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消息: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中國的海外留學回國人才(俗稱“海歸”)到廣州創業、就業的熱度近年來明顯減弱,嚴重影響了廣州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轉型發展。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州曾是中國甚至國際人才的聚集地,但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日趨沒落的今天,廣州面臨被“海歸”遺忘的厄運。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廣州的“海歸”大約有4萬人,落后于上海的8萬至10萬人和北京的6萬至7萬人。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李永寧博士受訪時說,廣州目前處于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轉型階段,迫切需要大批擁有國際視野的“海歸”人才。
他說,中國和廣州若要創造,無論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教育、研發等領域,都需要人才的儲備、聚集和效應:“上海和北京這些年來很好地把握了這個趨勢,包括設立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研發基地,它們都顯示出了實力。”
政府機構缺乏人才意識
然而,廣州政府和各家機構則明顯缺乏人才意識,無法有效獲得“海歸”的青睞。李永寧說:“在吸引人才方面,需要的是新的思維,例如說,用(創業)基金、項目的方式,靈活地讓‘海歸’發揮自己的專長。”
此外,對于應該著重吸引創業型、科研型還是應用型的“海歸”,廣州不同單位的看法不一致,李永寧認為,這是吸引“海歸”的不利因素,廣州政府應該有統一的標準。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市留學人員咨詢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李志堅曾經對在穗“海歸”作了調查,發現吸引“海歸”來穗的首要因素并非廣州的政策,而是與家人團聚。
李志堅說,現在廣州吸引“海歸”存在只說話不干事的現象,而且重引進輕留住。很多“海歸”來一陣子就走了,真正創業的不多;有的是回來開了公司,但也很快就撤了。
他指出,現在扶持“海歸”來穗創業的政策還是上世紀90年代出臺的。廣州目前扶持“海歸”的基金主要是“留學人員專項基金”和“留學人員創業基金”,分別為300萬元人民幣和2000萬元人民幣,明顯落后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
那么,廣州應該如何扭轉劣勢,重新得到“海歸”的青睞?對此,李永寧說:“廣州總是沒有很好地利用優勢,把自己的特色打出來。在這方面,政府必須加大力度。廣州應利用在工業化時期所形成的優勢,比如對產品的設計、對教育和科技開發理念的創新,在這些領域,廣州都是跑在內線的。”
“此外,廣州也得解放思想,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意識。當年廣州有個說法——‘招商引資’,這是做得比較成功的,現在得從‘招商引資’轉為‘招才引智’。”
李永寧指出,廣州過去為“招商引資”創造了很多配套政策、扶持措施以及產業發展的相關部署,今后在吸引“海歸”時,仍需繼續創新。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得有意識,廣州必須意識到“招才引智”的重要性。
他告訴記者,據說長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每名領導人在領導、擔任企業老板或主管期間,有個“在任職期間吸引回多少人才”的新表現指標,廣州早些年在吸引外資時有過這樣的指標,但現在在吸引“海歸”方面卻沒有。
此外,李永寧也認為,廣州在人才規劃方面可以仿效新加坡。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很好地把握人力資本,原因之一是它的幾乎所有規劃都與人才規劃有關,無論是科技、教育、城市、環保、產業以及其他一些行業的規劃。“例如你們的克拉碼頭,原本是城市規劃的休閑項目,但它恰恰是能夠讓高端人才聚集的地方,這是一種后工業社會的特征。這是我的理解。”
廣州應吸引重量級外企或重塑形象吸引海歸派
35歲的鐘揮宇三年前到英國格拉斯哥的一所大學修讀通訊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后,他選擇到在北京的一家咨詢公司工作,而不是回到自己的廣州老家。
他告訴該報,中國是一個由中央指導的經濟體,中央政府影響力很大,而它目前的政策是在北京和上海大事發展,這兩個城市自然會有更多吸引人的就業機會。
即使現在已離開了咨詢公司,與幾個朋友出來創業,他們仍選擇把公司總部設在北京。
鐘揮宇說:“無可否認的是,北京和上海(在現階段)的輻射比廣州廣,影響力也比較大。此外,若是一家北京公司,到全國各地發展理所當然,畢竟是從首都來的公司。但若是一家廣州公司,要到黑龍江去開拓業務,感覺就不是很‘正常’,因為它畢竟是一家區域性的公司。”
鐘揮宇目前因為公司的業務需要而回到了廣州發展。他解釋說,在創業初期,廣州的確有它的優勢,這里的創業環境對小企業來說比較好,因為在北京聚集的是大型國企,在上海的則是跨國企業。不過,長遠來看,若要把公司做大,最終還是得往北京或上海擴展的,因此公司選擇把總部設在北京。
要怎么樣才能吸引他或其他“海歸”回到廣州發展、創業呢?鐘揮宇說:“可能是形象的問題吧。廣州若能重新塑造形象,例如把自己定位為中國南部的硅谷,或者是吸引一些重量級的跨國企業到這里投資發展,那么,‘海歸’自然也會被吸引到廣州來。”
廣州扶持“海歸”創業政策都在上世紀90年代出臺
留學人員專項基金
用于改善來穗工作留學人員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以及對留學人員短期回穗服務、講學、技術支持、成果推薦、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活動的資助。該專項資金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市人事局會同市財政局另行制定。
留學人員(科技)創業基金
為解決來穗創業的留學人員在創業初期的資金短缺問題,廣州設立廣州市留學人員(科技)創業資金作為留學人員的項目啟動資金,主要以無償撥款或股權投資等方式進行使用。市科技局是創業資金的管理部門,市財政局是創業資金的監管部門,創業資金管理小組負責資助項目的申報審批、驗收、并對項目的實施進行全程跟蹤。
來源: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