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珊就讀的學校是法國巴黎ESMODE服裝學院,這是一所全球頂級的服裝學校,也是多少學服裝的人士夢寐以求的國際“時尚裝院”。ESMODE服裝學院不僅以昂貴的學費出名,更以擁有全球最棒的服裝設計師作為學院講師而著稱于世。著名講師們每年為全世界培養著服裝與時尚界的精英才子,而雨珊很榮幸地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成為了這些精英中的一分子。
用微笑面對盛贊
近四年的服裝設計學習,讓雨珊從初到法國時、一個默默無聞的中國高中小女生,歷練成為一位倍受巴黎時裝界廣泛關注的時裝界新星。在校期間,雨珊參加了一次巴黎時裝周的設計大賽,奇特構思的設計,抽象的服裝理念,加上東方文化元素的成功構成,讓大賽評委們一下子記住了這個來自中國的、ESMODE學院的高材生,他們夸獎她是一位來自東方的文化精靈。在這次面向社會各界人士的比賽中,雨珊雖然沒有得到重要獎項,但對于一個在校學生來說,在眾多專業服裝設計師參賽的選手中,能受到評委會的高度贊賞,這是多么難得。
也正是這次機緣,接下來眾多的法國服裝公司開始和雨珊接觸,如Cathy、Stella cadante、Orlea等品牌,有的邀請她到自己的公司上班,有的邀請她做服裝走秀表演,有的承諾等她畢業后,公司為她制作雨珊的品牌服裝……
在今年畢業典禮上,雨珊獲得畢業設計第一名的好成績。ESMODE學院校長Alain先生握著她的手,當著全體畢業生說出這樣的評語:“你是我們學校的典范,你給巴黎吹來一股清新的風。”雨珊淡淡地笑了。可誰知她的笑容背后,有多少艱辛與淚水!
用堅持面對考驗
2002年,年僅十七歲的湖南女孩蔣雨珊獨自一人來到法國。憑著對服裝設計的一腔熱愛,她懵懂地只身闖蕩這個浪漫的國家。
在法國,想學服裝設計這個專業,對本國學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苛刻的入學條件、不菲的學費、艱苦的學習課程,每一條都像一個高大的門檻,阻攔在任何一位想學服裝設計的年輕人面前。而對于一個中國高中生,想到ESMODE學院學服裝設計,更是談何容易?首先要過語言關,再過入學面試關、復試關,接下來就是一年6000歐元的昂貴學費(不包括上學期自己完成學業所需的服裝材料費、制作費等),學制是三年。這些還只是學習上的主觀條件,另外還有一些嚴峻的客觀條件,比如住房、生活、打工等,一系列未知數考驗著留學國外的莘莘學子們。
不過,雨珊從一開始就堅定了信心,再苦再累,也阻止不住她對服裝藝術的追求。她暗自鼓勵:即來之,則安之,不學下來,決不罷休!
為了明確目標,雨珊給自己訂下了學習計劃:第一年,去法國中部城市里昂學習語言。里昂有ESMODE的一所分校,在那里讀完語言后,可以直接上這所分校。學習兩年后,第三年到巴黎ESMODE本校,完成最后一年學業。她之所以選擇里昂,而不去巴黎直接上本校,是因為里昂的生活消費相對要比巴黎低得多。
剛來時,雨珊不像其他留學生一樣,一邊學習一邊打工,而是一門心思地專心學習。她把從國內帶來的生活費平均分攤到十二個月中,每月按量分配,從不超過。她利用任何可以用法語發言的機會與法國人交流,在市場上買菜、與房東閑聊、與外國同學交談、甚至包括在花園中與散步的老人問候,無一不成了雨珊練習法語的好時機。憑著她的聰明,只用了兩個學期,她就學完了所有級別的語言課程。她流利的法語,讓法國人也感到震驚。
于是,她開始報考朝思暮想的ESMODE服裝學院了。一個天氣很好的日子,雨珊帶上自己的繪畫作品,昂首邁進了ESMODE面試的大門。面試在一間寬大的房間中進行,一排桌子后面,坐著六名威嚴的ESMODE考官,嚴肅的氣氛幾乎讓人感到窒息。考官們聽了雨珊用流利的法語自我介紹后,臉上表現出贊賞的神情。一位女考官對雨珊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詢問她的情況。當她得知面前這個中國女孩只有十八歲時,女考官帶頭鼓起了掌。雨珊鎮定地回答完考官們一系列問題后,遞上了自己的繪畫作品。看完作品,眾考官交頭接耳。大約過了兩分鐘,就在雨珊開始有些茫然時,一位考官宣布面試結果:“親愛的蔣雨珊小姐,經過我們交換意見,現在通知你回家……”聽到這兒,雨珊腦中一片空白,她不由自主地抓緊衣角,淚水幾欲奪眶而出。可接著,考官又馬上補充到:“哦……回家準備后天的復試……”啊,原來這是法國人的幽默,在如此關鍵的時刻,還不忘開一句玩笑。
雨珊徹底聽明白考官的發言后,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下來,在眼中打轉的淚花也收了回去。幾天后的筆試,雨珊也順利地通過。兩周后,她接到了ESMODE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用汗水掙來學費
生活就是解決一個難題后,緊接著再解決下一個難題。
接到錄取通知后的喜悅,很快就被6000歐元高昂學費的煩惱所取代。從國內帶來的生活費,省吃儉用也花得差不多了,下學期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沒有著落,這讓一向開朗樂觀的雨珊也皺緊了眉頭。幸運的是,暑假很快來臨,近四個月的時間,正好給了她打工掙錢的充裕時機。
雨珊找了兩份工作。一份工作是在郊區農場打工。里昂郊區有一大片農場,種植著供應全國的疏菜。每年夏季,農場需要大量勞力來搶收果實,這里也因此成為留學生們暑期打工的最佳場所。
農場距離市區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早上七點半開工,住在市區的雨珊清晨五點半起床,坐頭班車才能按時趕到。雨珊分在洗菜組,她的工作就是把收割組的工人送上來的疏菜揀摘干凈后,在水池中清洗泥土,再放到流水線上運到下道程序。在國內沒有干過體力活兒的雨珊,一天連續干下來,還真有點吃不消。每天在水中洗菜,雖然帶著皮手套,可手還是被水浸脫了皮。夜晚回到家,看著自己嬌嫩的雙手變得粗糙不堪,她傷心地流淚,心里想:再也不去做那吃苦的活兒了。可第二天清晨,她還是咬咬牙,照樣坐上打工的公車,因為學費比嬌嫩的雙手更重要。
早出晚歸的一周時間里,只有一天“休息日”。這個“休息日”不是真的休息,而是另一份工作。不過,相對高強度的農場活兒來說,這份工作也算是休息了。這份工作就是每周六,雨珊替一家法國人看守兩個小孩——八歲的Jacque和十歲的Loue。孩子們平時參加各種暑期活動,唯有這一天在家休息,雨珊不用做什么,陪他們玩耍就行。
看孩子的工作雖然輕松,但還是出了一點小麻煩。那天,雨珊領著兩個孩子從外面回來,兩個頑皮的小家伙不聽雨珊的招呼,蹦跳著獨自上了電梯。當雨珊追到電梯門口時,電梯已經關上了。誰知,此時電梯發生故障,兩個小孩兒被獨自鎖在電梯里,小一點的Jacque害怕得大哭起來。雨珊守在電梯外,也害怕得不知所措。幾分鐘后,電梯管理員打開電梯,救出了兩個淘氣的小家伙。孩子的父母知道情況后,把雨珊訓斥了一頓,指責雨珊沒有盡到看管的職責,還要扣除她的工資。雨珊委屈極了,也不好辯解是孩子們不聽她的話,只是默默忍受家長的訓斥。
四個月后,雨珊終于拿到了預期的工錢。雖然工作中有許多不愉快——與工友誤會的爭執、老板克扣工錢時的無助、帶病堅持上班的委屈、孩子的調皮、家長的冤枉,但想想下學期的學費與生活費終于有了著落,又覺得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
這個暑假,雨珊不僅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也讓過慣優越生活的她,體會了勞動的艱辛。而這四個月的經歷,可以當作她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用淚水贏得掌聲
兩年ESMODE里昂分校的學習,在緊張與充實中轉瞬結束了,雨珊以優異的成績轉到巴黎主校去上學。但初到巴黎不久,她又碰上了一件麻煩事。
一天,雨珊放學回家,一推門就看到家里零亂不堪,所有東西被翻了一地——她的家被盜了。對于一個獨自飄泊異鄉的女孩來說,這無疑是天塌下來般的巨大打擊。面對滿屋的狼籍,想到未卜的前途,想到三年多來,留學在外的一切辛酸,新愁舊怨像潮水一樣涌上心頭,她再也控制不住,放聲大哭。
她的哭聲引來一位法國鄰居的關心,鄰居幫她報了警,還把她領到自己家里,給她端來一杯飲料,安慰著她。看著法國鄰居關愛的笑臉,雨珊想起了國內的媽媽。因為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她跟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是這世上唯一的親人。面對災難,雨珊真的好想馬上打電話向母親哭訴,尋求保護和依靠。但哭過之后,她還是把苦水咽到自己肚子里,她不想讓媽媽操心。與其讓兩個人承擔痛苦,還不如獨自承受。后來,經朋友們的熱心幫助,這場劫難終于結束了,雨珊從那所房子里搬了出來。這次的打擊雖然沉重,但雨珊并沒有失去奮斗的方向,她依然辛苦而又快樂地學習著,生活著。
巴黎最后一年的學習,緊張得猶如上弦的發條,一刻也不能松懈。服裝課上,永遠裁剪不完的五顏六色的服裝,壓得雨珊喘不過氣來,以至于在夢中,她也要手拿皮尺和裁刀,忙得不亦樂乎。
機會總是光臨有準備的人,這話一點不錯。雨珊優異的學習成績、靚麗的外在條件,讓她贏得了更多的關注目光。因為學校里的很多老師都是各大服裝公司的兼職設計師,老師們把她推薦給了一些服裝公司,服裝公司看中了雨珊特殊的東方氣質和175厘米的模特身材,邀請她參加公司服裝發布會的走秀模特。雨珊滿口答應了。她知道這是難得的機遇。
在服裝公司走秀,讓雨珊有了新的生活,這不僅給她帶來了良好的收入,也學到了廣泛的社會知識,開闊了藝術眼界,對服裝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穿著大師們設計的服裝在T型臺上表演,她竊喜自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頭。漸漸地,社會各界開始關注起這個非職業的東方小模特。法國最大的報紙之一《MONDIAL》對雨珊進行專訪、《瑞麗》時尚雜志邀約雨珊為特約撰稿人。2006年,國內一家電視臺來巴黎拍攝《留學生》專題紀錄片,雨珊作為優秀留學生代表,被推薦給劇組,拍攝了一集紀錄片。這令旁人羨慕的一切,雨珊則一笑而過。
2007年6月,雨珊順利地完成了學業。畢業之際,在眾多公司的邀請中,她選擇了回國,將接受ESMODE北京分校的邀請,做任課教師。她說:“雖然在法國留學幾年,但我更喜歡北京,因為在那片藍天下,我才能徹底輕松,才能找到久違的溫暖……”
說這話時,雨珊眼里又隱隱閃爍著淚光。那是激動的淚光,因為她說出了海外學子們的心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