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6歲華裔女孩田田將在上海音樂廳開鋼琴獨奏音樂會。先后師從鋼琴家韋福根、秦川,以及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紀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開獨奏音樂會。
如今琴童很多,能開獨奏音樂會的并不多。本以為田田將在音樂的道路上就此發展下去,她卻說,“我要去考綜合性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和音樂雙專業。”
鋼琴,僅是這個女孩眾多特長之一。除此之外,田田是紐約威郡青年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校數學隊隊長,獲得全美英語教師作文大獎、倫斯勒大學數學和科技獎、大紐約地區英文拼字比賽第一名……
與田田和她的母親聊足整整4個小時后,記者發現,田田的故事不只說給琴童聽。當留學日益低齡化,當許多人把低齡留學稱為“逃離”,田田在美國的求學和成長經歷,真實展現了美國中學教育和中學生活的另一面:學生瘋狂學習,每天甚至只睡4個小時;他們課外活動豐富,特長“傍身”;家長們關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請家教……為了考名牌大學,為了培養孩子,美國家庭拼了。
分層教學,從進校那一刻開始
不只中國高中生讀書辛苦,美國的高中生也很辛苦。他們一年要背超過112磅(約104斤重)的課本;要熬夜,泡圖書館寫論文;努力學習,在分班考試中表現突出,進入“提高班”。
紐約近郊的斯卡斯代爾小鎮風景如畫,這里除了有小野洋子與約翰·列儂的故居、一年一度的斯卡斯代爾汽車公益秀,還有一座知名的公立中學斯卡斯代爾中學(Scarsdale School)。每年,哈佛、耶魯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們會如期而至,到校招生。
2008年,12歲的田田考入音樂名校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預科部,這是為優秀琴童設立的周末學校,不少孩子自此遠離了全日制學校,一心為考音樂學院而努力。不過,田田的父母卻決定在周一到周五,把她送入斯卡斯代爾中學。這個決定讓她得以在數年后目睹美國中學生活的瘋狂、壓力和快樂,也讓她錘煉成既全面發展又有突出專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