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 李楊)浙江老家的親戚最近托記者在北京的新東方學校給孩子報了個雅思班,這已經是這個十幾歲少年為留學而進行的第二輪奮斗了。
幾個月前,由于中介造假,高中畢業后留學澳洲的少年憑借口袋中僅有的澳元輾轉回國,“在澳洲的一個多月我老是做噩夢、說夢話,幾乎每天夜里都被同寢室的人推醒!
孩子的母親向記者描述道:“接他回來的那天,他腳上的襪子一深一淺,胡子拉碴,狼狽不堪。哪里像是去留洋,簡直就像從拘留所剛放出來!”
然而,老家的親戚并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母親在孩子留學問題上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執著與堅定,“我們又找了一家留學中介,還去澳洲!
對于為什么一定要高中畢業就送孩子留學海外,這位母親振振有辭:目前國內大學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考不上大學怎么辦?即使考上,上不了重點今后就業也會面臨新的困難。因此,還不如現在花點兒錢,送孩子去國外“鍍金”,拿個洋文憑,還能掌握一門外語。事實上,低齡留學由于沒有獎學金,可不是“花點兒錢”。對于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家庭來說,那要搭上父母畢生血汗錢,有的甚至還要拉一屁股債。自費留學價格便宜一些的是去新西蘭或澳大利亞,一年也要10萬元到15萬元人民幣。四年大學加上一兩年預科,總共要花上六七十萬元。
盡管如此,與記者老家親戚有著同樣想法的家長并不在少數。下面的數據能讓人真切地體會到“低齡留學”到底有多熱:在我國的一些大城市,辦理出國留學的中學生已占所有出國人員的70%到80%;深圳大學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86%的中學生希望出國,比大學生還高10%;今年1至6月,僅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就發出了3400多份留學簽證,其中超過一半是給中學生的;近四年來,我國少年出國留學人數每年以40%的速度遞增。16日在此間舉行的“新時期留學人員使命與發展機遇”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指出,目前留學低齡化漸成趨勢,青少年留學一定要慎重。
多年從事留學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志強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出國留學是一些青少年逃避國內學業激烈競爭而尋求比較優勢的一條“簡約路徑”,但不是孩子成材的“快捷途徑”。
劉志強說,低齡留學不僅有可能使家長的“望子成龍”夢破滅,而且由于孩子在年紀很小時就喪失了父母直接教育這一關鍵因素,還可能增加孩子走入歧途的可能性,引發早戀同居、賭博吸毒等社會問題。
與留學低齡化同步出現的還有近年“海歸”貶值現象。北京中關村一家軟件公司近日以月薪2500元招聘軟件工程師。招聘啟事上“不抱希望”地寫了一條“有留學背景者優先”,結果居然引來了3名“海歸”求職。“這是國內人才市場趨于理性和成熟的表現。企業注重的是員工實際工作能力,不管你是‘海歸(龜)’還是‘土鱉’。”中國科協對外應用技術交流促進會主任張建生說。
事實上,目前一些“海歸”對年薪的期望值已經大大降低,月薪幾千元者不在少數。專家提醒,如果讓孩子出國留學不是水到渠成,而是逃避學業競爭的一種手段,那么很可能造成投入產出比失衡。低齡留學一定慎行,莫讓孩子成為錢鐘書《圍城》里拿了“假洋文憑”的方鴻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