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我移民加國三年 一條路走過來的流水賬

發布時間:2007-12-18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我是04年5月,登陸到了montreal。在國內的時候,是在國防科工委的一個直屬研究院工作。和老公是一個單位的。學的專業也差不多。03年的家庭收入應該在9萬RMB左右。

再說我的出國動機。出國的事兒是我折騰的。老公開始是堅決反對的,后來在我的威逼利誘下,勉強同意了。但是當時老公就表態,事兒是你提的,你去折騰,真要是出去了,也是你來折騰。我同意了。最初動這個念頭是我生完女兒之后,閑著在家沒事兒的時候,看著可愛的女兒,第一次體會到了身上的責任,作為母親的責任。我覺得我養不活她,或者沒辦法給她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生活。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妹妹00年就去了美國。我也想出去看看。當時就想,大不了實在不行還可以再回來嘛。(其實不是那么回事兒,但是當時不知道啊,走的時候,單位的關系還留了1年呢。) 然后說我出來之前的打算。當時因為對加拿大的情況實在不了解,可以說是做了最壞的打算,也做好了打工刷盤子的準備的。因為考慮到,沒準兒過兩年回來了,北京的房子該買不起了,所以臨出國前買了TTY的房子(我們是拿到體檢通知之后買的房子,現在看,這個決定也是明智的。)買了房子之后,我們出國的時候也就沒有什么錢了。只帶了1萬多點兒的加幣就跑出來了。之所以選擇montreal,當時是因為,首先,這里學法語政府是給錢的。讀書政府也是給錢的(我是打算讀研的,在國內T和G都考完了)。加上小孩兒的牛奶金,一個月1500的樣子,也足夠一家三口的開銷了。其二,也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這里女兒可以很輕松的掌握三門很重要的語言,法語(號稱是難度僅次于漢語的語言),英語,漢語。

我們到了加拿大之后的差不多4個多月的時間里面,什么都沒干,基本上就是陪著女兒到處逛了。(6歲上學,女兒9月份才能上學。daycare是很難排上的。因為政府的daycare每天7塊錢,低收入家庭不用交錢。私立就太貴了。)算了,流水帳我就不說了。反正,后來我沒有去讀研,因為我的專業類似于應用物理,問了一些朋友,都說,就算讀出來也未必會找到工作。 先發這些,要陪女兒睡覺了。明兒再說說我周圍都是什么人出來,出來都干嗎,以及這邊的生活。

下班回來了,老爸在弄餃子餡兒呢。呵呵,關于餃子我還有故事呢,關于我同事的。回頭再說。我接著昨兒的說吧。 我們到了montreal之后,玩了4個月。9月底的時候,老公去學training,專業是accounting。學時是一年三個月吧。我在10月底的時候去學了法語。當時的考慮是老公的英語底子沒有我好,可能學法語,我會上手比較快。因為montreal是法語城市,女兒子學校里面都是學法語,學校發的通知什么的也會是法語。我們是聯邦移民,想著作為家長,至少應該會點兒基本的法語。現在看,當時這個決定是錯的。正確的決定應該是,我去直接加強英語,然后去找工作。

老公去學法語。因為政府給錢的那種學法語是大概10個月的時間。Fulltime的學10個月的法語學習之后,基本的會話應該沒有問題的。至少會比老公現在的英語水平高。后悔的事兒就不說了。我10月底開始學法語,學了大概半年的樣子,發現,首先法語比想象的難學;其次,法語的學習對我的英語影響比較大。所以,我決定放棄法語。可是,不學法語去干什么呢?沒有了收入,生活怎么辦?4月初的時候,一個朋友Z(是投資移民),說起來有個英語的training,是晚上上課,每周4天,每天4個小時,半年結業。 當時覺得這個更適合我。所以就報了這個班,晚上去上課(目的一是為了提高英語,二是為了掙錢)。

白天就開始為找工作做準備。關于我的專業和讀研,我再多說幾句。在國內準備了T和G。滿心想著過來讀個master什么的。聯系過mcgill的教授,他覺得Queen的教授跟我的專業更對一些。試著給Queen發了申請,石沉大海。再加上很多朋友都勸我,就我那個專業讀研出來更苦,所以就放棄了。后面有朋友說換專業什么的。呵呵,我其實挺喜歡我的專業的,。大學學了4年,工作后也一直在做,當時在單位里面,專業上也算是獨當一面的。不想輕易放棄的。(后來我走到路證明,移民如果能做自己的專業是很不錯的事兒。而且,在選擇路的時候,也不要輕易想著換專業。這不是明智的。)當時的夢想是進入Bombardier工作(呵呵,有點兒自不量力,哈?)。

說到我找工作,我多說點兒。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幫助。因為畢竟大多數人是不想移民的。但是,沒準兒在中國也有借鑒意義呢,呵呵。我從4月份開始,晚上上英語,白天就開始準備找工作的事兒。當時聽朋友說,加拿大認北美學歷(的確這樣),北美的證書(的確這樣),北美的工作經驗(的確這樣)不認國內的工作經驗(不是這樣的,國內的經驗也是認的,而且是很看重的。但是得讓他們看到,你的經驗是真的,你的確勝任這個工作。其實中國人干活兒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是問題是,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人家就不給你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而從眾多從事專業工作的中國人的找工歷程看,第一份工作是最難找到的。只要進了這個門檻,之后就是天高海闊。) 我先去聯系了跟我專業有關的資格證考委會(我在國內是3級,高級),但是聯系的結果讓我很沮喪。要想考證,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要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我沒有工作,哪兒來的工作經驗??),然后要經過專門部門的培訓(當時問的結果是,培訓的費用大概1萬加幣左右,我哪兒那么多錢??)。

我先后給那個秘書發了不下5個email,(那會兒最懼的就是打電話,聽著費勁兒,說的也費勁兒。)基本上都是一樣的結果。后來,我嘗試著聯系那個專門負責培訓的部門在montreal的點兒。我的好運來了。我碰到了一個非常nice的意大利老人(后來工作后,還經常能遇到他,他在montreal我們專業領域算是個名人了)。我跟他電話里面聊了很多。介紹了我的情況,包括在國內的經驗,國內研究院的情況,以及我的學歷,資格什么的。他告訴我,把國內所有關于我專業的資料,全部公證,然后寄到ottawa那個資格證考委會。后來,又費了一些周折,終于,人家同意我考試了。我不記得誰說過(俞敏紅?),中國人最不怕的就是考試,如果考試能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是大問題。我花了1個月的時間,準備那個考試,包括筆試和實際操作。其實說是準備考試,就是準備英語。專業的東西,在國內干了那么久了,肯定不會有問題。9月份考了筆試,10月份考的實際。

 呵呵,漫漫長夜看到了曙光了。大約在05年11月初的時候,我拿到了那個證書。我心懷感激的給那位老人發了個email,告訴他,我考到那個證書了。老先生馬上就給我回了個email,說有個公司要人,并說,你就說是我推薦你去的。呵呵,很多的東西說來就來了,我甚至連簡歷都沒有(想著過完圣誕再開始找工呢)。連夜起草了簡歷,cover letter,讓妹妹幫我改了。很快就寄了出去。第三天,接到HR的電話,通知我去面試。 面試的過程比較簡單。負責專業的manager主要問了我一些專業的東西。因為跟國內做的幾乎是一模一樣,所以也算是駕輕路熟。他對我比較滿意,當著我的面,跟HR的manager談了一下他的看法(用的法語,我只聽懂了一點點)。接下來就是HR的人問我對薪金的想法什么的。呵呵,我那會兒真的是太想要這份工作了,人家問我要多少錢,我直接就跟他說,多少錢都成。哈。很迫切哈。過了一個星期,通知我去上班。所以我的第一份簡歷就得到了一份工作。算是很幸運了。我覺得那個意大利老人的推薦很管用。因為后來我上班的過程中,還見過他。他跟我們的manager很熟。

在這個公司做了一年半吧。因為是到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薪水相對低很多。說到底,還是他們在最初的時候不相信我的能力,pay我的薪水,也基本是按入門水準給的。雖然后來他們都知道我的能力不差,在一年半的時間里面,給我提了三次薪水。但是,離我應得的還是有差距。 今年8月份的時候,假也渡完了,覺得應該換份工作了。開始在網上找工作。我當時的想法是要離開蒙特利爾的。畢竟我不會法語(老公也不會)。可是找來找去,各種原因吧。好像沒有滿意的。所以最后還是把簡歷發在蒙特利爾。發了Bombardier一封,Pratt & Whitney一封,前者給我發了拒信,后者遙無音信了。

當時我很不明白。從他的招工啟示上看,我的資格肯定是夠的,可是就是沒要我。很是郁悶。后來又看到一個招工的啟示,感覺是個agent。我一直是很抵觸agent的,人家不都說,agent說白了就是個pimp嘛,呵呵。而且當時覺得,agent從中間肯定是要拿錢的。如果自己直接能找到工作,薪水應該更高。但是因為前兩封都沒有結果,所以還是給這個發了簡歷過去。之后,他們很感興趣,約我第二天面試(我是下班之后去面試的,因為不想讓單位知道)。面試的結果他們很滿意(其實他們不懂專業,估計只能看出來我懂專業而已)。很快就安排了我跟用人單位的面試。用人單位也是大公司,上萬人,總部在美國。是個上市公司。公司的名字我在原來單位的時候就知道,是我原來單位的customer。所以從公司規模上,我是很滿意的。

一個星期之后去那兒面試(這次我請了一天假,只是跟原來單位說我不舒服。單位有3天病假可以用的。)面試的形式跟我第一次面試基本相似,專業的manager和HR的頭兒。這次跟他們談起來薪水,福利,明顯底氣足了很多。后來我拿到了這個工作。而且,本來開始post上來的職位是contract的,面試之后答應我直接給我permanent的。 前幾天接到Pratt & Whitney的面試通知,我拒了。

我的情況就說這么多。下面再說說我周圍的朋友。說說什么人應該移民,移民之后怎樣選路(都是我的想法啊,可未必都對的,不行你就當故事聽唄,至少娛樂了。呵呵。) 先說那個投資移民的H,他們家是哈爾濱的。據說是在哈爾濱有幾個工廠。好像做的是食品類的產品。移民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兩個孩子了,一兒一女。他和夫人的英語都不好,不好到去哪里都需要孩子做翻譯的程度(小孩兒學語言真的是快。我跟女兒是一起從0學習法語的,我學半年,也就能磕磕絆絆的把話說明,女兒已經可以在地鐵上自如地跟當地人聊畫畫,聊兒歌了。)他們比我們來的早,來了就買了兩棟樓,不到1個million(現在怎么也翻倍了),房租收入一年怎么也小10萬了。自己住的河邊的house,50萬,現金買的。同時夫人打理國內的生意。現金買的車,一輛X5自己開,一輛volvoS40給老婆開,還有一個Van。兩個孩子都在上小學,都是私校。隔年回國度暑假。兩個孩子英語法語中文流利。

接著說我女兒的同學的家長。L是深圳來的,04年8月份登陸加拿大。當時是女的帶著孩子來的,老公留在國內掙錢。她老公是英國的MBA,在國內的工作很不錯。已經是個一方的主管。年薪在30萬左右。女的在國內是學英語的,也就說等于是沒有專業的。所以過來之后,先學了半年多的法語,后來又學了個Accounting的training。學了1年多出來之后,在大概06年底的時候,在一家猶太人的公司做bookkeeper。$9/小時。她在國內的時候做過那種大公司的經理秘書,會五筆打字(想說明對錄入,office這套東西,她很熟練)。
可是,她仍然說,從早上9點,直到5點半,幾乎一刻不停地干活。不然單子就做不完。說回家之后,連切菜的刀都拿不起來。還要一個人照顧孩子,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今年6月份的時候,他老公也放棄了國內的所有,到了montreal。作為我來說,我不是很理解他們的這個選擇。她老公也曾跟我們訴過苦。說是因為她堅持讓他過來的,否則就放棄馬上就能申請的公民身份回國。現在,她還在那家公司上班,她老公在學法語。但是作為一個英國的MBA,我不知道他的就業前景到底會怎樣。他們希望能去toronto。畢竟對丈夫來說,英語是強勢。 看到有人說英語的事兒,我就說說我的英語吧。 我在大學的時候,不是那種特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參加各種活動什么的。在大學里面就入黨了(呵呵,比較革命那種吧。)總而言之,肯定不是那種喜歡學習的人。學習成績也就是個中等。四級是考了3遍才到63分(勉強算過了,能拿到學位證書了)。畢業后也沒怎么用過英語。因為英語在中國比起英語在印度來說,真的是太不普及了。也造就了那些阿三跟中國人競爭起來總是占著語言的優勢。

想起我以前,生孩子之后,開始折騰出國的事兒。但是真正開始學英語是00年夏天。那會兒女兒8個多月,我還在喂奶。每到周末就去北三環的新東方上托福。上一天課回來,奶漲的要命,也不新鮮了,女兒慢慢的就不再吃我的奶了。女兒10個月的,就斷奶了(是她不吃了。)現在想,挺委屈孩子的。平時的時間里面,下班到家,吃完飯就去辦公室做題,看書。(單位離家走路5分鐘。)一般都會到后半夜1點2點的樣子。然后回家睡覺。早上8點上班。那會兒單位的事兒挺多的,九.五課題陸續結題,很多的總結實驗要做,總結報告要寫。同時也不想讓同事領導知道我學英語的事兒,所以基本上,都是靠業余時間學的英語。參加了新東方的很多班,T,G,E,還有口語。先后考了兩次托福,兩次GRE。一次雅思。就這樣學了三年英語。現在想想,我都挺佩服自己的,能以這種強度堅持那么久。 經過這三年的英語學習,我當時并不知道是個什么效果。但是過來之后,我收獲了那時候付出的果實。當時,我記得我給妹妹打電話,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就當作是燃燒我青春的最后一把火了,哈。 首先說主流社會的事兒。

這里的華人論壇上,主流社會也是個熱門話題,很多很多的人都說過。我的看法是,作為第一代移民,甚至第二代移民,都是很難混入主流社會的。拋開語言的障礙,首先,從客觀上說,文化背景不一樣,中國大多數的女人喜歡聊家庭,聊孩子,聊化妝品,聊衣服等等。男人喜歡聊政治,聊車,聊軍事,聊理財,聊體育。可是這些大家都喜歡聊的話題,很多很多的觀點其實跟很多老外都相差太多了。比如家庭。這里很多單親媽媽,很多人同居幾年,幾十年,有了孩子也不結婚。這里很多人不要孩子,喜歡養狗或者養貓。衣服和化妝品方面可能共同話題多一些,但是審美也會有很大的差距的。象我原來公司有個同事,典型的法裔美女,身材一流。可是非要把白皙的皮膚涂上什么水,然后用什么光曬成那種褐色(就象Friends里面那樣)。用的彩妝也是,喜歡很濃烈的。穿衣服也是,總是喜歡亂七八糟的穿。她每周去做美容,清潔,營養什么的。可是我覺得她的問題是毛孔問題(白人的毛孔普遍都粗大)。她現在就跟她男朋友已經同居5年了,她男朋友還有個10幾歲的女兒,是跟前妻的。可是這個女孩兒真的是非常好的一個人。從教養到性格到專業,都是沒的挑的。我沒辦法理解她的同居行為。她也嘗試給我解釋很多。最后我們兩個只能歸結為,文化背景不同。唉。接著說男人。政治就算了,國內的教育跟很多實際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估計想找共同語言太難了。比如說體育。加拿大的國球是冰球,其他的比如高爾夫,網球也有很多愛好者。他們說起來冰球如數家珍。什么誰誰都女朋友怎么著了。象我們這種連那個誰誰是誰都不知道的,怎么可能去關心他的女朋友??

另外,從主觀上說,我也不想入什么主流。他們是他們的文化,想法。我干嗎要放棄我的文化,就是為了融入他的?再說,加拿大本來就是個移民國家,上溯到幾輩還不都是移民?真正的加拿大人只有土著印第安。所以我覺得,不用總想著入什么主流。老百姓還不就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平時跟同事,聊聊天,玩玩球,釣釣魚(這些活動每年單位都會組織的,類似于國內的工會活動),也就完了。想做那種無話不談到朋友?太難了,也不要奢求了。那么多中國人呢,想找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有什么難的?

說到主流就肯定就要提到歧視的事兒。我們來了差不多三年半的時間了。真正感到的歧視,不是白人給我的,是來自說廣東話的香港人廣東人(臺灣人?)。新移民與他們那些老移民之間的矛盾,不是幾句話能說明白的。至于加拿大人,大多數白人還是友善的。象在我找工的過程中,一直幫我的那個意大利老人,象我第一個公司里面那個我的頂頭上司(一個很嚴厲的法裔魁北克老人),象我現在共事的一個英裔魁北克人。他們和其他一些加拿大人都曾給過我很多的幫助,絕對多于我從其他華人那里得到的幫助。其實,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就像北京人歧視外地人一樣。有沒有歧視的現象?有,肯定有。但是為什么?一個很體面的北京人,你會莫明其妙的對一個外地人,僅僅因為他是外地人,惡言相加嗎?不會。肯定不會。愛可以沒有原因,但是恨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些中國人的做法的確讓人瞧不起。就算是中國人,也一樣會歧視他。比如,政府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從財政支出里面拿出很大一筆錢來,以低息貸款的形式,發放給全職的學生。但是有些中國人,完成學業之后,就回國了,再也不來了。這筆貸款也不還了。其實真沒有多少錢,幾萬而已。但是就是沒還。象什么坐車逃票,干什么不排隊,吃飯不給小費的事兒也經常能看到中國人。但是,作為個體,你做到你該做的,不會有人僅僅因為你是中國人就歧視你。你提高語言能力,提高專業水平,提高個人修養,有一個仁愛的心,就算再有人歧視你,你也不用太在意了。哪兒沒有垃圾啊。跟垃圾較什么勁兒?在國內不是也經常能碰到堵心的事兒嗎?只不過你沒往歧視那個方面想而已。而且,如果在生活工作中,真的有人在你面前說,我不喜歡你,因為你是中國人。得,什么都不用跟他講,直接叫警察,跟他法院見好了。絕對夠他喝一壺的。

出來時,女兒是5歲半。在國內沒學過英語或者法語。因為當時妹妹在美國,她給我們的建議是多學學中文。 后來也證明,小孩兒適應語言沒有問題。非常快。但是她的中文一直是我們擔心的。我們費了更多的氣力在她的中文上。 如果可以,小孩兒子國內讀完小學是最好的(女孩子)。至少讀完3年級(男孩子)。有一定的中文底子(讀寫),過來之后只要適應了語言,其他都沒有問題。上手會更快。 因為montreal是法語區,所以孩子過來會先上一年的歡迎班,從0開始學習語言。(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歡迎班)。一年之后,通過語言測試,如果合格會轉到正常班。如果不合格,會仍然留在歡迎班,第二年再轉。一般都能1年出歡迎班。只有很小一部分(大多是男孩)的需要在歡迎班待兩年。沒見過待三年的。 如果語言不好,還想出來,那就要做好過來之后努力學習語言的準備;再退一步,如果語言不好,也不想學好,那就只能做好過來之后打labour了。(這里我沒有絲毫瞧不起打labour的人的意思,實際情況是,有些打labour的人,他們也是靠自己的勞動,汗水,買了房買了車,把孩子供到了哈佛,麻省。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單純就是為了出去吃苦,移民的意義就不大了,畢竟在國內混的都算不錯,有學歷,有地位。)

那么,語言到底要好到什么程度?到底有多難學?這就涉及到我說的第二個問題,專業。如果是學工科的,或者跟機器,跟圖紙打交道的人,對語言的要求會比較低。如果是學會計,秘書,商科,市場什么的,就對語言要求會高很多。一般來說,大學畢業的中國人的讀和寫以及語法,都是不錯的。差就差在說和聽上。聽說主要的問題就是發音和語流語速的掌握。我不是專業學英語的,再細的東西我也說不出來了。但是,從我的經歷,以及周圍朋友的經歷說明,只要你肯說出口,肯去練,不怕丟人(他們都很nice的,不會因為你英語不好就笑話你的,他們心里也明白,讓他們說中文,他們一樣不靈。),半年之后會有質的飛躍。這也是為什么移民中間,女的比男的更容易找到工作。

中國的男人好像都比較害羞吧,呵呵。不太喜歡開口說。語言這個東西肯定是越練越好的。 下面我再說說專業,我接著牽牽寶貝的問題開始說吧。會計在加拿大的華人里面可能是從業人口最多的了。反正我周圍的朋友里面,特別是女的,好像沒專業的,第一選擇就去學會計。因為比較容易上手嘛。這就決定了,會計這個行業里面,大多是中國人之間競爭。呵呵,跟中國人競爭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中國人是出名的吃苦耐勞,吃草供奶的。以至現在,從training出來的,起薪$9/小時,本科出來的我見過起薪$12/小時的。但是,這也并不說會計就是個垃圾的行業。因為如果你考取了比如CGA,CPA之后,你就會上一個臺階。因為畢竟考取這些證書的人,就沒有那么多中國人了。當然如果你能考取CA就意味著至少十幾萬的年薪了。再說說其他的專業,我覺得,在加拿大最容易上手的是計算機專業。然后是工科,比如什么焊接,金屬材料,電子材料什么的。一般來說,如果國內是學貿易的,市場的,過來之后,都會重新選擇專業,或者重新定位。 然后我再簡單說一下城市的選擇。開始看見有朋友說千萬不能去montreal。

呵呵,怎么說呢,我覺得,什么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關鍵看你的打算。比如你想讀書,或者你的孩子比較小,選擇montreal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里讀書政府是給資助的。孩子的daycare的費用也不高。我原來單位有個同事在多倫多,他是北航的碩士,我們所的博士,他老婆是清華的碩士,可是他現在在做網絡管理,可是他老婆開始在一個公司里面做秘書,后來生孩子之后就覺得,孩子daycare的錢,跟她一個月掙的也差不多了,所以就一直待在家里。現在已經有老二了。買了個Townhouse。另外,如果你在國內是從事航空航天工作的,我也推薦你來montreal。因為加拿大60%的航空工業在Quebec,而Quebec60%的航空工業在Monteal。這里有世界上僅次于airbus的Bombardier和其他一些知名的航空制造公司的分公司,比如Rolls-Royce(羅羅公司),Pratt & Whitney (普惠公司)。當然,如果你覺得你的專業不適合montreal,又不想讀書,打算直接找工作,那就還是去多倫多吧。

montreal 是法語城市,對有些專業還是有語言限制的。如果是學石油化工的,就不用多想了,直接去Calgary或者Edmonton吧。至于溫哥華,那是個沒有什么工業的地方。唯一的好處就是離中國近。我原來單位也有朋友直接去了那里,但是他們是有錢,一直都沒找工作,生活的也很不錯,經常跟我們說,光china town就4個,呵呵。所以我覺得,如果沒錢還是不要去那個富人太多的地兒了。Halifax是個好地方。但是工作情況不是很清楚。但是據說房子便宜。有句話說,在Calgary買condo的錢,在montreal可以買house,在Halifax就能買豪宅了。不知道真假啊。我也是聽說的。呵呵。 我接著說說我對打工的看法。從我心里來說,我是不推崇打工的。因為打工除了掙錢(最低工資)之外,什么好處都沒有。對專業沒有提高,對語言沒有提高,對社會的認識也沒有提高。我跟老公都沒有打過工(雖然走之前是做好了打工的準備的)。我們最缺錢的過渡時期,是靠拿政府的讀書補貼渡過的。生活也解決了,自身的能力也提高了。當然,如果只是臨時缺錢,打打工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打算打一輩子工了,還是回國吧。或者管朋友借點兒錢,開個Depaneur(雜貨店,魁北克的特色,呵呵),做的好的,一年的純利10萬加幣了(純利是指扣除所有的開銷,年底存到銀行里面的錢)。就是辛苦,沒有家庭生活。但是至少掙到錢了。總比打工到最后什么都沒得到強。所以,想移民的朋友,先問問你自己,你想得到什么。然后再決定到底應該不應該出來。別今兒想出來了,折騰過來,過來之后覺得不好,又折騰回去了,回國待兩年,又覺得不好,又折騰出來了。除了浪費時間浪費錢之外什么都沒得到。

象我有個西安的朋友就這樣,老公在國內是法語翻譯,老婆是空姐。03年過來,待了半年,回去了。回去待了兩年,又回來了。今年夏天又回去了,說如果明年年初不來就不打算來了。這種是最要不得的。決定什么事情,決定了就按著計劃走下去。你努力了,走不下去,至少知道你自己試過了,沒成功。不至于將來后悔,當初有機會試試都沒有試。 然后我再說說這邊的消費吧。我先列一些物價吧。 大米 8kg/$6.99 面粉10KG/4.99 植物油4L/5.49 牛奶 4L/4.86 1.89L/2.99 肋排2.99/LB(454G) 里脊2.99/LB 龍蝦最便宜的時候6.99/LB,貴的時候10.99/LB 大西洋藍蟹 2.49/LB 生蠔 13.49/33個 蝦仁(一磅40個)4.99/LB 紅酒一般10-30/瓶 25左右的紅酒就很不錯了。

其他電器類的,應該跟國內的價格差不多(兌換之后)。比如,電視,國內1W,這里1000多。化妝品比國內便宜一些(對換之后)。衣服比國內便宜。比如我去現在這個公司面試那天穿的是BCBG的襯衫,打折的時候買的,不到100。在國內這個牌子的衣服我肯定不敢買,呵呵。其他花銷,房子,如果去島外買,25萬以上可以買獨立屋。島內會高一些。40萬左右吧。當然也有豪宅啦。老公看上一套山頂的房子,3.5個million。呵呵,過過眼癮唄。車一般是2-4萬。Camry 3.5L全配置 3.5萬。醫療是免費的。孩子上學也是免費的(公立)。我們初步打算讓孩子中學上私立,學費大概一年不到4000。 其他好像花銷就不多了,就剩下出去玩了。一年花個2-3000吧。老公是個喜歡玩的人。他的目標是退休之前周游世界,然后選個好地兒養老。呵呵,我是俗人,我想退休之后回國。

來源:未名空間(www.mitbbs.cn

文章:“我移民加國三年 一條路走過來的流水賬”正文完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