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不久,我就為出國做了力所能及的準備工作。依靠公費出國對我來說是不現實的。當時的廣西,公費出國的年輕人一般都是相當有家庭實力的。要不然,就要熬到四、五十歲,這些分明處于更年期的留學生學成歸國后要做的事就是準備退休。再說,公費留學所能領取的生活費相當低;對我而言,只要有可能就不要走這一條路。
由于地區和經歷的關系,我的英語不可能太好,尤其是口語。所以,基本上不可能通過參加TOEFL或者GRE英語考試出國。為了出國,我以當時的視野和能力撰寫了幾篇在今天看來顯然是垃圾的文章,這些文章包括《呼吸衰竭的腦脊液酸堿平衡紊亂》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胰島β細胞功能的評價》等。這些無論是科研設計還是學術價值都十分低下的文章當時還是通過關系發表在《廣西醫學》雜志上。但是,這些文章在客觀上還是在我出國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就是依靠這些publications為本錢寫信與美國和日本的實驗室聯系的。在發出100多封聯系信之后,終于成功聯系到日本愛媛大學醫學部的呼吸內科。2004年5月我拿著每月10萬日元的生活費第一次在此開始作為訪問學者的海外學習生活。這筆錢在當時還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先出國再見機行事,目標在于拿個博士學位或者轉到美國或者其他能夠移民的國家去。如果好混就多呆幾年,甚至曾經想過,日子好過的話不一定要回來。當時,凡是從國外回來探親的留學生或者公派出國進修結束回來的人沒有一個不把國外的生活吹得天花亂墜。給我的印象就是:遍地黃金,低頭就是你的。后來發現,全是假話。
在日本的一年是相當艱苦的。愛媛縣位于南方的四國島,是日本一個相對欠發達的省份。我和其他留學生一樣被安排在大學松山市內的留學生會館,生活設施自然比當年的中國國內好得多。麻煩的是會館距離位于市郊的醫院大約有 8公里的路程。日本人給的錢如果全部用在生活上也還可以過得去,至少上下班完全可以乘火車。悲涼的是,為了省錢,我居然是騎單車風里來雨里去。上班的時候一路上好象總有爬不完的坡,天天都刮挺大的風。有時候實在踩不動單車,干脆推著車步行。早上是九點鐘開始上班,所以夏天的路上還經常艷陽高照,很是難受。更難堪的是,曾經在路上與我的指導老師橫山彰仁先生開著車相遇。我估計他不會欽佩我的吃苦耐勞,只會覺得我用不著如此狼狽。要說吃苦耐勞,日本鬼子比我們更能做到家。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發現我所認識的任何一位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干起活來有我所認識的任何一名鬼子還要賣力。本該回避這一事實,這個感受太深刻,實在不能回避。我們的勞;蚨嗷蛏儆悬c功利性質、政治色彩、造神需要、或者宣傳目的,但鬼子們的確沒有這些東西,他們干起活來真的象不要命一樣。
來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