言合格與應對國外學習之間,還有一道很深的鴻溝,那就是海外留學所要求的學術能力。為什么語言考試高分卻不代表能學好國外的課程?那是因為雅思、托福這些時間久、范圍廣的語言考試,有許多技巧可循,一些學生英語水平并不扎實,專注于以技巧應試,消解了英語能力的提升。
留學生英語水平即使達標,也可能面臨聽不懂課、做不好小組討論、寫不好論文等問題。有些學生的雅思成績很高,但是初到國外課堂,老師講課的語速、布置的課后任務,語言考試合格離跟上好課、做好作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大部分中國學生在應試英語教學中暴露出的薄弱環節是口語和寫作能力,到了歐美大學課堂,就很難適應并參與到小班制為主的教授引導式課堂討論和小組課堂報告。
國外課堂非常注重互動,學生可以在上課的任何時間發言,表達任何有道理的觀點;課后的作業也有很多需要小組討論和合力完成的項目。不少中國學生在國內的教育環境下,已經養成‘懶惰’的思維方式,學習上只求一個答案而不注重獲得答案的方法,而這在小組討論這類不同于國內的學習形式中,注定國內學生得分往往不如國外同學。
除了小組討論和分組作業外,國外寫論文的一系列步驟和要求,也讓許多中國留學生叫苦不迭。在國外,如何做前期的調查研究、如何定下研究方法、如何使用學術性語言、如何引用文獻等等,都對出國留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出了巨大挑戰。雖然有些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都沒有問題,但是讀起文獻來,還是時常摸不著頭腦,對于怎么寫論文也感到很迷茫。
如何培養學術理解力?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實際上很多準留學生因為語言考試不合格,從而參加語言班而意外獲得了學術能力的培訓。有些留學生由于雅思成績不夠,只拿到了conditional offer(即有條件的錄取),從而被要求在正課之前先讀幾周語言班。結果在語言課上,他們學習了如何寫論文,包括如何根據一個話題查找資料、如何引用文獻、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等等。使得語言課對于之后正課的學習,尤其是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對此有些專業人士建議即使語言成績夠了,也可以多讀讀語言課,這樣可以提前適應一下學習環境。而對于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的學生來說,培養學術理解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以英國大學為例,他們對學術論文的要求很細,句子、用詞甚至標點符號都有要求。中國留學生想要寫出符合學術要求的論文,就必須閱讀大量的文獻,以此培養學術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