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套磁中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申請碩博連讀的中國高材生通常選擇較多的是理工、醫學、公共衛生、生物等專業,文科生相對少得多。因為文科要求比較高,不但要求學生發表文章,且語言功底要很好,必須懂中文和英文之外的多國語言。這對中國學生來說難度非常大,和歐洲、北美的學生相比沒有優勢;而留學大國尤其是美國,在理工科方面招生人數多,人才缺乏,因此獎學金給得多,專業也比較豐富。
可是,中國學生在套磁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學術或文化上的問題,導致因準備不足或誤會而拒錄。
套磁的四個階段
對于申請碩博連讀的學生,套磁是必要的步驟,“而且是在申請前而不是到要申請的那一刻才套”,全球教育網王老師說。
全球教育網王老師透露,申請碩博連讀,自然對學生的學術研究背景要求比碩士高很多。一開始的門檻就擺在那:你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有哪些研究成果,你發表論文的研究方向具體是什么,論文發表在哪些國際或國內核心期刊……“總之研究方向要非常明確,目的性要非常強。只有這樣,才可能根據自己的領域去選合適的教授。”
套磁在碩博連讀的申請中所占比重至少30%,除此之外,學校的評估標準還有:托福和GRE/GMAT20%,GPA25%等,剩下的是研究背景和經歷。每封套磁信字數在100-200字即可;套磁信的郵件主題寫明“關于我的××方面的研究申請 + 申請人名字”已足夠,無需花哨。
階段1:申請之前先聯系教授,寫初步套磁信
時間:每年5、6月
套磁內容
套磁信是直接以電郵形式寫給教授的。林玲如表示,第一封套磁信,除了自我介紹和表明基本背景外,要寫出為什么要選這位教授,為什么選他的這個項目,“通常是因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教授正在進行的研究相吻合。”此外,還需積極詢問自己現在的背景是否符合教授的要求,如果要申請這個項目,還應該要做些什么才能達到要求等。
“建議在每年5-6月就要開始‘套’教授了,那是在定校之前。而且在寫這封信前應該已經對學校和教授進行過篩選,很了解教授的背景才是。”
階段2:第二封套磁信,人情化溝通
時間:收到第一封回信后,申請前
套磁內容
這個階段是在和所選學校的教授初步套磁之后,根據每個學校的聯系情況,最終定校的階段。這一點和碩士申請中評估自己的現有條件再開始選校不一樣,而是必須在前期已和初選學校的教授溝通過,根據溝通的結果去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