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哈佛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這個學校最成功的創業者就是比爾·蓋茨,讀了兩年輟學去創業,創成了世界首富。2007年畢業典禮,這位世界最著名的輟學者回到哈佛,哈佛校長把比爾·蓋茨帶著哈佛一起美言了一番,:“蓋茨先生,您在哈佛才讀兩年就成了世界首富,這樣推算,要是在哈佛再多讀兩年,您會成為哪兒的首富呢?”
于是創業競賽成了哈佛大學的一個傳統。我和我的伙伴從激烈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闖進了決賽,卻也因此遭遇美國社會的“潛規則”。百感交集,寫下此文!
這次創業競賽是商學院和肯尼迪政府學院一起舉辦的 “social enterprise—Pitch for Change”(社會企業——改變),已經舉行了幾屆,倡導的是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并重的創業理念。去年的金獎得主的創意是開發西藏的牦牛牛絨資源,幫助增加牧民的收入。這個創意今年已經實現,于是牦牛牛絨的圍巾就成了今年觀眾抽獎的獎品之一。 Diane幾個星期給我發了一封信,邀請我一起參加這個比賽吧。于是我也沒有想太多就和她一起參加了。一旦參加,我們就付出了我們自己最大的能量。從最開始的創意,到我們去征詢朋友們的意見,到我們一起寫完400個詞的初稿,到我們一起反復的調整結構,到順利從70個創意的海選中殺出重圍,進入前25強。
這個結果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也在我們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創意非常的好,也有很現實的市場價值,并且Diane完美的英文表達更使我們的創意非常出彩。意料之外是因為我們都是涉世不深的學生,我們對自己還是有一些信心不足,畢竟我們都沒有創業的經歷。
決賽星期天的中午在商學院的禮堂舉行。前25強高手紛紛出招競選前7強,到底是商學院的活動,形式都和其他學院不一樣。選手走進會場會獲得一個大的禮品袋,里面是各個贊助商的小禮物——牙膏生產商送來了新型牙膏和牙齒潔白劑,咖啡連鎖店送來了精選的美洲咖啡粉,零售商也不落后——送來了購物優惠券,食品公司送來精致的小甜點……會場的大屏幕已經被各大贊助商瓜分——某某咨詢公司、“一口一樂”等公司的Logo非常醒目。于是每一個選手還沒比賽,已經被這些公司耳濡目染了一番。
哈佛商學院辦創業競賽,贊助商來頭都不小
第一輪非常的挑戰,每一組需要用30秒鐘陳述所有的創意。在商場上,用最短的時間說服別人是至關重要的。為了這30秒鐘,我和Diane一遍一遍地設計和修改我們短得可憐的陳述。剛開始決定Diane單獨上場,因為她的英語非常流暢,但是我們同時覺得她一個小姑娘似乎有點單薄。于是Diane提議讓我去陳述,我的陳述現場效果可能比較好一些,但是語言沒有Diane那么地道,語速也沒法和她比。于是Diane開始一個音標一個單詞的給我校正發音。她給我示范的時候,我們嘗試著一起說,用對話的形式。沒想到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于是我們成了唯一的一組兩個人同時陳述的。少的可憐的30秒鐘被我們利用的非常出彩。從我們的分工,到語氣語速神態,甚至是中國特色的服裝,我們都仔細地排練了無數遍。陳述完了,達到了我們需要的現場效果。
但是后來我們沖擊前7還是失敗了。不過仔細分析原因,我們發現其實主要問題并不在我們。因為今年的評委全是美國人,連一個國際評委的影兒都沒有,當美國利益至上的時候,很容易理解被選上的7個創意全是為美國社會服務,國際學生全軍覆沒,甚至連加拿大這樣的英語國家的學生都沒有能選上。一個朋友很憤憤不平的說,“畢竟這是美國和美國人的潛規則,美國人心里面最感興趣的還是美國”。
是啊,這里是美國社會的“潛規則”,在號稱世界學術至高點、只對真理感興趣的哈佛也不能避免,也難怪高掛在哈佛先生雕塑上的永遠是那面美國國旗,哈佛畢業典禮上我們都得一起唱美國國歌。雖然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比賽,但是卻讓我想到了更多。這些年中國人談論很多的是沖擊一些國際社會的規則,比如某部電影如果被奧斯卡提名了就是一個很榮耀的事情;某個作品如果得了某國際大獎就是一個很好的媒體報道材料。如果失敗了,大家則不免遺憾一番。諾貝爾文學獎也是如此。好像從來沒有一個中國作家得到過諾貝爾文學獎,難道這真的意味著中國人的文學作品沒有價值嗎?其實有時候也大可不必如此認真,雖然向國際社會或者美國社會學習是健康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應該有的態度,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更多的時候,制定規則的美國人更感興趣的是美國的東西,收入一些外來的競爭只不過是美國規則的制訂者增加一些國際味道和吸引更多國際關注的一種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是不是更多的想想如何能夠制定規則而不是去迎合規則呢?
回顧世界大國競爭史,發現真正的強國不是去迎合規則的國家,而應該是主動地制定規則的國家——英國度量衡了世界的時間、重量和長度,于是在世界上留下一個王朝的背影;美國定義了世界的商業、并用商業包裝了包括音樂、電影、戲劇在內的一切文化,于是美國文化鋪天蓋地,無比強勢,美國規則成為世界各國文化狂熱追捧的圭臬。中國呢?我非常憂慮。這次暑假回國,我發現王府井地鐵站里關于奧運會的宣傳,鋪天蓋地是全是說我們唐代宋代的發明了什么什么,關于現代規則制定的記憶幾乎缺失,而我們卻還如此的自我感覺良好,恨不得利用奧運會給世界人民溫習一遍中國古代史。
換一個思路吧!在國際社會競爭的今天,沉浸在驕傲的過去其實不是好事,迎合規則的人不是真正的贏家,只有制定新的規則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和笑在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