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職業高中面向全世界招生,年齡可放寬到40歲(根據專業不同年齡要求不同),留學期間,可帶家屬,孩子還能在當地免學費讀書,畢業就業后還能轉身份。這么好,你確定不試試?
在芬蘭,大家都職高沒有歧視,95%的芬蘭學生在接受義務教育后會繼續他們的學業,進入教育體系的第一次分流,即其中一部分進入普通高中,另一部分會選擇中等職業教育學習。芬蘭中等職業教育包括基于學校的教育與培訓、學徒培訓等形式。
主要是在職業學校中進行。中等職業學校學制一般為3年,學生修滿120個學分才能獲得中等職業教育資格證書。學生憑中等職業資格證書可以申請到多科技術學院進一步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或到普通大學進一步接受學術專業教育。
強調工作實踐,把實踐與理論指導相融合。學徒培訓有70%到80%的時間都是在工作場所中,由負責任的實踐導師指導進行。為了確保參與學徒培訓,企業必須具有足夠規模的產品和服務活動,同時還必須為學徒提供必要的工作設備,指派負責任的導師。工作場所培訓的評價和理論教育的評價同樣重要,而且都與資格證書相聯系。
主要形式也是基于能力的測試,學生通過實踐考試來展示他們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而不用考慮他們知識和技能獲得的方式。
在普通高中第二年結束后(即芬蘭教育第二次分流),一部分學生繼續留在普通高中學習,另一部分學生可轉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選擇接受中等后職業教育與培訓。
芬蘭大約有200多家中等后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由政府和當地部門及企業共同經營。這種主要針對成人和雇員而建立的專門技能培訓系統創立于1994年,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專門的職業標準,提供所有行業中113個專業的學習領域,學制為三年,可頒發專家職業證書。參與培訓的人員可以在能力測試中展示他們的職業技能,取得其職業資格一般要通過以能力為基礎的考試。在芬蘭,社會對職業學校不存在偏見,職業學校畢業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就可以獲得穩定的、較高收入的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為適應社會對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芬蘭教育部門開始把職業教育的重點放在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將一批高水平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合并成29所多科技術學院,高職教育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多科技術學院是高等教育層次的非大學高等院校,主要培養技術專業人才,在地區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提供者和地區經濟的推動者。
多科技術學院根據學科專業設置情況,劃分出3至5年的不同學制。同時,課程設置分為基礎課、專業課、實習課和畢業設計,均實行學分制,總學分為140-160學分,通過考核可取得相當于大專或本科層次的學歷資格。芬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行學位制,學生修滿規定的學分后,不僅被授予學士學位,而且可以進一步攻讀碩士學位。多科技術學院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終身化學習進行專門指導,同時也很重視職業教育方法與技術的研究發展。
所以在芬蘭,學生選擇普通高中還是職業高中,兩者都是平等的,沒有歧視,學生是基于自己的職業規劃出發而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