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托福110分得主攻克IBT的一些隨想

發布時間:2007-10-31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前幾天去新東方高分登記,和前臺的姐姐聊到寫考托的經驗體會,雖然自認為沒太多經驗,也實在不敢談經驗,但想想自己以前在寄托上也寫過一篇類似的貼子,而且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學從我的經歷中得到哪怕一點點自己新的體會,寫一篇也值了。

我是去年11月19號在北外考的IBT,成績是:閱讀30,聽力27,口語24,作文29,總分110。在進一步談及自己的經驗前,有必要先說一下自己的background。我現在大三,去年6月份考的GRE,個人覺得要說痛苦,還得算準備G的階段,特別是準備作文的時候,幾次都想放棄算了,慶幸的是最后出國的夢想和信念終究讓我堅持了下來,所以我也想在這里鼓勵大家千萬別放棄:人生雖長,但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不過幾次,現在不把握好將來則后悔晚矣。但因為我是先考的GRE,而且考的成績還算不錯,所以我下面所談的一些經驗不一定適應所有的人,權當參考吧。

一、關于復習資料的選擇

1、OG。沒什么好說的,考托必備,唯一一本可以讓我們全面了解ETS思路的書。常常有人問我在何種階段做什么書,就這本書而言,我覺得它是唯一可以貫通于復習的整個階段的,我在考試前一天還在做這本書。總之此書最好是仔細閱讀,看的次數越多越好,關鍵性語句要能爛熟于胸。

2、DELTA。我個人很喜歡DELTA,尤其是聽力部分,我覺得非常好。因為我最后復習時間不夠,口語和作文部分我都沒怎么用,所以對這兩部分我沒什么評價權。但至少就我所做過的閱讀和聽力而言,在非ETS出的題目中,我認為它是最為貼近ETS思路的。但要注意的是,這本書的閱讀題目有些簡單,而且它的聽力屬于材料很難但題目不難的那種類型,有好多次我都是沒怎么聽懂但憑常識還是把答案猜對了,這和真題不太一樣,所以需要小提醒一下。

3、LONGMAN。這本作為入門不錯,但是有些簡單,而且其出題思路我覺得與ETS風格不符,像它的integrated writing基本都是文章聽力相互支持型的(而真實試題基本都是反駁型的),有些口語題型和真題也不大一樣(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過它的模考光盤挺好,有助于迅速適應考試界面。

4、舊托的試題。如果有時間的話,舊托的聽力和閱讀很值得去做,尤其是2000年后的題目。就我自身體驗來說,我聽力水平真正質的提高靠的不是其他,就是舊托聽力題,它比新托真題要快,而且語音語調各方面都不錯,拿來做口語跟讀也很好。

5、KAPLAN模考。這個好像國內沒有賣的,只能在amazon上買吧。我在寄托上下了一份它的模考部分,題目蠻難的,適合最后沖刺時做。當時做閱讀時里面有好多亂碼,就只能連蒙帶猜了,不過它的題目給我感覺確實很好。但是即使考前這個做得不好大家也不必太氣餒,我個人認為它和真題還是有些距離的。

6、報名時送的在線模考。這個用來熟悉真題界面是最好的了,而且寄托上還可以下其他的收費模考材料,做一下總歸是有所裨益的。

另外,在背單詞的書方面,因為我先考了G,所以就沒買過專門的TOEFL詞匯書,但是我覺得IBT對單詞的要求并不很高,好好背過六級單詞應該就沒什么問題了。以前上課時老師推薦過王玉梅的書,我也翻過那本書,是還不錯。

二、關于各個分項

1、閱讀:這次閱讀能拿滿分確實出乎我的意料,這可能和我先考G有一定關系,畢竟G的閱讀還是挺難的,而且以前復習時還做了 LSAT的題,它對我的提高(尤其是在邏輯能力上)非常大。我現在學的很多課也都是英文教材,平時多讀總是好的。講到這,我覺得如果有可能還是用原版的教材比較好,現在翻譯的水平參差不齊,而且不同語言之間天然存在著不可溝通性,所以有時候讀原文理解得會更好。在考試時,閱讀時間確實有些緊,我的做題方法就是先把第一段和其他段的第一句看一下,對文章有個大概印象,然后直接按文章順序邊看文章邊做題(因為托福一般是針對各段出題,所以我認為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但G針對全文出題,所以先看題就不靈了)

2、聽力:考聽力的時候我感覺很不好,因為上來第一篇文章我就聽得不太好,里面好幾道題都是猜的,現在回想可能是因為當時沒進入狀態,幸虧后來及時調整了情緒,沒太影響后面的題目。但是我想說的是,大家以后考時,不要急急忙忙地一路continue下去,不妨各個部分之間給自己留一些緩沖和休息的時間,反正我們也不在乎那幾分鐘。

我的聽力復習材料首先是舊托題目,不過有的年份的音質效果實在不敢恭維。此外我用的是DELTA,它的文章較有學術性,也挺有意思的。我的順序是先做題、對答案,然后不看原文聽兩遍,接著對著原文再聽一遍,并且一邊聽一邊把自己沒聽懂的詞用紅筆劃下來(注意,是詞,而不是整句整句的話,因為影響我理解的其實就是那幾個詞,而且這些詞往往都是我自己發音就不準的詞),其實我把這些詞劃下來也并不是指望以后還會再聽或再看,就是起著提醒自己的作用,看看究竟自己在哪些詞上存在問題。這樣多做幾篇,就可以很明顯發現自己聽不懂的詞越來越少了,我覺得還是很見成效的。

可利用的聽力材料很多,像DISCOVERY(強力推薦,和托福絕對相適合);TTC(The Teaching Company)但這個只能在EMULE和BT上下,偏偏我們學校限流量,而且教育網似乎下不了,所以還得回家去下,我就是去年“十一”回家后下的;然后就是www.sciam.com上的podcast可以下來聽聽,我很喜歡里面人的發音,而且其學術性非常強,可以參考這個帖子: bbs.gter.ce.cn/bbs/thread-537888-1-1.html 另外雖然ETS說考試內容不需大家掌握知識背景,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是建議多多看一些科普型、啟蒙性的讀物,其實這也沒什么壞處,就算長知識吧。考前我就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科學“掃盲”書,總算是弄清了火山、

地震、斷層什么之類的概念,雖然考試沒碰到,但也可以定定心吧,而且如果真的碰上了,那種親切感會很有幫助的。

3、口語:口語這次沒考好,也是在預料之中。平時自己都在自習教室復習,無法練口語,就總是想回宿舍再說,但真正到了宿舍,又往往是以上網做其他事告終。所以我真正對口語的系統練習可能也就是考前的兩個星期,尤其是考試前幾天把機經里的題目都過了一遍。有一點體會,就是口語的1、2道題拿作文 185道題來練很好,思路都是一樣的,事實上,我考的第2題就是里面的原題,問早起好還是晚起好。另外,口語平時一定要嚴格限時練,我就吃了大虧,好幾道都沒答完。還有,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答得太細,過于面面俱到了,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所以如果有跟我一樣的同學正式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掌控。

4、作文:作文這次考的不錯,這應該和我備考GRE有關,事實上,在準備出國考試的全過程中,我認為最痛苦的經歷莫過于對G作文的準備,尤其是 ISSUE部分,那種感受就像煉獄一樣。我是大二寒假時準備的GRE作文,自己當時確實思想深度不夠,思想太蒼白了,雖然用英語表達沒問題,但寫出的文章都是毫無內涵的“baby talk”,所以一度非常迷茫。后來我開始猛看大師的文章,接觸形形色色的思想,然后和我的老師探討,這種“critical thinking”的作用十分巨大、受用終生,至今我仍認為issue里的很多題目都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思考琢磨的。

有了G的經歷,確實覺得回頭再看托福的作文就很簡單了,至少它對思想的要求并不高,而語言層面的問題我認為短時間內是可以迅速提升的。拿我來說,我在準備G的時候,準備了一個本子,專門記我覺得好的句子(這里“好”的標準是多方面的,比如思想性強、句子結構漂亮、或者干脆就是莫名其妙地很對你的胃口),其實這并不用花多少時間,好好看一本TIMES就可以了。然后考前一個星期再集中看看、背背,效果挺好的。這次托福作文最后一段我就是把自己曾背過的一段話改了改放了上去。此外,從應試的角度出發,我認為與其背了一大堆好詞難詞,但到了考場上不知該用誰,還不如扎扎實實地背上十來個好詞或者好的句型結構,在寫作時想盡辦法將它們融合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作文的復習拿原來的題庫綽綽有余了,因為那185道已經涉及了方方面面,如果時間緊的話,建議多看與學校教育有關的題,因為從出過的題來看這部分所占比例很高。準備時先寫每段的主題句;再清楚具體的說明每段怎樣展開,如何支撐論點,是舉例子還是怎么論證(切忌只寫主題句不想清楚自己怎么論證,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而且建議最好能把論證的邏輯流寫下來,這可以強迫自己梳理思路,因為如果只是大概在腦子里想一下很可能在實際寫作時出現很多麻煩,這也是我自己曾走過的彎路);最后再查資料(比如人名怎么拼、英文中特定的用法習慣是什么)。作文這方面我覺得笑來老師講得非常棒,大家可以參考。

而integrated writing部分則完全不用擔心,無論聽力還是閱讀部分,層次感都十分強,準備一個像樣點的模版就行了(事實上,我覺得連模版都不要,有幾個關鍵的近義詞就行了,像可以準備幾個“反駁”的近義詞,到時候換著用,也可以借此顯示自己的詞匯多樣性)。

三、其他的雜七雜八

1、首先是機經。我的感受就是三個字“很有用”,現在新托的題本來就少,所以這些考過的題就很珍貴了。而且從現實看,碰到機經的概率并不是沒有,像在我考試前兩天的題目就完全是一次在北美考過的題,而且那次的機經我還曾經完完整整的看過。那天我看到別人考后回憶文章時,都后悔死了,早知道就報周五的考試了。因此建議大家好好利用機經(寄托和chasedream上都有總結),對于機經上自己實在弄不明白的知識點不妨上網查查,有備無患。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把希望全部壓在碰到機經上也是很不健康的心理,提升自己實力才是正道。

2、然后是關于復習時間的問題。這個完全得看個人了,就我認識的人來說,準備了幾天的人有之,準備了半年的人也有。我考前就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充分,而且9月15號第一次新托成績出來后看到那么多人成績都不理想,自己也曾一度想要延期。最后想想算了,就當是去做模擬練習吧,要是成績不好大不了再考一次,所以自己當時心態也比較好。另外,從我自己和我認識的一些人的GT考試經驗來看,GT絕對是能測出你的真實英語水平的考試,你的英語水平到哪個層次,分數一般也會處于哪個層次上,很少有什么僥幸或意外在里面。所以大牛們不必擔心,而自己實力不夠的就好好提高自己水平,總會有收獲的。

3、再是

新東方。不知道別人怎么想,我個人對新東方是很有感情的。從G到T,在新東方我認識了好多志同道合者,也聽了不少好老師的課,G是黃頎齊文昱、張雷東、李虹橋, T是李笑來、JERRY、杜昶旭、樊更生(樊老師對不起,那個字實在打不上去)。最終我還是選擇把教過我的老師都列了上去,因為自己真的從新東方那兒學了好多,無論是考試技巧還是人生體悟方面,非常感謝他們。

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并不是鼓吹大家都去新東方,畢竟學費數目并不小,而且有些大牛也沒必要去聽。但是如果覺得自己一點頭緒都沒有、自制力又比較差,我建議還是報個班吧。在我看來,新東方最可貴的地方就是為大家搭了一個平臺,使得有共同志向的人可以有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這種遇到知音、知道有人在和你一起奮斗的感受絕對是妙不可言的。直到現在,我仍然很懷念2005年的那個冬天和2006年的那個秋天,在水清木華的同一間教室,我和一群懷揣共同夢想的人走過了一段段難熬的歲月,終生難忘。

4、最后是關于出國。雖然很多人考托福并不準備出國,但我相信更多的考托者是正在出國之路上奮斗的。各人選擇出國的目的不同,有的為了提升自己,有的為了混得“海龜”頭銜,有的為了見識異國風情。于我來說,出國也許只是純粹的追尋知識的手段,盡管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所謂“熱門專業”,甚至好幾次都要花時間澄清別人對我的專業的誤解,但我熱愛它。而能夠在國外自由的氛圍中做學術研究,與世界級的大師交流學習,這恐怕就是我所渴求的吧。

那些實用性很強的科目我不敢說,但是對攻讀科研方向的,尤其是出去讀PHD的人來說,如果缺乏持久投入的激情和潛心做學問的態度,如果不是真的對自己申請的領域感興趣,我很懷疑其能否承受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術生活。雖然說教味濃了一點,呵呵,但是我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想想自己出國到底為了什么,或許于你來說,留在國內未必不是一條更好的道路。

前幾天我和一個剛剛拿了offer的師姐吃飯,她說當你選擇了出國,你就踏上了一條艱苦的道路,而且與其他選擇不同,你所經歷的煎熬是持久的,你不會覺得有什么時刻是特別輕松的,而這種感覺恐怕要持續到出國好幾年后。雖然說的也許是實情,但我總認為能夠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多經歷些,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羅里羅嗦了一大堆,最后真心祝愿大家考托順利,申請順利,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

文章:“托福110分得主攻克IBT的一些隨想”正文完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