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內地學子港校求學苦與樂

發布時間:2008-4-14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本月初,香港中文大學率先來津舉辦宣講會,這兩年席卷內地的港校熱再次升溫,但同時也讓太多的高三學生尤其是成績優異的尖子生犯了難,香港高校、內地大學何去何從?其實,大學各有各的好,適不適合自己才最關鍵。那么,香港的大學生活,除去高分錄取、高額獎學金的炫目外表之外,到底是怎樣的?記者采訪了一名已經在香港高校就讀了3年的天津學生,為您講述他的港校求學路上的苦與樂。 

畢業于本市二十五中的天津男孩田思明,2005年在香港高校第一次來津招生的時候,幸運地考入了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財務系。之所以說幸運,是因為那時香港高校首次來津,考生都不大了解,不敢報考,結果高考成績并不太出色的田思明糊里糊涂地報了名,不僅考上了,還拿到了獎學金。

自那以后,香港高校在津的錄取分數不斷飆升,動輒要比一本線高出幾十甚至上百分來。現在,各大香港高校里內地學生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就拿我們學校來說,我剛來的時候,上一屆的內地生有60多人,到我這屆差不多有130人,今年學校說要在內地招200人呢。”     

雖說入學有點幸運,可接下來的三年,田思明的大學生涯遠不像他在內地的中學同窗過得那么瀟灑。“揮之不去的‘壓力’二字,是幾乎每個內地學生面臨的考驗。這邊的考試,評分制度是按照類似于正態分布來給分的,考試成績前10%的給A,其他的依次給B和C。也就是說,別人都考100分,你考99分,即使只犯了一個錯,你的成績可能就是B。如果一個學期分很低的話,學校會給你警告;如果第二個學期成績依然沒有達到標準,就必須退學了。”

香港大學生們之所以看重成績,一方面是因為它關系到下一年度的獎學金,在香港,每年10萬港幣左右的高額學費和生活費,對香港本地大學生也是個不小的負擔,對收入水平遠低于香港的內地學生來說,獎學金對自己完成學業的意義自然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大學期間成績的好壞,對將來的就業也有很大的影響。香港高校的課程設置非常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針對性很強。與內地高校不同,香港高校基本沒有所謂的基礎課,從大一開始,所學的課程就都是在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做準備。所以,將來在港就業時雇主很看重學生的平時成績。正是因為難以消解壓力,個別在港內地生接連發生逃避學業甚至自殺等問題,成為媒體議論的焦點。

生活 語言關并不難過

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擔心,去香港讀書難過語言關。確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廣東話,課堂上必不可少的英語,都是剛到香港時內地學生面臨的最大挑戰。不過,香港各大學均為不懂廣東話的內地新生開設了廣東話課程,一年之后,內地生基本上可以比較自如地與當地學生用廣東話交流。“全英文教材及英語授課對內地生反而不是太大的問題,學校里有一些培訓課程或工作坊,可以幫助提高你的外語水平。或者可以選擇和眾多的國外交換生成為朋友,對練習英語也很有幫助。”

而在生活上,雖然住宿、就餐的條件都非常好非常便利,但遠離家鄉、人生地不熟的新生,有時想家也是難免的。為了讓內地生找到“家”的感覺,香港高校都有專門的幫助計劃。“像我們浸會大學,就有個專門幫助內地生的活動——‘親善家庭計劃’,就是學校找學校的老師及社會上的善心人士來做東道主,每家邀請兩三個內地生去他們家,讓人生地不熟的內地學生找到家的感覺。我剛來的時候,和一個深圳的女生、一個四川的男生分到了林太太一家,我們經常會有活動,他們像親人一樣照顧我們。上個暑假,我還邀請林太太一家來天津玩了呢。林太太他們每年都加入這個計劃,現在活動進行到第三年,我們這個新家庭已經有三個年級的8個內地生了,我也成為這個內地生‘家庭’的大哥了!”


實踐 機會多多鼓勵融入社會

在香港高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是非常多的,比如成為某個社團干事會的干事、??活動,早一些融入社會。“從去年暑假至今,我一直在一個專門從事國內扶貧的基金會實習。這個機構就10來個人,有的是老師,有的是律師,有的是會計,除了主席是全職外,其他人都是用業余時間來做的。這個基金會雖然規模很小,卻很規范,每次的會議都有記錄,所有的賬目都要受審計,讓我學習了不少東西。這學期開學,我們正忙著將募捐的物資給貴州受災地區送去呢。在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接觸了那么多愿意為社會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的人們,真的讓我受益良多。”

由于學費昂貴,香港大學生大多需要課外打工賺取學費。在這方面,內地生也有好消息。“去年的施政報告允許了持學生簽證的可以在校內打工及暑假實習,不用再申請手續繁雜的工作簽注了。這樣,內地學生在上課期間可以在校內打工,暑假可以出去找工作。一般來說,理科的同學多是在學校內幫老師做實驗或者報告,收入也不錯,商科的同學去會計行的比較多。反正打工干什么工作的都有,但需要能夠用粵語溝通。此外,學校還給我們提供了實習及海外交流的機會,通過選拔,可以有機會前往世界知名的公司實習。”

作為第一屆赴港的天津大學生,田思明也面臨著明年畢業后去向的選擇。“我現在正在申請成為交換生,希望大四能去美國的大學交換一年,然后再回到香港找工作”。而“一定要做好抗壓準備,樂觀開朗地面對挑戰”則是他對打算去香港上大學的學弟學妹們的忠告。

12所香港高校在津招生 

擴招幅度放緩  政策繼續向好

今年,將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12所高校在津招收本科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今年依舊在提前批次錄取考生。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將采取單獨招生的形式招收內地考生。

計劃穩中有增

目前,大部分香港高校已經公布了2008年內地本科生招生計劃,香港大學計劃招250人~300人,香港中文大學計劃招250名內地學生,香港科技大學招生人數為130名,香港理工大學計劃招生240人,香港浸會大學的內地招生計劃則從去年的140多人增加到200人左右。從總體來看,今年港校仍然擴招內地本科生,但擴招幅度放緩,主要是受到師資、宿舍、教室等資源的限制。目前,香港各高校的招生報名已陸續開始,考生可通過書面和網上兩種方式報名。

學費略有增加

部分香港高校的學費今年略有增加,有4所港校已確定上調學費。其中,香港浸會大學內地本科生學費從去年的6萬港元增至7.5萬港元,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嶺南大學也由每年6萬港元升至7萬港元。與學費上漲對應的是,獎學金數額也有所提高,如香港理工大學今年將擴大給內地優秀生發放全額獎學金的名額,香港城市大學將“狀元獎學金”額度從去年的44萬港元增為48萬港元,今年還面向成績優秀、獲得國際一級運動員稱號的考生新設“運動員獎學金”。香港浸會大學今年被錄取的內地考生中將有40%左右的學生可拿到獎學金,最多可在整個在讀期間獲得40萬港元。

畢業后可留港一年

今年,為了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到香港上學,香港特區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新政,包括應屆非本地畢業生可無條件留港12個月,香港高校招收非本地本科生的比例將逐步從目前的10%增至20%,就學期間還可在校內兼職打工等。以前,非香港本地大學生畢業后,一般只可申請延期留港3個月找工作,若期間未找到工作,便須離港。為加強吸引人才的競爭力,香港特區政府已經計劃容許在香港的大學就讀的非本地學生,在畢業后無條件留港一年找工作。

來源:人民網

文章:“內地學子港校求學苦與樂”正文完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