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里位置優越,教育基礎設施完善,其優越的教育體系,獨特的中英文雙語環境和安定的社會環境,另其成為近年來莘莘學子出國留學的重要選擇。不過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同學和家長對新加坡留學申請存在誤區,對此提醒大家要及時避開。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申請過程中的那些誤區吧。
誤區一,小學可以任意插班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教學品質在世界范圍來看都是響當當地,這使很多國內的家長對之趨之若鶩,然而想進去并不會像某些機構宣傳的那樣簡單。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需要參加新加坡教育部主辦的AEIS考試,通過考試,隨機分配到居住地點相鄰的中小學去,插班就讀。每年的錄取率取決于新加坡政府當年分配給各個學校的國際生名額,其中小學六年級不接受國際插班生。年齡段越低,考試難度相對越低,越容易通過AEIS考試。
誤區二,新加坡學生學業總比國內輕松
很多家長認為國外的教育總是比國內的輕松,這種觀念來源于一些早期的留學生體驗,以及媒體對于應試教育的一些對比反思。然而,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輕松,相反,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進入到了次社會分流。(這種分流制度是通過兩次統一考試——小四校考和小六分流匯考,將學生分為EM1,EM2和EM3三個等次,逐級降低學習要求,這是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和“因材施教”理念下的教育分流。進入EM1的學生主要培養方向是大學和專業領域的高級精英,EM2的學生的培養方向主要是以職業為導向,EM3的學生的培養方向是以操作技能為導向。)
正因為有了這種分流體制,所以對于新加坡本國的學生來講壓力已經很大了,更何況是母語不是英文的中國學生。所以,要想進去新加坡政府中小學,除了要有過硬的英文,還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誤區三,考不上政府中學,就沒有出路了
新加坡的政府學校雖然名氣大,實力強,然而也不是100%未來成功的保證,很多家長只認定這一條路,無疑是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是非常靈活和多渠道的,除了政府中學這條道路之外,家長還可以選擇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來替補。在政府中學,12~16歲的學生用4年的時間來完成“初中階段”(等同于中國初中),并通過o level的考試而進行第二次社會分流。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則不需要這么久,只需要1~2時間就可完成初中階段的學習,并參加O LEVEL的考試。(O LEVEL考試后,第二次社會分流是將更為適合讀書的學生送進初級學院,進行2年的a level的學習,目標是世界范圍內的高等學府;同時將中間層次的學生送進理工學院,進行3年的專科學習;再將不適合讀書的學生送進工藝學院,進行3年的技能學習,掌握一門生存技能)
如果沒有通過O LEVEL的考試,學生還可以通過私立院校的大學預科課程或foundation課程來彌補高中階段的缺失,進而進入大學的大專階段(diploma)的學習。
誤區四,大專不如本科
和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不同,新加坡延用的是英聯邦的教育體制,在中國,大專和本科是分開的,各自獨立的高等院校。然而在英聯邦教育體制下,大專,即diploma,是本科的一部分,如果想獲得本科,一定要先從大專讀起,分別經歷年大專diploma——第二年高級大專higher diploma/advanced diploma——第三年本科degree。所以有時候家長誤以為大專和本科沒有關系,其實是對新加坡高等教育體制認識的一大誤區。相反,在新加坡的經濟觀念下,無論是公立大專還是私立大專的畢業生都相對更快地找到工作,公立大專的畢業生往往薪水方面勝過私立本科。
誤區五,新加坡私立不如公立
新加坡擁有雙語優勢,任何在新加坡就讀的學生都有機會成為語言與專業知識的雙料人才。新加坡本地的私立院校很多都與歐美,澳洲等世界級的高等院校合作,中國的高中學生如果直接申請這些院校難度很大,門檻很高,除非自身條件非常優秀,否則想進入世界一等學府,難于登天。新加坡的私立院校很好地利用聯合辦學優勢,為這些想進入高等學府的同學搭建了一級中間臺階,是眾所周知的黃金跳板,其中不乏世界前50名的知名大學。而且,私立院校設立的熱門專業——金融,旅游,酒店,幼教,物流等,也比以理工為主的公立院校就業范圍廣,就業前景好。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私立學校和專業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眼睛只盯住公立學校,浪費大把時間在公立預科考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