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為期兩天的2011年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SLEP考試在山東省實驗中學完畢。來自濟南市的70余名高一高二學生參與了此次選拔考試。明年秋季,他們中的30人會以交流生的身份遠赴大洋此岸的美國,在那里讀一年高中。按方案,在美國的日子里,學生們將被布置進當地人的家庭,停止寄宿制學習。由此,他們能夠近間隔地感受異國他鄉的文化與生活。
自2008年起,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已在省城推行了三屆。10月30日的項目推介會上,交流生項目中方協作機構中國對外友好協作效勞中心制造的展板上,十多位經過該項目進入美國高中的往屆高中生的照片和引見赫然在列。眼下,他們大都曾經進入了美國高校就讀。這也是700多名參與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推介會的家長和學生們的分歧愿望。
據理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初中學生和高中非畢業班學生參加留學的大軍。“我們如今創辦了美國高中交流生和意大利高中交流生項目,有留學需求的家長和學生逐年增加。”擔任該項目的中國對外友好協作效勞中心主任魯承毅引見說,到國外讀高中已成為很多在校生的選擇。
◎不一樣的面試
考官很和藹,面試方式很特別
11月13日下午3:45,山東師范大學隸屬中學高二學生王瀟走出了設在山東省實驗中學校本部實驗科苑一樓的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面試考場。“考官很和藹,他們的面試方式很特別,但問題并不難。”王瀟說,“獨一有點難度的是教師會問你對寄宿制家庭的請求。這一點,我還真沒準備。”
此外,令王瀟和許多參與面試的考生覺得特別的是在面試末尾,考官讓考生對本人發問。這是高中生們歷來沒遇到過的。
中國對外友好協作效勞中心留學項目開展部的付靜引見說,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的考試分為SLEP考試和面試兩局部。SLEP考試是由美方對母語為非英語學生的言語程度考試。SLEP成果是進入美國中學時判別英語程度的規范。“SLEP考試的主辦單位是ETS。全球的托福考試也由他們擔任組織。”據引見,SLEP考試和面試完整由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的美方機構擔任組織,請求十分嚴厲。
面試分為單獨面試和集面子試兩局部。13日下午4點,參與完集面子試的山東省實驗中學的劉文斐向記者引見了面試的流程。“我們每三個人一小組,面試時,考官讓我們本人選擇關懷的話題,然后開端討論。我們小組選的是環境問題。”劉文斐說,她很喜歡這種非命題的討論方式,由于這樣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關于進入最終的30人赴美交流名單,王瀟、劉文斐和其他受訪的高中生無不充溢了向往。“報名前,我跟爸媽磋商過。我不斷想到國外去看看,感受一下異國的文化。”王瀟說。而說到留學,他們也不承認,報名的一個初衷就是為未來申請美國大學做準備。
多年來,不斷從事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的中國對外友好協作效勞中心的孫東岳主管通知記者,參與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的高中生根本都是為了在美國上大學。“依據協議,這個項目的交流時間為1年,一年后,學生必需按時回國。不過,在美國的一年,他們都能辦理好繼續讀書的手續。回來落一下地就能夠了。”
同樣,在美國高中交流生項目的招生簡章中,“為升入世界名校做準備”也被列為該項目的一大特征。其中明白提到:“你在美國的學習閱歷也是申請大學的有利條件。”
◎初中生留學樣本
高中濟南女孩拔尖
她很喜歡那里自在的學習方式
近幾年,隨著留學熱潮的興起,為數不少的初中學生也參加了留學大軍的行列。到國外讀高中曾經算不得什么新穎事兒。
小柔(系化名)是新加坡一所高中的學生,前段時間學校放假,她回到了濟南。當年,在山東師范大學第二隸屬中學讀書時,小柔就是學校里鶴立雞群的尖子生。在新加坡讀書的日子里,她的成果也不斷首屈一指,回國前還考了班里的第一名。
1991年起,每年七八月間,新加坡政府都會針對中國各省市局部重點中學的應屆優秀初三畢業生,組織招生考試。考中的學生都可享用新加坡教育部的獎學金方案,進入新加坡高中學習。山師二附中是該項目的協作中學。那一年,小溫和同校的其他3名同窗一塊,順利地經過了新加坡高中的選拔。同年,小柔也參與了濟南市的高中升學考試,并以優良的成果進入了山東省實驗中學的錄取名單。經過一番權衡,她選擇分開濟南,到新加坡讀書。 “ 我當時想,新加坡和國內不一樣吧?我想去體驗一下新的事物。”另外,當地華人多,言語壓力相對較小,也是小柔選擇去新加坡留學的一個緣由。
小柔說,在新加坡的這兩年,和國內最大的不同,就是家長不在身邊,“本人長大了”。新加坡高中的學習與國內差異還是比擬大的。小柔說,在那里,課外活動很多,而且作業很少。“我們會有小論文,還有presen-tation,需求本人準備好或者小組準備好再上去呈現。”課程方面,新加坡高中的課程也大致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局部。選什么課,選幾門,由學生自主決議。小柔說,這種自在的學習方式也正是她喜歡的。
據小柔引見,在她就讀的那所高中,有很多中國學生,他們的年齡也大都在15歲上下。“像我們山師二附中,去年和今年各有4個人,另外,還有育英中學來的幾個同窗。大家還是比擬熟絡的。”也正是出于這個緣由,小柔堅決地請求記者給她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