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科招生官期待看到的是一個全面、立體的高中生,希望去美國讀本科申請學生具備的良好個性特質。建議同學們應盡早規劃,以積累更具競爭力的背景來申請更好的大學。
高三開始準備來得及?
有一部分學生的課外活動集中在高三,而高一、高二時候的課外活動幾乎空白,原來他們意識到馬上要申請大學了,而學校需要這些,為了申請而參加課外活動。美國高校對于申請人只有三種歸類:拒絕、待定、錄取,而這類學生頂多歸入待定,這是為什么呢?
要知道,幾年一貫的課外活動更能體現一個人對所從事活動的激情、毅力與堅持,而這些個性是美國大學招生官非常認可、希望美國讀本科申請學生具備的良好個性特質。所以建議大家,課外活動千萬不要“臨時抱佛腳”,應盡早規劃,以積累更具競爭力的背景來申請更好的大學。
量多取勝?
自從了解到美國大學重視課外活動以后,一些學生開始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去福利院、參與支教、參加學校籃球隊、參加科技競賽等無所不包。有的學生為了顯示自己參與的活動數量多,甚至在一個暑期里做五六件不同的義工,又是去養老院又是參加義賣。但是在美國名校招生官的眼中,課外活動的數量越多就代表這個學生越優秀么?
課外活動的“質”更為重要,參加課外活動的數量多,只會讓美國名校覺得你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但卻不能令人印象深刻,放在一大堆美本申請材料中也很難快速被找出。要對已有活動進行梳理,將某一個或幾個能突出反映你特點、優勢或能力的活動找出來,將這些活動深入下去或挖掘到更高的層次。這樣的活動才更易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當領導才能體現領導力?
有些學生會認為課外活動中體現出的領導力就是通過干部職位以及領導人數的多少來決定的。但事實上,這并不能完全體現出個人的影響力和人格魅力。那什么才是對領導力的正確詮釋呢?
美國本科招生官期待看到的是一個全面、立體的高中生,他們期待找到那些主動關懷別人、可以聰明地與別人交談的人,愿意始終走在隊伍最前面,并不斷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能夠為別人指引所要走的道路,并鼓勵他們和自己一同走完道路的學生群體的靈魂人物。而不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關注自我成就高于一切的軀殼。
課外活動中體現的領導力主要看三點:一是投入了多少時間;二是是否對這個活動足夠執著與熱愛;三是怎樣影響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