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來說,童子軍(Boy Scout of America, BSA)并不是美國孩子的專利。這個民間團體成立于1908年的英國,隨后美國童子軍于1910年2月8日成立。除了英美,在其他的一些國家也有這樣的組織。比如在中國的五四期間,中國的童子軍就曾經走上街頭幫助散發過傳單。
美國孩子是否參加童子軍,學校并沒有硬性規定,接受或者拒絕這個組織,完全由家長自由選擇。只要到了學齡期,在孩子所屬的學校,童子軍的相關管理人員就會向全校男生發出參加童子軍的邀請。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國孩子都接受邀請,能夠參加童子軍的美國男孩子,因此會有些榮譽感和自豪感。
童子軍在美國文化中屬于眾所周知的事物。比如在登上月球的12名美國宇航員中,就有11名曾是是童子軍成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前總統福特,他曾經說:“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如果沒有童子軍精神,我不會成為一名好運動員,不可能成為一名好的海軍軍官,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好的參議員,更不可能成為一名隨時都能做好一切準備的總統。”
既然童子軍在塑造美國男孩兒的綜合素質方面是如此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童子軍精神呢?在美國童子軍的官方網站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信息:童子軍的準則是,值得信賴(trustworthy),忠誠可靠(loyal),樂于助人(helpful),為人友善(friendly),謙恭有禮(courteous),平易近人(kind),服從命令(obedient),樂觀豁達(cheerful),勤儉節約(thrifty),勇敢無畏(brave),整潔純樸(clean),虔誠恭敬(reverent)。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每個童子軍成員都能達到上述的境界,美國的雷鋒就會隨處可見了。反過來說,我時常在美國各地看到的那些雷鋒似的好公民,或許他們就是曾經的童子軍。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標語和口號向來都是抽象的,下面我就用幾個實例來展示一下美國童子軍的精神面貌和活動內容。
我家小寶自從上學那一年起就參加了童子軍。幾年來,通過我的觀察,在訓練男孩的綜合素質方面,童子軍團體確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活動。比如教孩子們系鞋帶,學著打領帶,疊國旗,用錘子釘子制造簡單的小木器等等,這些都是任何男孩生存的基本要求。最讓我吃驚的是,我們心目中的禮儀教育,孩子們在童子軍活動中也可以學到。
到了美國以后,我們都會發現,美國人在餐桌上特別講禮貌。比如誰不慎打嗝了,總會主動說一聲“對不起(Excuse me)”,絕不像在中國的某些餐桌上,打嗝的人此起彼伏,讓別人毫無胃口。這種小事,雖然家長是可以提醒的,但如果這種教育出自童子軍,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有一次,我在旁觀我兒子的童子軍活動時,也順便跟著上了一堂禮儀課。那天,在活動大廳里,到處都帖著講禮貌和懂禮儀的標語:
Don’t talk with your mouth full (嘴里含著飯時,不要說話)
Courtesies cannot be borrowed like snow shovels; you must have some of your own.(禮貌行為不是像雪鍬一樣可以借來用,你必須自己具備這種品德)
Hold the door open for the person behind you(為你身后的人開著門)
Good manners are made up of pretty sacrifices(好行為意味著你要有所犧牲)
標語歸標語,行為歸行為。那天的孩子們,除了閱讀上面這些標語并接受餐桌上的禮儀教育以外,他們還學會了如何和陌生人打招呼,如何和人握手,如何和人交談時要面帶微笑并和對方的眼睛對視。這些細節教育并不是泛泛而談的,而是每個孩子都要找一個伴兒,兩人一起練習上述禮儀。我叫什么,你叫什么,你好嗎,天氣不錯呀,這種寒喧式的交談,每個孩子都要說一遍。
我站在旁邊,看到這些美國男孩們認真練習禮儀的勁頭兒,真的是大開眼界。至少在我們那個年代吧,我們上學時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的訓練。難怪剛來美國時和美國人打招呼,我們總是不敢和對方對視,說話也是顛三倒四的。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在那天的另外一個標語里得到了集中的體現:我們對一個人90%的印象取決于初次見面時的90秒鐘(Ninety percent of what we think about a person is determined in the first ninety seconds we meet them)。對中國孩子的禮儀教育,我不敢妄評,但我在美國確實見過不太懂禮貌的中國小留學生。
除了禮儀和動手能力訓練,童子軍對孩子們的愛心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每年的五月,童子軍都要為美國窮人募捐食物。這種活動和中國的學雷鋒差不多,但形式上是孩子和美國公民一同參加。具體流程是,五月中旬的周六,男童軍把募捐食物的塑料袋發放給當地居民。幾天后,孩子們會站在街頭提醒大家,下一個周六請把捐贈的食物袋放到信箱處,男童軍會統一收集這些募捐的食物。一周以后,如期而至的男童軍成員會挨家挨戶收集這些食物,然后再把這些食物送到所屬的教區,統一清點食物品種,最后由教區工作人員把這些食物發放到窮人手中。童子軍的這種學雷鋒活動,一點都不空洞,美國窮人確實可以從中直接受益。男童軍的孩子們,也不會為沒有需要攙扶的老大娘而發愁。
最近一段時間,時有國內大學生因為嫉妒而投毒殺人的惡性事件發生。美國童子軍對孩子們的綜合素質訓練,或許值得中國教育界借鑒。如果中國的男孩們也能以童子軍的活動準則為標準要求自己,后續效果一定會非常樂觀。根據美國前總統對童子軍的評價,這樣的組織一定會對男孩的全面素質培養有益處。我不禁要問,中國的童子軍們,你們如今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