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門
●厚重
哈佛的老校區不大,剛到哈佛時,我特意圍著老校區轉了一圈,校門大大小小有31個,但都是古
樸的鐵柵欄門。常開的有20個左右,沒有鎦金,沒有招牌。至今,哈佛培養了7位美國總統以及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低調的哈佛,沒有因為自己的驕傲而張揚,它用自己樸實的校門,時刻無聲地教誨著出入其間的莘莘學子: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開放
哈佛的各種論壇特別多。有的可以隨意出入,但出于禮貌,你必須輕手輕腳;有的則要求很嚴格,需要通過網上注冊等程序,然后才能獲得入場券。入場券嚴禁轉讓,入場的同時需要出示哈佛證件,并且提前5至15分鐘關閉入場通道。不許帶手機等,一旦手機鈴響,你將被請出場外。該論壇一般是兩種形式:一種是邀請一組權威專家就時事進行點評的專家論談,一種是名人演講。論壇的最后,與會者可以就關心的問題向出席的專家或者演講人自由提問。
●活躍
哈佛的學生很注重交流,交流分正式與休閑兩種。正式的交流如新生定位,目的讓你盡快熟悉環境。在我報道后的第一個月,大大小小總共參加了不下五次定位活動。每次確實收獲很大,現在在美語方面對我幫助最大的美國朋友馬特就是在一次定位活動中認識的。休閑的交流如歡樂時光,我們每周四下午5時半,課題組的同事都會根據安排,到預定的酒吧去聊天。這個時候大家都會盡量過來,因為在哈佛,人脈的積累與學術的積累同樣重要,況且在交流中同樣可以激起創新的火花。除了一些固定時間的交流,在校園的露天桌椅上、咖啡廳里,常有三五成群的人在討論問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沙騁 文/圖 寄自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