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少在國內的朋友對美國著名的大學了如指掌,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學校求學,于是,千方百計地把還在上中學的孩子弄到美國來學習,以為在美國讀高中升大學就不用“浪費”時間和金錢了,是條捷徑。其實,這是一些過分夸大美國教育優點的宣傳造成的誤導。在我看來,美國的中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
學校質量參差不齊
美國中學的質量和學生素質差距很大。美國的公立高中每年都進行全國前100名學校的排名,能夠上榜的學校是師資、教學、生源等各方面都合格的學校。美國有2.6萬所公立高中,大部分都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排名前30位的公立學校,除了精良的師資,還有完善的教學設備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的才能和特長在這里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造就出品學兼優的學生。華盛頓市區內最好的一所學校設有總統獎,每年有十幾名獲獎者,他們能得到總統親筆簽名的獎狀。
美國教育界有一個“國家榮譽協會”,其評選出來的學生相當于我國的國家級三好學生,每年評一次。如果能躋身“國家榮譽協會”,對學生將來的發展很有幫助。該協會成員的數量,根據學校的排名而定。排名越靠前的學校,分配到的名額越多,標準也相對寬松。如果學校沒有名氣,個人表現再好也沒用,很多學校連一個名額也分不到。我朋友的孩子原本在一所排名前30位的高中就讀,該校每年有95名“國家榮譽協會”會員的名額,她能取得一個名額。后來,因為搬家轉學,新學校雖然也在“百強”之列,但是排名在60多位,每年的會員名額只有三四個,競爭非常激烈。
排名在100位以外的普通學校,師資和條件相對比較差,學生的成績也“慘不忍睹”。四五年級的學生如果能算出6÷10=0.6就被視為天才了。報紙上經常報道的關于學生吸毒和校園暴力的事件,幾乎全集中在這類學校。據統計,美國青少年吸毒的比例高達20%,大多問題青少年都出現在差校。在名列前茅的學校里,不要說吸毒者,就連吸煙者都罕見。
隱形“游戲規則”
一般來說,好學校所在的社區其他條件也較好,居民素質高。美國的居民區已經形成明顯的等級觀念。孩子能夠接受何種程度的教育,完全取決于家長的收入。美國的公立中小學實行免費教育,如果家長想為孩子選擇好點的學校,每年要向學校交上萬美元的擇校費,這與大學學費相差無幾。中產階級對孩子的要求很高,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得“認命”了,在這樣的風氣里,想教導孩子“人窮志不短”是很難的。
除了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差異,美國學校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手”,造成學生的人為隔閡。其中,種族問題比較嚴重。在好一點的學校,白人學生占絕大多數,形成學校的主導力量。其他學生都根據族裔形成各自的小團體。其中,亞裔學生學習成績突出,地位較穩固。日子最不好過的是黑人學生。據美國媒體透露,某所學校因黑人學生增多占到學生比例的30%,“一夜之間”,70%的白人學生全部轉學。這樣的事情并不是獨此一家而是時有發生。在學校里,與黑人打成一片的只有極少數白人中的“另類”。如果孩子沒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除了學習壓力,還要考慮學生之間的關系,非常辛苦。
美國的教科書中也存在著問題。在美國的歷史書上,講到早期華人移民來美國的原因,居然是“太平天國運動強迫中國人離開故土,而美國人慷慨地敞開胸懷收留了他們”。世界歷史課本在講到社會形態時,對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字眼都有解釋,惟獨對共產主義沒有。給未成年的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有失客觀。
學習壓力非常大
有人認為國內的課業負擔重,來美國學習感覺輕松。其實不然,美國孩子按部就班地升學,到了高中學習內容大大增多,難度提高。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陪著孩子挑燈夜戰的大有人在。
國內來的孩子感覺其實并不輕松。
他們要先過語言關,然后要轉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確有不少國內來的孩子表現出眾,但是究其原因,與他們在國內打下的良好基礎和自身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有關。
美國的教育強調,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基礎知識的積累完全要靠學生自己學習。這種方式使聰明的、悟性強的孩子越來越拔尖,天資弱一些的孩子越來越落后。我朋友的小兒子來美國上初中一年級。他說,每天有兩節自由發揮課,一節課的內容是學生想什么就說什么,另一節課是隨便寫點什么畫點什么。有的孩子能完成一幅像模像樣的畫,再編一段故事,有的孩子只會在紙上畫兩個彩色的大圓圈。同時到美國的孩子,一年后有的出類拔萃,有的卻連課都聽不懂,加上文化差異等原因,有的人甚至自暴自棄沾染諸多惡習。
對學生來說,分數永遠是“硬道理”,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一年考兩次,考數學和英文,總分1600分。各學校自定錄取分數線。學校越好,“要價”越高。分數還關系著大學獎學金的發放。要想拿到獎學金,任何時候都不敢放松。于是,越來越多的
美國高中生為了能有一個好成績,紛紛進入各種考試培訓班。培訓班收費不菲,周末上課三五個小時,每月就要上千美元。
因此,在美國讀中學并不是惟一的、最佳的選擇,對家長來說,為了能夠成功地把孩子培養成理想中的人才,要全面地了解學校的情況、求學所需要的費用和升入理想大學的途徑等,考慮孩子的心理因素、悟性和判斷是非的能力等,做出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