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韓國高麗大學留學的白沚凡將和我們分享她在出國之初經歷的那些“窘事”,讓我們來聽聽她是怎么說的吧!
——小魚
小魚:你剛去韓國留學的時候,韓語學得怎么樣?
白沚凡:基本不怎么會說,好多都是連猜帶蒙的。韓語里很多詞語的發音很相像,比如作業和餅干,好幾次他們討論作業的時候,我都以為他們在說吃餅干。我這個還不算什么,我有個朋友,韓語說得不標準,學了一句就到處跟人講,把大家嚇壞了,因為她說的那句話意思是“我們一起去洗澡吧!”
小魚:她的韓國同學聽了,一定覺得很驚訝吧!
白沚凡:其實剛出國那會兒,好多笑話都是因為語言不通鬧的。有一次我去買相機,原本要陪我們一起去的會韓語的同學臨時有事,我只好硬著頭皮上陣,帶著紙筆,邊畫邊砍價,店員看了我半天也沒弄清我要買什么。
小魚:其實我也聽過好多這樣的故事。我們在國內填婚姻狀況時,不是已婚(married)就是未婚(single)。有個人到了國外,有一次人家對她說“我叫瑪麗(I am Mary)”,其實是在做自我介紹,結果她聽成“我結婚了(I am married)”,趕忙回答“我單身(I am single)”。
白沚凡:還有一些誤解是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我去韓國餐館的時候,發現韓國人吃飯特別喜歡把筷子放在桌子上,還經常把筷子頭放在桌子上磕。我當時就心想:哎呀,怎么那么不講衛生?后來才知道韓國餐館都非常干凈,很注意衛生,所以韓國人有直接把筷子放在桌上的習慣。
小魚:在韓國生活還是有很多和國內不一樣的地方吧?
白沚凡:對啊,我剛開始出去逛街時特別不習慣,因為韓國街道上很難找到垃圾箱。問了才知道,原來政府為了讓人們在街上少扔垃圾,少在街上吃東西,就把不少垃圾箱撤了。不過這么一來,街上確實干凈了很多。
小魚:你大概到韓國多久后才慢慢適應那里的文化環境?
白沚凡:其實也不是很久,經常和韓國同學相處,自己多多經歷,就會發現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想這也是文化交流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