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讓美國女兒接受國內教育,與中國教育相比,美國教育有什么不同,薛安吉今后讀大學選擇去美國還是在中國?中美兩國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何差異?面對記者諸多疑問,這對“海歸母女”娓娓道來,說出了她們眼中的中美教育。
中美大學教育有異同
由于小安吉是美國國籍,上完高中后他不但可以考中國的大學,也可以回到美國上大學。小安吉說,她心里對大學還沒有太多概念,“現在還是先考慮高中生活吧,我非常期待在外國語學校的學習生活,我學英語很輕松,這里的學習環境我很喜歡。”
湯女士表示,她自己傾向讓小安吉回美國讀大學。“我對美國的大學教育有一些了解,美國高考需要的知識不算多,中國學生的初中所學基本夠用,安吉的英語非常好,完全有能力考上一個高水平美國大學。”
湯女士還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大學各有特點,美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時間更長,理念相對更成熟,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中國高水平大學也越來越多。“我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她更喜歡留在國內上大學,我也會全力支持。”湯女士告訴記者,她跟孩子班上的家長也交流過,了解了一些國內大學的特點,她的理解是國內大學近幾年很注意研究型大學的建設,這一點與美國大學不謀而合,很適合已打下堅實基礎的國內學生。不同的是美國大學奉行精英教育,致力于培養社會各層面的領袖。由于國情原因,國內大學目前正在走普及道路,“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中國的大學會辦得越來越好”。
現在,很多國內家長熱衷于把孩子送到美國接受基礎教育。對于這一點,湯女士坦言,她比較認可國內的基礎教育,這也是把孩子送回中國進行教育的原因之一,美國的基礎教育比較寬松,中國孩子只身前往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難把握住自己。“國外的環境跟國內不太一樣,更復雜一些”,她建議國內家長盡量不要過早將孩子送到國外學習,“等孩子長大成人,有較強自控能力的時候再出去相對就好一些了”。
國內應試教育讓學生喘不過氣
談起國內教育,繞不開的話題就是考試。聊起今年的中考,聊起小安吉順利考上了高中,湯女士覺得非常欣慰。“安吉是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她對自己的事情安排得很有條理,我對她也一直很放心。”
談到剛剛經歷的中考,小安吉直言考試的壓力真是很大。“上初中之后就很少有玩的時間了,每天晚上的作業都要做到快12點,成天感覺睡眠不足。”
湯女士介紹,對美國孩子來說,考試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情,因為沒有那么多升學壓力,國內則完全不同。“很多考試都是開卷考試,學生也不用背太多標準答案,家長也不會在意孩子的考試成績,可在國內不一樣,有些家長非要孩子考第一名,下來幾個名次就跟天塌一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順其自然最好。”
湯女士說,美國學校的教學氛圍也比較輕松,平時也是只上半天課,每天下午都可以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興趣班,有些學生還合起伙來創辦公司或者做公益事業,很早就接觸社會,這在國內是無法想象的。“現在雖然成天提素質教育,可還是得通過考試才能選出誰上大學誰上中專,家長和孩子還是得把考試放在第一位。”
中國教育基礎牢固美國教育重視創造
“國內教育培養出的孩子,知識面非常寬,放在美國基本都是‘神童’。”湯女士笑著說,她舉個例子,美國的小學生普遍不會背乘法表,做算術題都是用計算器,沒有的話只能掰指頭。“國內的孩子在知識的積累方面讓人驚訝,安吉班上有好多同學不但聰明而且好學,平時也會看很多書,知識面太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