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北大女生體驗英語在劍橋

發布時間:2004-2-9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也許因為來到劍橋的人都是世界各國的“頂尖高手”,早已經超越了語言障礙。說得再流利、再像本地人,也沒人夸,因為他們覺得既然到了劍橋來,英語好是應該的。
  劍橋人頑固地保留著“劍橋音”,和普通的英式英語——或者叫“倫敦音”——又有區別。就連我們系從美國來的教授也不得不向這里的習慣妥協,用“劍橋英語”講課。剛來的幾個星期,無論出去買東西還是到圖書館借書,我都很郁悶,經常厚著臉皮說“Pardon?”。還好英國人比較耐心(他們認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助別人,尤其是我這樣需要幫助的),又能一眼看出來我是外國人,總是詳詳細細地給我解釋,甚至經常繞遠帶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幫我找我想要的東西。   

  上課分兩種,一種是Lecture(講座),一種是Seminar(專題討論會)。Lecture和我們平時在大學里的課差不多,教授在上面講,學生坐在下面聽。當然外國學生們沒有我們這么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經常打斷教授的講課問問題,或者發表他自己的意見。教授好像也并不在意,相反歡迎不同的聲音,所謂交流。這也是劍橋在招生的時候非常注重學生知識背景、文化背景多樣化(Variety)的原因:交叉才有碰撞、才有火花。這種討論形式上看起來輕松(有的人甚至坐在地上,或是一邊吃著三明治一邊說),但是實際上,從內容上來講壓力很大,因為對于事先準備的要求很高,必須廣泛收集相關信息,更重要的是組織想法,看看自己能為小組做出什么貢獻、能讓別人從自己身上學到什么。對于別人做的presentation(描述)也要理解、評論。

  這種強化發表意見的教學方法的確讓我在短時間內(不得不)熟悉了專業方向和內容,以前到了考試前突擊看書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啦!

轉自 : 北京青年報

文章:“北大女生體驗英語在劍橋”正文完
  • 下一篇文章:
  •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