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設置:大學學業的銜接
美國高中的課程設置,知識結構和大學的教學體系是一脈相承的,大學通常更看重學生在高中整個階段的課程成績。 而且大學通常對學生在高中的課程和學習年限的安排有嚴格要求,希望錄取的學生有語言能力,人文的素養,健康的體魄,藝術鑒賞的能力和基礎科技知識的儲備。9 年級開設數學,英語,第二外語,藝術,基礎科學,歷史; 10 年級開設9年級學科的高級課程系列; 11到12年級則主要以大學預修課程為主。
二.小班教學讓孩子得到更多關注與指導
美高課堂平均每班在 6-12 人,課程容量非常小,師生互動空間大,學生能受到更多的關注與指導。
三.豐富的學校資源
美國有很多學校被稱做預備學校,為特定的幾所大學輸送預備人才,相應傳統中很多大學會把大量的錄取名額保留給這些預備高中,這也是對這些學校的傳統價值和教學水平的肯定。美國的一些州的州立大學是對自己州內學生有傾斜的,比如像德州,加州,密歇根州等。一些知名州立大學則有規定會直錄本州高中的優秀畢業生。
四.課外活動和競賽
美國學校的活動氛圍向來濃厚,公益,運動,娛樂,學術等性質的活動應有盡有,在美高參加一些州級或全國級的活動獲得的榮譽獎項更容易被美國大學熟知,甚至有的知名度很高的學術項目只開放給美高或在美國讀書的本地生。
五.推薦信和面試
美國對推薦信的重視程度也遠非國內老師所能及,尤其國內普高的一些老師甚至讓學生自己寫了之后他們簽字就好,大大降低了可信度。美國歷來有美國大學的代表去美高宣講的傳統,同時也會伴有學生的在校面試,這些面對面的實際體驗比第三方面試來得更真實更讓人有感觸。
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院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