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普通的多倫多中山大學校友早茶會,因為三位移民“海歸”變得不尋常起來。
記者在多倫多采訪期間,偶遇了這樣一件巧事:有一對中山大學畢業的夫妻,在移民加拿大四年之后,突然決定回國工作。而那天的早茶會,就是中山大學校友為“出差路過”的他們特意舉辦的。
“來了!”沉寂已久的現場突然一陣喧鬧,陳先生和他的太太滿面春風地走了進來,他們已經回到廣州和深圳工作半年了。
閑聊之下,記者獲知陳太太已經在深圳一家知名銀行擔任部門主管,陳先生則在廣州自己做生意。
“國內機會始終比較多。”陳先生打開了話匣子,如果喜歡平淡,呆在多倫多是個不錯的主意,但加拿大始終給人感覺有天花板,“做不了高層,可男人始終喜歡有挑戰”。
主動提出回國的正是陳先生,他跑到廣州等地考察一段時間后,把太太也拉回了國內。“沒辦法,嫁夫隨夫嘛。”陳太太顯得很賢惠。
初到深圳,陳太太顯得還有些不適應。“交通、飲食、文化都不太習慣。”她直言,更讓她不適應的是80年后的年輕一代,“他們很有競爭力,也很有挑戰性”。
這種情況直到半年后才讓她緩過勁來。現在她反而覺得,自己擁有更多的國際視野,可以全面地看問題,而且她還擁有語言優勢,“這次如果不是因為我的語言背景,總部也不會派我來美國出差。”
曾經的移民,現在卻“孔雀”向東飛,但它絕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就在這次早茶會剛剛開始時,一位小姐突然找上門來。細問之下才知道,她也是一年多前回到中國工作的。
“國內發展機會比較多,現在已經沒有那么多人熱衷移民到多倫多了,不少移民還反過來當了海歸。”中山大學多倫多校友會黃端裔告訴記者。
盡管具體數據無法統計,黃副會長還是給了一個模糊的參照:三年前每年新加入校友會的人數有幾十個,而現在一年最多十幾個。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