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和帝國理工的一個教授談起中國留學生的問題,他為一個富豪人家的少年子弟樂于用金錢尋求名利愛,還經常利用別人,習慣說謊而惋惜,特轉下貼,希中國留學生里極個別有類似現象的引以為界。
親身體驗: 最容易發生意外的留學生歸為七類
越來越多年紀輕輕的中國學生現在已走出國門,求學海外,足跡幾乎遍布五大洲,而且在很多國家如英國、德國等等,已經成為這些國家最大的留學群體。
出來的人多了,問題自然也多了,特別是人身安全方面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筆者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所了解的案例,將最容易發生意外的留學生歸納為七類。
一:心理不成熟,自理能力差
現在出國的學生年齡越來越小,很多剛剛高中畢業甚至沒有畢業的孩子都通過各種途徑早早出國。可是家長們往往忽視了孩子的生活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在家長的一手安排下,他們來到向往已久但一無所知的國外,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感到無所適從。既不知道怎么樣去安排自己的學習,更不知道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
更為糟糕的是,身邊沒有任何親人和朋友可以傾訴自己的苦惱。一切的不如意在心底堆積得越來越多,卻沒有方法去疏導。在這些心病達到頂峰時,這些還屬幼稚的孩子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最極端的解決方法------自殺。兩年前在西歐某國就曾有一名年僅18歲的中國男孩子,因為到了該國3個月還是不能生活自理,覺得自己沒有出息,一氣之下竟然跳樓自殺。
二:學習生活壓力過重
一些家長和學子為了盡快達到出國的目的,在語言或專業知識尚未掌握齊備的情況下,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使勁往國外鉆。可是真正到了外面,卻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當地的語言,更不用說上學聽課了。在強大的學習壓力下,幼稚的肩膀往往承受不了這樣的重擔,于是,一幕幕悲劇就又發生了。
三:社會經驗不足,待人處事欠妥
現在出國留學的學子,大多都是直接從國內的校園走到國外的校園,基本上沒有接觸過社會,待人處事的社會經驗明顯欠缺,一方面體現在交友不慎。
4年前德國某市曾經有一個來自江蘇的留學生外出打工,工閑時同工友聊天,其中的一人排外意識強烈,其他外國工友都不愿與其說話,就我們這位留學生因為毫無社會經驗,哪里經歷或知曉過人世間險惡的一面,稀里糊涂地和他攀談上了。可兩人的背景觀點差異太大,很快就起了爭執,那個排外的家伙膽子很大,干脆就把我們留學生殺了扔在垃圾桶里。事后警方調查,都覺得我們的留學生死得可惜(我看說得直接些當是不值得)。
除此而外,因為缺乏社會經驗而上當受騙、讓自己蒙受損失更是常有的事。
四:安全意識淡薄
近幾年來,海外留學生交通意外事故傷亡人數增長迅速。究其原因,固然有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如今年德國北部某市的一名浙江籍留學生在打工時因所乘汽車的司機疏忽撞上一棵大樹,該名學生當場死亡。但是,更多的傷亡事故卻是我們學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識淡薄----所導致的。
兩年前,德國奧斯納不呂克市的一位上海籍中國留學生,就是因為在騎自行車時擅闖紅燈,沒能及時留意迎面疾馳的一輛運輸卡車而被其掛倒,當場即昏迷不醒,至今仍為植物人,而事故司機卻不承擔任何責任。
五:不能寬以待人
現在出來的留學生和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出來的很不一樣,一般而言家庭條件比較好,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習慣于家人的寵愛,在同他人打交道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現象嚴重。一旦出現自己不合意的情況,易鉆牛角尖,走進死胡同。
如有兩位共居一室的中國留學生因為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互不謙讓,都想讓別人順著自己,因此產生出很多矛盾。當他們在一次誰先誰后使用衛生間的問題上再次發生沖突時,矛盾發生激化,兩人在爭斗中,一人失手將另一人殺死。
六:不能正確處理個人情感問題,易走極端
海外留學生年紀輕輕地談上戀愛、甚至同居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他們年齡尚小,愛情觀并不成熟,一旦出現感情問題,不能冷靜處理,往往容易采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如今年德國北部某城市就發生了兩名中國留學生互相打斗、其中一人用刀將另一人刺死的惡性事件,而爭斗原因僅僅是殺人者懷疑被害者勾引自己的女友(而據他們的同學反映,這種可能性很小)。
七:年輕氣盛,意氣用事
前面說過,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各方面都不成熟。遇到問題容易沖動,不能夠沉著應對,而是采取極端的處理方法,對自己、對別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例如今年上半年,德國北部某市有一中國留學生在實習期間,因為表現懶散而被告知沒被公司錄用,當時這位留學生就火了,無端猜疑總經理秘書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腳,懷揣一把水果刀走進經理辦公室就把那位秘書給捅死了。當然,這位留學生也為此蹲了監獄,可以說把自己一生都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