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的大學畢業生正洶涌地沖出校園,焦灼地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位置時,遠在大洋彼岸,也有一群畢業生面臨著相同的考驗。相比之下,正是由于環境不同,他們的處境更加艱難,是否能夠就業不僅代表著找到自己的位置,更意味著在國外的去留。在畢業后的這段短暫的時間,他們四處奔波,更愿意積極地走入社會,考慮未來。記者在赴美采訪期間,恰逢當地留學生面臨畢業找工作的時間,記者發現,他們與國內畢業生相比,有更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也成了他們能否順利找到工作,留在美國的重要條件。
國內醫科畢業、家族醫學背景、國內醫院實習醫生……28歲的周揚將這一切拋進了歷史,2011年,她成為密西根州蒙東那大學護理學院的一名學生,她的專業在國內還很罕見:臨終關懷。
在中國留學生圈里,大家還很不解,這樣一位“白富美”已經學有所成,為何還要進入美國的高等教育再面臨一次職業選擇?
父母都是醫生,周揚便在高考后“被”選擇上了醫學院,然而幾年的學醫經歷,并沒有讓她十分熱愛醫生這個職業,“醫生的職業無疑是崇高偉大的,但醫生的心靈也要更加干凈和單純,在國內,尤其是大城市,恐怕醫生的心理環境很難達到這個標準。”周揚選擇來到蒙東那,正是聽說這里有全美著名的護理學院,其中就有受全社會尊敬的“臨終關懷”專業。
“每個人都將面對死亡,而在這里,死亡就是走向天堂的必經之門。我愿意用我所學的知識讓來到這里的老人、患有不治之癥的人們安心地去天堂。”周揚說,她參觀過密西根州利沃尼亞一家醫院的臨終關懷部門,“那里的設施條件一流,醫護人員給予彌留之際人們的那種照顧關懷和心理安慰,都是由內而外發自內心的。”
一年多來,周揚從護理學起,學習像一名護士一樣做每一件細致的工作,她的內心也從未動搖過,“這個專業甚至比臨床醫生更好找工作,但是想堅持下去,很不容易。”
因為理想,所以周揚給自己的未來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