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的學位制度上再加上大學預科的學習,就是完整的烏克蘭留學生教育。 大學預科是進入大 學的預備階段。 根據烏克蘭教育部的規定,到烏克蘭留學的國際留學生,必須先進入大學預科系學習,實際學習時間一般不少于十個月,主要通過語言關和為適應大學生活做必要的準備。目的是要你用俄語將這一關系準確表達出來。 現在烏克蘭,預科也可選擇烏克蘭語(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和學生今后的院校選擇和專業發展方向而定)
蘇聯的科技人才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烏克蘭的科技人才又占了蘇聯的四分之一。烏克蘭的航空、航天、造船和新材料科學世界卓然,它的實用發明和專利也占了蘇聯的40%。在歷史上,基輔科學院要比俄羅斯科學院早成立100年。烏克蘭的油畫、音樂和芭蕾藝術世界聞名。俄羅斯文學之父果戈里從烏克蘭走向世界,烏克蘭也是托爾斯泰名著《復活》的歷史舞臺。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是烏克蘭人。2001年,我國家主席訪問烏克蘭,專門參觀了契可夫的故居,正是在烏克蘭的土地上,一代文學巨匠寫出了許多輝煌的作品。
其高校云集,名牌眾多。 一個人口只有5000萬人的國家,共有高校1037所,與我國大致相當。而且,其中有多所大學具有100多年的歷史。如列歐洲十大名校、世界高校20強的基輔大學;有昔日擁有聞名于世的門捷列夫教授,如今仍然在化學工程、新型材料等學科方面獨步世界的基輔工學院(現為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在世界航空類大學中名列前三名,接受過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留學生的基輔國際民航大學(現為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建于1805年的哈爾科夫大學,不僅是原蘇聯建校最早的第二所大學(第一所大學為莫斯科大學),而且直到今天,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物理系的教授們也幾乎全部出自該校;還有培養了我國國家科技部長朱麗蘭的敖德薩大學,油畫藝術在前蘇聯領導潮流的烏克蘭國立美術學院,蜚聲世界的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奧得薩音樂學院、科先科音樂中等學校(柴院的附屬中學)、還有以偉大的鋼琴家格里愛爾命名的格里愛爾音樂學院(中國留學稱為基輔音樂學院)等,當然烏克蘭還有一流的芭蕾舞學校也是在國際上非常知名的校院。在流行音樂、編導等現今非常熱門的專業方面,烏克蘭國家藝術大學最具有影響力。
在前蘇聯的大學教育體系中,分為大學教育和學位教育兩大塊。其大學教育相當于我們的本科教育,沒有專科教育這一環節。其學位教育分為副博士和博士兩級。故而,和西方的教育體系有不同。比如它的博士,要求非常高,要有多本以上的專著,其實就相當于我國重大學科的帶頭人,而不是我們一般的博士。我國共有14名專家獲得其博士學位(文革前后各7人)。
現今,烏克蘭的學位教育也與世界接軌,做了一定的調整。分別設立學士、碩士、副博士和博士學位。在烏克蘭,從學士到攻讀碩士和從碩士到攻讀副博士,不組織統一的考試,一般是本人提出申請,導師接受、系主任同意即可。當然,特殊的專業要學校批準。學生大學本科畢業,除了學校的考試,對于若干主要課程,國家也要組織專門的考試,以保證質量。
在烏克蘭,學生攻讀學士學位一般是三年半至四年;獲得學士學位后的一年半至兩年,可以獲得碩士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后的兩年至三年,可以獲得副博士學位。但是,各個學校也有些不同的規定,比如,在基輔語言大學,學生本科畢業后再讀一年,即可取得碩士學位。下面是是烏克蘭一般高校專業級別學習期限表:
在前蘇聯的大學教育體系中,分為大學教育和學位教育兩大塊。其大學教育相當于我們的本科教育,沒有專科教育這一環節。其學位教育分為副博士和博士兩級。故而,和西方的教育體系有不同。比如它的博士,要求非常高,要有多本以上的專著,其實就相當于我國重大學科的帶頭人,而不是我們一般的博士。我國共有14名專家獲得其博士學位(文革前后各7人)。
現今,烏克蘭的學位教育也與世界接軌,做了一定的調整。分別設立學士、碩士、副博士和博士學位。在烏克蘭,從學士到攻讀碩士和從碩士到攻讀副博士,不組織統一的考試,一般是本人提出申請,導師接受、系主任同意即可。當然,特殊的專業要學校批準。學生大學本科畢業,除了學校的考試,對于若干主要課程,國家也要組織專門的考試,以保證質量。
在烏克蘭,學生攻讀學士學位一般是三年半至四年;獲得學士學位后的一年半至兩年,可以獲得碩士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后的兩年至三年,可以獲得副博士學位。但是,各個學校也有些不同的規定,比如,在基輔語言大學,學生本科畢業后再讀一年,即可取得碩士學位。下面是是烏克蘭一般高校專業級別學習期限表:
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原蘇聯兩個最重要的國家。
烏克蘭關于教育的研究也有著雄厚的力量,是它培育了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蘇霍姆林基。他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院士對中國人民有著很深的感情,也是我們境外機構的特邀顧問。
中國學生到烏克蘭留學,先入預科系學習,期限一年,主要過語言關。在烏克蘭教育部認定資格的預科系畢業后,學生可免試進入大學繼續深造,攻讀學位。
五十年代時,我國就有大量的留蘇學生在烏克蘭學習,如今,他們已經為我國的棟梁之材,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幾年來,由于國家非常重視兩國間的教育交流,先后簽署了互相承認學歷,互派留學生等一系列合作協議,1999年還專門派出中國教育代表團訪問烏克蘭。
在良好的大環境下,中國學生到烏克蘭自費留學的人數,也是逐年增加。他們中,有的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在國內深造的機會,有的則是在國內接受了高等教育,遠涉重洋,攻讀碩士、副博士學位。他們分布于烏克蘭各名牌高校,不辜負家鄉父老的期望,勤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