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學課程難易度
美國高中采取的是選課制和學分制,同一年級的不同學生選擇的課程難度相差很大,招生官希望了解學生所修課程的難度,用這一指標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術能力。由于缺乏直接的比較以及成績單不規范等因素,除個別知名國際學校外,國內學生最能體現該項指標的做法是參加AP考試。另外,IB課程通常被認為是難度高于美高課程的課程體系。
2. 校友親屬
如果你有親屬,特別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親屬是某大學校友,通常會對申請有幫助,如果恰巧該校非常看重校友親屬,加分效果就非常明顯了。
3. 標準化考試
主要指TOEFL/IELTS成績,SAT/ACT成績,當然也包括AP、SAT2成績等,高分考生在申請看重標準化考試的學校時具有強大競爭力,30所大學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
4. 班級排名
班級排名是唯一的相對比較指標,在計算個人硬件實力時使用過該指標。從錄取標準角度看,一些頂尖大學將班級排名列為最重要錄取標準,如果希望申請這些學校,一個理想的班級排名就變得意義重大了。從申請層面看,由于頻繁泄題及成績注水,美國大學只能更多地聚焦于國內已經建立品牌的一些國際學校或普高國際部,沖擊名校往往更多地是和自己的同學們在競爭,因此這個排名也顯得尤為重要。
5. 推薦信
推薦信最好選擇那些可以寫出來學生的天賦、性格、學術技能的人。能找到既知名又了解的人最好,如果找不到,就要拋棄名氣而選擇更了解學生的人,寫出來更有血有肉的推薦信。將推薦信列為最重要因素的學校顯然更加重視那些真正了解學生的成年人對學生的評價,從推薦人的確定、不同推薦人描述的側重點、到推薦信的撰寫都需要精雕細刻。
6. 申請文書
文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當申請人各方面競爭力都很強時,或是兩個申請人旗鼓相當時,高質量的文書會成為決定性因素。
7. 平時成績
大量文獻及錄取數據表明,GPA的重要程度大于SAT/ACT成績。由于國內中學的GPA有些有水分,招生官通常會結合就讀中學的聲譽綜合考量國內學生的GPA。
8. 天分/才能
能將天分和能力列為最重要標準的學校通常都是名校,或是特點鮮明的大學,最好的證明自然是在高級別的競賽和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9. 品格/素質
熱情、好奇心、堅韌、領導力、敬業等都是美國大學非常看重的品格,當該項標準是最重要因素時,一定要確保通過論文或小問題用事實或實例將這些品格展現出來。
10. 面試
將面試作為最重要錄取標準的學校基本上是少數名校,申請這些學校的學生通常都有過硬的成績,出色的活動、優美的essay,面試作為最后的辨識標準,不僅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是否具有熱情、堅韌等本校看重的品格。
11. 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也有一定的評定標準,取得一定成績的個人項目、成功的組織者、體現社會責任感是課外活動的三種不同境界,不同境界的課外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個人品質,是招生官希望通過活動本身更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
12. 工作經驗
美國高中生暑假打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工作經驗至少具有兩方面的優勢,第一是增加essay主題;第二,有些招生官會給那些通過工作幫助自己及家庭的學生贊譽。
13. 對本校興趣
對本校興趣和新生入學率密切相關,通常是排名僅次于頂級名校的名校非常看重的一個因素。學生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展現對某所大學的興趣,第一是ED、EA申請(ED、EA、RD,對某校的興趣依次遞減);第二是通過essay或小問題的實例描述進行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