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劉昊原在“自主創業科技創新”企業家評選活動中榮獲“創新型企業家”稱號,是意料之中的事。
這位從美國回來的“海歸”,帶領一幫志同道合的伙伴,2001年12月3日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創辦了北京思智科技有限公司,用6年時間,在企業信息安全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如今,思智科技專注于數據加密領域,已經擁有多種應用產品,但劉昊原并不滿足。今年春節前接受記者郵件采訪的時候,他正在美國四處奔走,為了融資,也為了拓展海外市場。
1.“最不愿看到他成為我的競爭對手”
“我最怕的就是休息。”劉昊原在給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說。
創業之初,為了搶時間,劉昊原和五六個科技人員拿著睡袋整天呆在公司,他既當管理人員,又做技術人員,一個人當幾個人使,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中關村管委會的各級領導因此對他們印象很深,覺得他們是干實事的,當他們遇到困難時,管委會給了很多支持,還成了他們的股東之一。
2002年6月16日,劉昊原和伙伴們在這樣的忙碌中,接待了一位貴客——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軟件及服務供應商、美國甲骨文公司總裁盧卡斯。
那天,盧卡斯一行到中關村孵化園考察,劉昊原是從美國硅谷回來的“海歸”,孵化園于是安排盧卡斯一行參觀劉昊原創辦不久的企業。
在美國硅谷,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盧卡斯是與比爾·蓋茨齊名的傳奇式人物。作為美國風險投資之父,盧卡斯的創業傳奇早已成為硅谷無數年輕人心中的榜樣,劉昊原也不例外。
劉昊原系統地為盧卡斯介紹了自己公司下一代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計劃和商業模式。看著年輕而自信的劉昊原,盧卡斯點了點頭就走開了。
當晚,在招待宴會上,盧卡斯說出了這樣的話:“在Henry(劉昊原)的身上,我看到了25年前自己在硅谷創辦甲骨文的影子。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讓他成為我的公司職員,或者我的合作伙伴。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他成為我的競爭對手。”
盧卡斯的擔心并非沒有道理。思智科技從成立開始,就將全球市場作為戰略發展空間。目前,公司擁有數十項專利。經過幾年的努力,劉昊原希望,自己的公司未來在納斯達克上市后,市值能達到10億美元。
2.創業經驗豐富的大學生
從不滿足做打工仔的劉昊原,注定要走一條與普通白領不同的路。
1993年,劉昊原高中畢業后隨父母移民到了美國硅谷,他的父母都是中國老一輩IT精英。在美國的第一年,劉昊原在英文學校讀書,一邊提高語言水平,一邊打工。
1995年,劉昊原上了美國西北大學,學習數學和計算機。隨著英文水平的提高,劉昊原在思科公司找到了一份做技術支持的工作,包括網絡產品的測試、組裝等。由于上課的時間可以選擇,比如微積分,可以選早上8點的那一堂課,也可以選晚上7點的,甚至可以選擇在周末上課,所以劉昊原可以做一份全職的工作。為了學習新東西,從技術到銷售,從硬件到軟件,從金融到外匯操盤,劉昊原不斷地換工作,也親眼見證了互聯網泡沫在美國破滅的過程。劉昊原覺得,科技創新必須和資本市場相配合,所以在讀完本科后,又到美國西北理工大學攻讀MBA。
從上大學到MBA畢業的6年里,劉昊原都是一邊讀書,一邊積累各方面的經驗。
劉昊原曾經和同學艾瑞克一起注冊了一家電腦硬件公司V-TechMicrosystem,類似如今中關村電子市場里的“攢機”柜臺。那時,一條4MB內存條要幾百美元。劉昊原從小就對計算機比較感興趣,算是“精通”電腦組裝和維修,在零件的差價和人工上都可以賺錢。“當時的生意還可以,我們以比市價低的價格和良好的售后服務,贏得了一些個人客戶和少數公司客戶,賺了點兒零花錢和學費。”在給記者的郵件中,劉昊原這樣寫道。
第二次創業,劉昊原和比自己大10多歲的美國朋友沃斯(曾在美國政府做數據庫工程師)合伙,創立了一家軟件公司VisualBusinessSolutions,專門針對美國中小企業推銷小型的ERP系統(將企業內部所有資源整合,對采購、生產、成本、庫存、銷售、運輸、財務、人力資源進行規劃和優化,從而達到最佳資源組合的系統)。他們通過Yahoo的搜索引擎來推銷,效果非常好,公司還進行了融資。后來,公司遷到了得克薩斯州,劉昊原無法繼續參與。“但這是很有意義的一次經歷,因為有真正的團隊合作,在不同的團隊成員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劉昊原后來總結說,團隊合作是創業的關鍵。
由于有這些實踐經驗,在MBA的課堂上,劉昊原能提出很多問題,老師很欣賞他。他的同學們也都是想創業的人,有人讀書讀到一半,融到了一大筆錢,干脆退學經商。
3.父親的專利奠定創業基礎
真正讓劉昊原下定決心創業的是他父親。“我父親搞科研,研究出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非常具有前景的專利技術,我創業的目的就是把專利技術商業化,為社會創造價值。所以,在創業初期,甚至在公司還沒有注冊的時候,我們就申請了很多國際專利,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
劉昊原說,這些專利成了自己創業的基礎。2001年,劉昊原MBA畢業,和一家獵頭公司接觸,中關村硅谷聯絡處和這家獵頭公司在同一棟寫字樓里,劉昊原走過去一看,發現“海歸”回國創業有很多優惠。于是,2001年10月,劉昊原拿著聯絡處的推薦信到了北京,中關村管委會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很快就把他的公司放到了孵化園。
4.以副養主過難關
目前,在國內大部分銀行的ATM機上,都采用了思智科技開發的安全防護產品,這款產品帶來的源源不斷的收入,讓思智科技得以生存,并能持續投入發展主業——企業數據加密系統。“以副養主”是思智科技不斷發展的法寶。
劉昊原認為,目前,企業信息安全的核心已從針對網絡環境的安全管理,轉變為企業內部對機密信息應用權限的控制。因此,思智科技主要關注企業權限管理領域,通過對企業信息安全的不斷研究,集中主要力量研發產品,幫助企業客戶保護企業內部的“數字資產”。思智科技研發出的產品已獲得機械、能源、食品等行業客戶的認同。
5.鼓勵團隊成員換位思考
在創業過程中,劉昊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團隊。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公司只有研發隊伍,隨著研發產品的完成,市場、銷售和其他管理人才陸續加盟,這才組建了現在的團隊。如今,思智科技擁有員工30多名。
劉昊原承認,在創業前,自己的有些想法并不成熟,在發展速度方面過于樂觀,對困難估計不足,走了些彎路。現在想一想,就是因為當時的團隊不完整,考慮問題不全面。如今,團隊的力量使得公司對市場和產品的把握非常到位,公司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劉昊原很重視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和學習,例如,讓技術人員學習銷售和市場知識,銷售人員也學習技術。換位思考讓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更順暢。核心團隊成員在考慮問題時能站在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戰略高度,這也是思智科技提拔骨干的一個重要標準。
“劉昊原很多時候都在考慮大的發展方向和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對我們每個人都充分放權,也很信任。”思智科技核心團隊成員、市場部經理張偉這樣評價自己的上司。
公司成立6年多了,思智科技員工的創業熱情不曾消退。思智科技研發部門一位20多歲的小伙子,向記者演示了不同級別的產品,面對記者的種種疑問,小伙子應對自如,言語之間對自己開發出來的產品充滿了自信。
在思智研發經理世界創業實驗室(elab.icxo.com)的MSN上,經常掛著這樣一句話:“死后自會長眠,生前何必多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業者面臨很大的壓力,總覺得有很多事情做不完,能多做點兒就多做點兒。累了還是要休息的,但休假就算是比較奢侈的了,舍不得。”劉昊原這樣總結自己和團隊對時間的看法。
“我想通過你們的報紙告訴青年朋友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去做,因為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劉昊原說。
(來源:《世界創業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