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排名”與AI有什么關系嗎?有?聪卤怼
“學術排名”只代表學術,是“分子”;“分母”下面再講。
因此,如果你的“學術排名”在3以下,除非你有些特殊的“關系”,就請打消進入常春藤的念頭吧。如果你的排名是8以上,那你是名符其實的“十拿九穩”,就靜候佳音吧。排名是6、7的也是吉多兇少,多申請幾個學?倳袖浫∧愕牡胤健U牵捍颂幉火B爺,自有養爺處。
達特茅茨1996年新生錄取率與不同指數的關系
“學術排名”AI申請人比率錄取率
1 229 2.2% 94%
那排名4、5的怎么辦?任人宰割、聽天由命?另介。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有話說:盡人事,聽天命。先要盡人事。這也就是“分母”的作用。雖然說體來說,這個“分母”在錄取中所起的作用只占四分之一的比重,但它的重要性因人而異,對排名4、5的人來說特別重要,足以使天平傾斜。你要使出
全身解數,讓錄取官員知道你的多方面才能。是否當過學生會主席(領導、組織才能)?是否得過體育比賽、文理科比賽名次(文體才能)?是否在著名報刊上發表過研究論文、詩歌小說?另外,是否在社會上當過義工、濟弱扶貧(心地善良、對社會有責任感);與人為善、團隊精神、言談舉止、風度修養是否在推薦信中提及?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過磨難(表示你的毅力和奮發向上的精神),等等。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參加難度更大的考試。在美國,高中學生可以選修大學的課程,通過統一考試之后,可以獲得大學的學分,視其多少,你可以提前畢業。這個考試叫“高級定位考試”(Advanced Placement,AP)。AP有計算、生物、化學、物理、歷史、英語、法語、打丁文等,最高的分數是5分。如果你有幾門AP考了個4、5分,這對你的幫助可就大了。第一,它說明你學習的深度與別人不同,簡單的考試無法顯露出你的真實水平,正所謂是“使處囊中,脫穎而出”;第二,它還顯示了你學習的主動性。這些課程雖然有些在高中開設,但都屬于選修課,其難度是選修課中之最。你選修了難中之難,不正表示你對自己能力的挑戰、對知識的追求嗎?1996年度,美國有581554名高中畢業生參加了921601次AP考試。而在40年前,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229和2199。
那么,錄取過程到底是什么樣呢?讓我們試著走一走。假設現在是七八月份,你距離高中畢業有一年時間,那么你應該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大致選定你所要上的大學。如果圖書館及其他方面幫不上忙的話,那就花個幾十美元買一本美國大學介紹之類的書。當然,最好的方法是上網上游覽一番?傊,資料要全,越全越好。再假設你的自我感覺不錯,要上美國最好的私立大學。那你大致應該選本書介紹的這幾所學校另外再加一些文理學院,如阿莫斯特、威謙斯、思沃斯茅學院等等?倲挡灰^50,免得你眼花繚亂;也不要少于十,免得挑選余地不寬。20個學校比較合適。然后,你就要給這些大學的錄取辦公室(或叫招生辦事處)寫信,要學校將簡介、申請表格、經濟資助表格等寄給你。信息發生出去一個月左右,你就會開始收到回應。有的學校會將所有資料放在一個包裹之內,有的先寄給你表格等。還有的學校如麻省理工,會要你交幾美元,然后再給你寄資料?傊,一個月內你會有一打左右學校的資料。(如果你發出了20封信)。
接下來,就是比較艱難的選擇:挑選三到五所學校正式申請。你當然可以申請許多許多學校,但這非常不實際。第一,申請學校是要交申請費的,金額在30、50美元不等。而且,“廣廈千間,安身一床”,最終你只能上一所學校。當然,有的學?梢愿鶕愕募彝ナ杖雽⑸暾堎M減免(如達特茅茨就是如此),但這不是通例。第二,申請一所學校要求許多資料,如高中成績單、推薦信、標準考試成績(SAT等),尤其是后者,只免費將你的成績送到三所學校。高中成績單和推薦信雖然可以通過影印來無限復制但大印和簽名則必須是原始的。
好了,你選擇了普林斯頓、達特茨和康乃爾,錄取率分別在10%、20%、30%左右。一般來說,達特茅茨錄取的學生,也能同時被常春藤其他學校(哈佛、普林斯頓除外)錄取。而被達特茨拒絕的學生,完全不可能會被哈佛、普林斯頓錄取,也極不可能被耶魯、布朗、哥倫比亞大學錄取。賓夕法尼亞和的爾大學倒有可能會招收他們。
你開始填寫申請表格。達特茅茨的申請表有五式,為表一至表五。表一和表二由申請人填寫;表三是成績報告,由你所在的高中填寫;表四共三份,兩份是教師推薦信,一份是同僚推薦信;表五則是高中畢業年級中期報告,由學校在次年2月15日之前填寫寄出。
達特茅茨的申請表一主要是一些背景資料:姓名、地址、社會安全號碼、兄弟姊妹在哪里讀書、父母的職業和教育程度等等。表二則是申請人主動發揮的地方,需要你回答幾個問題,如:“你最喜歡的科目是哪個,為什么?”、“簡述你的成就和榮譽”、“向其他申請人提一個問題,然后自己回答”。對申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表二,因為它是你自我發揮的場所,從中錄取官員可以看出你的志向、才能、寫作水平、對人生的態度等等。表一、三、五都屬于“硬件”,成績如何基本上到此已成定局,但是表四的可塑性則非常之大。推薦人對你的了解程度、對你的好惡、對推薦信要求的理解,都能起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俗話說,做鹽不咸,做醋可酸;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此之謂也。
一般而言,每個申請人最終要直接或間接給所申請的學校寄五、六個信件:本人申請表、學校填寫的表格、兩份推薦信(一定要單獨、分開寄出)、標準考試成績單等(在美的學生可能還會有面試評語)。重要的是,一定要在每一個出件上注明你的姓名或指派給你的號碼。這一點,怎么強調都不過分。想一想錄取辦公室在幾個月內會收到五六萬封這類信件,其中之一放差了地方,損失的是你的時間,沒有人會對你負責。
在錄取辦公室,寄來的信件被開封,標上收件日期,然后按姓名的字母順序排列在一個大案臺上。這些資料被輸入計算機。每個人會有兩份檔案:一個在計算機內,一個是實物信件。這時,你的各種統計數字和指數會被計算出來,印到一張紙上。在這之前,你的資料相當于被機器處理了一遍;在此之后,真人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