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有關“熱門專業”的中國式思維留學美國,留學生們對美國同齡人選專業的路數大為吃驚——想法真不一樣!
想法的差異,折射出種種深層次的差異。
“揚短避長”?
5月23日,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前一天,小羅和父母一同來到哈佛校園,站在哈佛創始人約翰·哈佛的銅像前合影留念。
這是一家三口的“許愿之旅”。“本科申請哈佛太難了,以后來讀個研究生吧。”眼下,小羅在讀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電子工程專業。
來美國讀本科前,小羅在國內有過一段不太愉快的求學經歷。這個北方小伙當年高考(微博)的第一志愿是上海交大,無奈幾分之差,被北京一所二本院校的計算機系錄取。父母焦灼于小羅“沒上名校,出路堪憂”,便鼓勵兒子退學留美。雖然這一番折騰耗費了兩年,但小羅覺得值:“我讀的這個專業在全美排名靠前,以后不擔心找不到工作。”
電子工程、計算機等專業,因為就業前景好,是很多中國學生留美的首選。
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專業,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排名第一,研究生當中亞裔特別多,不少在中國名校讀完本科的高材生來這里念博士。但在本科生中,這個專業并不炙手可熱。選讀經濟系的本科生也不很多。
張旭,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研究生。一入學他就吃驚地發現,在選專業上“反潮流”的老美,大有人在。比如,“有個哥們辛辛苦苦擠進來,理工科基礎不錯,卻居然選了自己不怎么懂的音樂系。他說音樂不僅是音樂,也是一門技術活。”
中國學生堅信,揚長避短是在異國求學爭取出類拔萃的不二法門,“過去讀什么,來了這里還讀什么,精益求精。”或許這就“謀殺”了個人發展的很多種可能。
和美國同學談就業選擇,張旭感慨更多:“本來以為他們的目標是去谷歌、微軟這樣的大公司,或者去華爾街,可發現根本不是。”美國同學心目中理想的公司,是剛剛起步、有潛力的小公司;而更多的人,根本不想去公司工作。
比爾·蓋茲在去年麻省理工學院150周年校慶時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題曰“麻省理工為什么出色?”蓋茲引述了一些廣受追捧的數字,比如這兒共有76個諾獎獲得者;還展示了一些許多人沒聽說過的數字:這所大學的校友迄今總共創辦了近26000家公司,合計有330萬名員工,每年創造銷售額2萬億美元。
“這里的科研氛圍很濃,但它更是一所鼓勵創新和創業的學校。”張旭正在慢慢適應麻省理工,前不久他在中國留學生圈子里搞了一個平臺,鼓勵大家也嘗試創業,不要整日忙于考試、實驗。
舍棄了“精髓”?
“很多中國學生向往耶魯大學,但你會選耶魯的什么專業?你知道耶魯自己引以為豪的專業是什么?”周鵬即將從耶魯大學碩士畢業,當然有了自己的觀察結論:“耶魯人真正驕傲的,從來不是經濟學,也不是培養出了美國總統和最高法院法官的法學院。這里從教授到本科生,最津津樂道的是耶魯有最好的藝術教育,戲劇很棒,建筑學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