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顯示,由于申請人數(shù)增加,常春藤盟校的錄取率已經連續(xù)多年走低。今年,哈佛收到34302份申請,錄取2032名,錄取率為5.9%;普林斯頓收到26664份申請,錄取率7.9%,皆是兩校歷年最低水平。
“許多人說,在美國考大學很容易,的確,全美有3000多所大學,幾乎可以做到‘全民上大學’。但,如果不是名校畢業(yè),就業(yè)依然困難。”左貞有三個女兒,田田是老二,大女兒前年被常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老三還在讀初中。這位新移民敏感地察覺到:為了孩子的前途,美國家庭拼教育的勁頭絲毫不輸給中國家庭。
在田田的高中,幾乎90%的家長都給孩子請了家教。周末,孩子們流連在各大家教培訓班。而家教價格不菲,一節(jié)課,一小時,得好幾百美金。
與中國的學生需要應付期中、期末考試不同,美國的考試次數(shù)更頻繁,并且每次考試成績,都與“前途”相關。
比如,AP課程會在高中高年級時陸續(xù)開出,由于課程難度相當于大學一年級課程,通常是“有條件入讀”:大部分高中要求學生前兩年的平均成績達到A,甚至A+,才有資格選擇AP課程。而這意味著,在前兩年的學習中,一次考試失誤,就可能讓平均成績從A滑到C,從而與AP課程無緣……
在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評估體系下,孩子們對每項作業(yè)、每次考試都格外看重。“許多美國家長從小就帶著孩子去運動,讓他們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多年后我才知道,他們是通過運動培養(yǎng)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和吃苦精神。”左貞說。
也有人承受不住壓力,去看心理醫(yī)生。在美國學生中,這很流行,一旦醫(yī)生認為孩子有注意力障礙,他們的考試時間可以翻倍……學校關于公平原則的考量,也讓不少學生通過“表演生病”騙取更多的考試時間,為了更好的學業(yè)表現(xiàn)……
到了大學申請季,競爭變得隱蔽但更為駭人。由于美國大學實行申請制,一個人可以申請多所高校,此時,老師會提醒學生,不要交流申請學校信息;家長們在超市遇見也會裝作不認識,誰都不想告訴對方,我的孩子報了什么學校,以免引來“同伴競爭”。
求“亮點”,瘋狂投入課外活動
美國的中學早晨8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乍看起來學生學業(yè)挺輕松,但現(xiàn)實是,很多學生每天凌晨一二點睡下,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除了完成作業(yè),他們把大量時間投入課外活動,尋找自己“與眾不同的亮點”。
田田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每天練琴外,她的課余時間被各種活動填滿:辦校報,采訪、寫稿;參加網(wǎng)球訓練,每周1小時;和同學創(chuàng)建社團,去社區(qū)為植樹籌款;此外,還有她最喜歡的校數(shù)學隊訓練,在男生居多的數(shù)學尖子中,她是難得的女隊長。
每周放學后,田田都有一兩次集中訓練,做各種怪題難題,還要外出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田田帶領的團隊曾奪得當?shù)?00多所中學參與的數(shù)學比賽第一名。
此類校園俱樂部在美國中學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樂部有辯論隊、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校報,數(shù)學隊等。它們往往采取積點制,俱樂部成員要通過比賽次數(shù)和比賽表現(xiàn)積攢“積分”。通常,校際間比賽比較頻繁,但只有攢到相當積分的會員,才有資格代表團隊參加州際甚至更高級別的比賽;如果積分一直不足,意味著淘汰。
有時候,參加俱樂部或社團的壓力甚至超過學業(yè)。田田的好朋友參加辯論隊,幾乎每周都要比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準備材料、反復修改辯詞。有的同學參加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比如開展“基因”研究,這比課堂學業(yè)還要艱深百倍。
這些課外活動都在下課后,時間至少兩小時,進入決賽后花費的時間更多。學生們回家最早是吃晚飯時間,有時是七八點,然后再投入作業(yè)。“晚上12點睡覺算早的,凌晨一二點睡覺是常態(tài)。”
田田的周圍,幾乎所有人都過著這樣的忙碌生活,而這種氛圍,又促使著每個人追求各自的興趣這是美國中學的文化,當然,也夾雜著美式“高考(微博)指揮棒”效應。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中,SAT閱讀、數(shù)學和寫作成績超過700分的申請人分別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從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當同學們在成績上難分勝負時,課外活動成為競爭的又一個戰(zhàn)場。
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一直有“特長”欄,學生不僅需要列出特長,表格下有“得獎地區(qū):州、全國、世界”的等級提示。如果不是成績斐然,不算特長,特長必須“與眾不同”。特長欄空白的學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很多美國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活動,其實是為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擅長點,這樣一來,他們興趣愛好很多。但必須承認,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專長,并不容易。”左貞說。
田田的數(shù)學老師在聽完她彈奏時,曾感慨,“看著你的兩只手快速地鍵盤上飛舞,就好像看你在解數(shù)學不等式,左右開攻!”數(shù)學、音樂是田田的興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長點”,她無疑是少數(shù)的“成功學生”。可在這種教育生態(tài)下,也有人堅持不了,幾近崩潰,“有的同學會跑到老師辦公室大哭,但其實他們的成績也不算很差……”
有人說,正是美國教育的這種特點,讓學生發(fā)展了許多興趣,并且在選擇專業(yè)時會考慮“融會貫通”。也有人看到,美國學生對此感覺壓力巨大,嗑藥、騙心理醫(yī)生的伎倆愈演愈烈。
陽光之下必有陰影,對一心送孩子出國的中國家長而言,有必要了解的是,真實的美國留學,不只是在中介交30萬元保證金那么簡單。就算能進哈佛、耶魯,赴美留學根本不是“逃離學習苦海”的出路。
在美國學習,沒有捷徑,無法突擊“優(yōu)秀”,這是個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