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九點半,盡管淫雨霏霏,但是東亞展覽館門前已經是人頭攢動,一個打扮入時的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背著雙肩包,瞇著眼睛,對著面前碩大的展覽指示牌仔細的在手里拿著的國外名校排行榜復印件上打勾,神情專注就像在做多選題。不遠的拐角處,一對中年夫婦,一邊喝著水,一邊咬著面包,腳邊已經斜堆了許多資料袋,但是周圍顯然沒有他們子女的蹤影。就在他們的頭頂上,巨大的橫幅黃底紅字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顯得格外惹眼。
這次展覽的宣傳攻勢已經在之前的一個星期里在上海的各大媒體上全面鋪開,可能是因為第一天上午的緣故,人氣并沒有媒體宣傳工作做的那么火熱。這和采訪結束路過延安路上上海展覽中心門口偶然看到的排了一百多米的壯觀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匆匆一瞥,只發現在西館門口上掛著的窄窄的橫幅上寫著“長三角人才招聘會”。
鮮明對比的沖擊盡管在之前的采訪中還沒有完全感受到,但是此前紛紛見諸報端的“海龜人員變海待”的新聞已經讓許多人產生疑問,留學市場今年還好嗎?緊跟留學熱而來的就是歸國熱,這顯然已經成為事實,去年歸國人員的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記錄,據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的副主任邵巍博士介紹,去年超過了2.1萬的歸國人員已經讓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的服務重心有所轉移。盡管如此,邵魏說,因為國內就業壓力的增大,反而某種程度上刺激了留學市場,去年就算因為SARS的影響,留學人數也達到了11.7萬人,和前年基本持平,今年的留學市場還將繼續保持增長,其中推動力來自于大約93%的自費留學生。
展廳里熱氣騰騰,狹窄的通道,過小的展臺反而讓學生覺得比較擁擠,許多展臺在接待了一個學生之后,基本上就沒有了更多的應付能力,學校方的工作人員在講解的時候往往會被其他人的詢問所打斷。
現象一:家長少了
現場更多的是許多學生,想像之中的舉家行動的場景并不是很多。門口站立的一對夫婦在一群年輕人當中顯得比較引人注意,他們竟然是自己來的,他們說女兒是乖乖女,因為是大二,平時學校功課也比較繁重,不太忍心打擾她的懶覺,所以這次是代女兒來的,這些資料會帶回去給她看,讓她先分析再家庭會議商量一下,擇時間再來具體了解。現場的情況在邵魏那里得到了證實,他說:“今年已經是第九屆的展覽,與往年比較而言,現在來參觀咨詢的更為集中的是大學生和高三學生,這兩個群體已經成為教育展的新顧客。往年人員比較雜,不僅學生,還有許多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員,還甚至會有家長陪同來參觀的初中生。現在的學生自主意識也比較強烈,就像你們看到的那樣,參觀咨詢的更多的是學生自己或者同學結伴而來。”
現象二:國家展團突顯戰力
凡是人氣較旺的都是一些以國家展團整體形式出現的院校,不僅展臺布置比較氣派,相對集中的特點吸引了不少咨詢者,此次巡展中,英國參展的院校獨立形成了一個展館----“英國教育展2004”,不僅如此,新加坡這樣的亞洲國家,也攜十三所院校首次集體參展,就像展館的大小一樣,英國還是目前留學生選擇的熱門國家,去年留學人數達到了2.5萬人。
現象三:名校不多
無論是規模較大的國家展團,還是個別學校展位,許多人期望看到的名校是少之又少,這已經成為歷年各大城市巡展留給參觀者的共同遺憾。邵魏說,這個現象很正常,所謂展覽一方面是為了給準備出國留學的人員上堂必修課,可以借此機會了解各國不同的留學政策和學校的基本情況,更主要的是提供一次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許多名校之所以不需要參展,是因為展覽本來就是一個商業推廣活動,參展的都是一些中等層面的院校居多,這些學校為了擴大知名度,所以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銷機會。邵魏強調的是,目前的留學市場已經顯出多元化的趨勢,最好的對于許多學生而言往往不一定是最合適的,留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留學之前應該要事先考慮起歸國就業的問題。
現象四:掛羊頭賣狗肉
盡管展覽的主辦方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對參展的學校都進行了資格審查,但是商業利益的驅動仍然讓許多展家“掛羊頭賣狗肉”。比如加拿大的一些學校展位實際上是由中介代理的,掛著的經過資格論證的學校名稱下面,實際上是打著幌子借機推銷許多沒有經過主辦方論證的學校,有的更多的是一些語言學校。所以邵魏建議需要留學的學生一定要仔細查看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的網站,上面都列有我國學位資格認定的一些學校。
現象五:中介服務仍有灰色地帶
今年教育部再三強調了一個問題,18歲以下不作為留學生統計數據,因為未成年人在國外學習都需要監護人制度,現在許多的中介在未成年留學生的服務中還提供了監護人的服務,面對最近頻頻出事的留學黑中介服務問題,邵魏說,盡管中介不是留學生的保姆,留學生自己的自理能力有時候也導致了在國外的安全問題,但是目前對未成年留學生提供監護人的服務,國家還沒有制定明確的制度,現在許多條款都是雙方協商約定,可能會有灰色地帶,所以建議許多未成年孩子在國外讀書,最好經常保持和當地中國領事館的聯系,選擇優質中介也是確保安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