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教育部長 弗拉基米爾·菲利波夫
俄羅斯屬于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的國家,每1000人(15歲以上)就有137人受過高等教育。
目前有480萬俄羅斯人在1018所綜合性大學、專業學院和研究院學習,其中420萬人在608所國立高等學校學習,約60萬人在410所私立高等學校學習,多數私立高等學校具有相關的許可證。就國家高等學校在校生的人數而言,俄羅斯居世界首位。
在辦學的側重點方面,俄羅斯高等學校區分如下:技術性院校占46.6%,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類院校占23.6%,師范類院校占22.8%,財經類院校占5.6%,文化和藝術類院校占1.4%。
現在進入俄羅斯高等學校學習的學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多。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蘇聯,每10000人有270名在校大學生,而現在俄羅斯,這個指標上升到386名。這很容易理解,在經濟發展的形勢下更需要高水平的專家。
我國高等學府——莫斯科大學(目前有4萬多名大學生、研究生和進修生在這里學習)校長維克托·薩多夫尼奇說,2002年莫斯科大學新生的錄取率是6比1。值得注意的是,像化學、物理和生物等自然學科的院系,錄取率達到10比1。
在全國范圍內,新大學生按以下比例分布在各類專業:工程技術類占30.6%,經濟類占27.8%,人文科學類占19.3%,師范類占7.2%,自然科學類占5.3%,農業類占4.1%,文化藝術類占1.8%。
高等學校的科研是國家科技綜合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占科技綜合體的50%以上。高等學校和教育部下屬機構有18.32萬名教職人員和1.63萬名科研人員,其中包括2.16萬名博士和9.54萬名副博士。俄羅斯教育系統集中了大約40%的博士、30%以上的副博士、大約75%的博士研究生、60%的碩士研究生和55%的學位申請人。
目前俄羅斯高等學校有完備的創新基礎設施,包括72個科技園區、16個培養創新經營領域專業人員的地區中心、12個地區信息分析中心、10個地區創新中心、12個促進科技經營發展的地區中心和17個集體使用獨有科研器材的中心。
大約2000名俄羅斯科學家將獲得俄羅斯教育部2003年頒發的國家獎金。這種一年一度的頒獎已經進行了11屆,約有1萬名科學家——從研究生和年輕教師到搞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技術研究的院士參與了競爭。獎金的平均數額為一年2000美元。
然而,俄羅斯高等學校只有1/4的科研—教學人員參與科學研究(主要受預算撥款的限制)。最近3年高等學校獲得專利特許證的數量約占全國的20%。
但是總的來說,從國家增加投入的速度看,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領域目前仍是俄羅斯的優先方面。2001年俄羅斯預算為教育撥款2770億盧布,2002年——3830億盧布,2003年——4980億盧布(約合150億美元)。去年全國為學校建設了300多幢新樓房,今年準備投資建設468幢,包括高等學校用樓。
2003-2004年應成為積極實施俄羅斯教育信息化計劃的時期。計劃規定為全國師范類高等學校提供成套投影設備。此外,涵蓋高等教育系統各個方面的7個專業化信息港將投入使用。還將廣泛使用聯邦高等教育電子圖書館,該館收錄了5000多冊圖書,并有附帶圖書內容的檢索系統。
高等教育系統職工的工資也不斷增加。2002年職工工資增加了33%,2003年的增加幅度將大致相同。此外,還把學位津貼提高了3倍,并大幅度增加了助學金。盡管助學金的發放拉開了檔次,但是多數學生還得去打工或者向父母要錢。
越來越廣泛地采用了預算外的助學形式。例如,今年大型工業投資控股公司——俄羅斯國際投資公司總經理、企業家弗拉基米爾·波塔寧慈善基金會向260名莫斯科大學生提供了獎學金。這家控股公司于2002年啟動了一項聯邦計劃,計劃涵蓋全國60所國家重點高校。這家基金會每年向1260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頒發獎學金,每人1500盧布。弗拉基米爾·波塔寧基金會還在青年教師中開展競獎活動。今年,126名最有發展前途的高校教師將得到基金會頒發的獎金,每人1200美元。
目前,加強俄羅斯高等學校財政基礎的主要潛力是擴大收費教育。十年前,當俄羅斯的社會制度剛剛開始在市場經濟方面發生根本變化的時候,這樣做似乎很離奇,但是今天60%新入學的大學生是付費學習。這里包括57%2002年進入國立高校的大學生。實際上早在2000年這個指標就達到49%,2001年為54%。
根據2002-2003學年初的情況,莫斯科和全國收費最高的高校的全年學費平均為2500-3000美元。在最有名的高等學校,全年學費達到4000美元(莫斯科大學)、4500美元(國家管理大學)和5000美元(俄羅斯Г·В·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有的高校甚至收取7000美元(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俄羅斯主要國立高校的收費高于私立高校。原因首先是,兩者的師資水平、教學和實驗基地的設施以及畢業證書的分量差距極大。專家還認為,鑒于這種情況,私立高校今后未必經得住最有名的國立高校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特別是莫斯科大學、圣彼得堡大學、莫斯科Н·Э·鮑曼國立技術大學,以及大約20所有名的國立高校,這些高校作為“人才搖籃”的作用將不斷增強。
同時,俄羅斯教育部認為必須略微糾正國立高校在收費教育方面出現的偏差。2003-2004學年高等學校的免費名額將增加大約3%,將來每所國立高校將有一半學生完全靠預算提供的資金學習。
兩年前高等學校通過全國統一考試錄取新生的改革有助于按照這個比例招生。2002年的試點覆蓋了俄聯邦89個主體中16個主體的大約30萬名中學畢業生。根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的成績,在不進行入學考試的情況下招收了10萬名學生。
2003年全國48個地區的60萬名中學畢業生,即半數以上中學畢業生將參加試點。俄羅斯教育部長批準了140多所國立高等學校(或高等學校分部)中參加試點的高校名單,要求不低于半數的專業要根據全國統一考試的成績招收中學畢業生。
今年提出了有利于進行全國統一考試和根據考試成績招生的一套更透明的辦法。每所高等學校將設電腦基地,提供關于每個專業有多少人報考,考試成績如何的信息。一切都可以通過因特網查詢,以便每個中學畢業生能在一定的時間得到這一信息。
教育部預測,2004年全國統一考試將在俄羅斯70個地區進行,從2005年起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當然,除了全國統一考試的有關成績,入學時還要對新生進行額外的入學考試。這指的是專業面窄的文化、藝術和體育類高等學校,以及一向對新生要求高的一些國家主要高校的數學和物理系。
實行全國統一考試旨在杜絕以反常的形式進行的所謂“補課”,這種“補課”“折磨”中學畢業生,首先“折磨”學生家長。據統計,備考期間得花費數百萬美元“補課”。今年全國中學畢業生將按新規定進入高等學校,新規定對招生委員會的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將使招生工作更有透明度。
同時,將擴大按合理規定享受招生優惠的考生的范圍。例如,高等學校將在不進行入學考試的情況下,首先招收按普通教育課程舉行的全俄中學生奧林匹克各科競賽和國際奧林匹克各科競賽的優勝者和獲獎者。還規定了對定向招生的中學畢業生的優惠條件。定向招生將按高等學校和地區行政機構簽訂的培養一定數量某種專業的專業人員的合同進行。
另一個新做法是,高等學校將就28個整合了的科學類別的某些專業招收和培養大學生的權利進行競爭。目前俄羅斯高校首次根據專家對每個經濟部門需求的預測進行招生。
還打算在俄羅斯各個高等學校建立系、班和組一級的學生自我管理機構。這個機構不僅要與高校行政機構一起解決安排學生生活和組織休閑的問題,還要解決提高教育質量,更密切地聯系實踐的問題,這就是目前進行的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實質之所在。
最近的重要話題是,在全國范圍內大幅度在高校畢業生中招收研究生,即擴招50%。同時,2002年12月舉行的俄羅斯高校校長第7次會議特別注意到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這就是俄羅斯高等學校畢業生仍然大批流往國外。從最近對莫斯科、圣彼得堡、斯摩棱斯克、烏法、葉卡捷琳堡大學生進行的社會調查結果看,在2000-2002年的畢業生中大約有5.1%的人(近10萬人)決定到國外去掙錢。
應當說,全世界對俄羅斯高等學校的畢業證書評價都很高。為了簡化畢業證書在外國得到認可的程序,俄羅斯計劃加入博洛涅歐洲高等教育區宣言。這個文件是1999年簽訂的,目的是在學士和碩士這兩級實行統一的高等教育制度,采取評價教學和教育質量的統一標準,并建立統一的考查制度和更加可比的學位制度。
無疑,使俄羅斯教育制度的標準符合世界的標準有利于進一步吸引外國公民到俄羅斯高等學校學習,包括按商業原則學習。目前來自前蘇聯國家和前蘇聯以外國家的留學生人數還不到7萬人,這不符合俄羅斯高等學校的辦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