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校過于追求排名,不看專業只看綜排
最初接觸到美國留學的時候,對于能說得上名字的美國大學可能沒有幾所,但是名校申請難度又大,那么如何了解到更多的排名還不錯的美國大學呢?這個時候美國大學排名就是你了解學校的工具,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一定要參考美國的專業排名。很多企業特別是美國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更多的會參考專業的排名。如果你在一所不錯的大學,但是專業很不好,他們都會知道的。
2.名校情結嚴重,低估錄取難度
很多同學非世界名校不上,不增加保底校,最后與美國大學失之交臂,只能遺憾GAP。這些同學對排名有一種盲目依賴和崇拜,非要申請前10 或者前30、50的學校,而完全不顧自己的綜合實力的強弱。
其實美國的大學本科教育是一種通識和素質教育,因此不同學校的教學質量并不存在像排名顯示的那樣一種差距。在美國4000多所大學中, 其實對于美國來說,前100都是非常好的學校。
3.美國的學院不是大專
除了綜合性的大學之外,美國還有大量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一些申請者卻認為學院肯定不如大學要好,從而對這些文理學校看不上眼。殊不知,文理學校的教育并不遜色于綜合性大學,往往以小班特色教學為主,平均一個班的人數在十人左右,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遠勝于綜合性大學。
4.盡量不要放棄高考
雖然在美國本科申請的時候,不需要提交高考成績,于是會導致很多同學不參加高考,認為放棄高考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其實高考和留學申請并不矛盾,可以一起抓。
雖然美國不需要高考成績,但是其他的英語系國家比如美國本科階段提供給國際學生的獎學金很少,所以對于那些依賴于獎學金才能出國留學的申請者而言, 你的美國留學計劃有可能實現不了。一旦在申請中遇到一些問題,最后轉戰申請加拿大及澳洲的大學,有一個好的高考成績也可以為你證明。
5.不考托福直接去美國讀語言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留學的捷徑,可以免除準備托福的時間而直接去留學了,殊不知,這只是把學習英語的任務推遲到出國以后。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是不可能完成美國的大學學習的,因此你肯定要先進行語言的學習,往往學習半年甚至一兩年,因此并不一定“節省”時間。
6.成績出來了才遞交材料
學校申請的截止日期并不是最后考TOEFL和SAT時間,很多人認為1月的 TOEFL 會趕不上申請,原因是考試成績一般要在3周以后出來,也就是2月初出來,早就超過了申請的截止日期。
其實,申請人要做的是在學校申請的截止日期前把除 TOEFL 成績之外的其他材料全部寄出,TOEFL 分數可以稍后寄到學校,但必須在學校評審你的申請材料之前寄到。由于一般需要2周才能出成績,所以SAT最后的考試時間還可以再晚一點。
7.只注重分數,對軟性材料不上心
在美國留學申請中,標準化考試是考核的一部分,申請中需要在申請材料的組織上投入大量時間。因為PS,推薦信的含金量高低很可能決定學校是否要你。
8.一篇通用文書申請幾所不同大學
你為申請A大學寫了一篇文書,然后將文書復制一遍,替換掉大學名字,就用來申請B大學,很可能這篇文書就不適合B大學,甚至還有的學生粗心,連大學名字都沒換。
如果你在文書中展示了你對學校極大的熱忱與關注,是能讓你與其他申請人區別開來的。尤其是申請錄取率不到20%的美國名校,你可能更需要明白這一點。
9.過度吹噓課外活動
美國大學招生官想了解學生對什么有激情,真正的興趣在哪里,而不是看到你所有的活動都集中在高三這一年。對于課外活動,我們更看重“質”而不是“量”。過課外活動,美國大學能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個性。通過申請人填寫的活動細節,活動參與總時間,擔任的角色(有沒有領導力),能讓我們看到學生參與到其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