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荷蘭王國(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藍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藍色表示國家面臨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還代表人民純樸的性格特征;紅色代表革命勝利。
國徽:即奧倫治·拿騷王室的王徽。為斗篷式。頂端帶王冠的斗篷中有一盾徽,藍色盾面上有一只頭戴三葉狀王冠的獅子,一爪握著銀色羅馬劍,一爪抓著一捆箭,象征團結就是力量。盾徽上面有一頂王冠,兩側各有一只獅子,下邊的藍色飾帶上寫著威廉大公的一句格言“堅持不懈”。
紀念日:5月4日(1945年5月4日占領荷蘭的法西斯德軍在瓦格寧根簽署投降書,被定為荷蘭“紀念日”)
國花:郁金香
國鳥:琵鷺
國石:鉆石
國家政要: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 (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 ,1980年4月登基繼位。首相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Jan Peter Balkenende) ,2003年5月就任,2007年2月再次就任。
鹿特丹附近的風車群。荷蘭一半以上的土地低于海平面,1/3的面積僅高出海平面1米。為了圍海造田,擴大生存空間,荷蘭人于1229年發明了風車,最多的時候,全國有9000座風車。隨著科技的發展,風車逐漸“退役”,但大部分風車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以吸引游客。
自然地理:41528平方公里,位于歐洲西部,東面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海岸線長1075公里。境內河流縱橫,主要有萊茵河、馬斯河。西北瀕海處有艾瑟爾湖。其西部沿海為低地,東部是波狀平原,中部和東南部為高原!昂商m”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幾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蘭的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由于地低土潮,荷蘭人接受了法國高盧人發明的木鞋,并在幾百年的歷史中賦予其典型的荷蘭特色。
為了生存和發展,荷蘭人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滅頂之災”。他們長期與海搏斗,圍海造田。早在13世紀就筑堤壩攔海水,再用風動水車抽干圍堰內的水。幾百年來荷蘭修筑的攔海堤壩長達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積60多萬公頃。如今荷蘭國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鐫刻在荷蘭國徽上的“堅持不懈”字樣,恰如其分地刻畫了荷蘭人民的民族性格。
人口:1634萬(截至2006年8月),90%以上為荷蘭族,此外還有弗里斯族。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弗里斯蘭省講弗里斯語。居民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 荷蘭人口連續三年“入不敷出”
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人口73. 5萬(2003年);政府所在地:海牙(The Hague) ,人口45.8萬(2003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2個省,省下設489個市鎮(2003年)。各省名稱如下:格羅寧根、弗里斯蘭、德倫特、歐弗艾塞爾、格爾德蘭、烏特勒支、北荷蘭、南荷蘭、西蘭、北布拉邦、林堡、弗雷佛蘭。
2003年9月10日,中國駐荷蘭大使館新任大使薛捍勤女士向荷蘭女王遞交國書后,乘王室提供的金色馬車返回使館。根據當地風俗,每逢大使遞交國書,荷蘭女王將委派內侍在騎兵衛隊的護送下,引領金色和黑色馬車各一輛到使館迎接大使和參贊。遞交國書后,再以同種方式送回使館。
簡史:16世紀前長期處于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1568年爆發延續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17世紀曾為海上殖民強國。18世紀后,荷蘭殖民體系逐漸瓦解。1795年法軍入侵。1806年拿破侖之弟任國王,荷被封為王國。1810年并入法國。1814年脫離法國,翌年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一戰期間保持中立。二戰初期宣布中立。1940年5月被德國軍隊侵占,王室和政府遷至英國,成立流亡政府。戰后放棄中立政策,加入北約和歐共體及后來的歐盟。
政治:1814年3月29日頒布憲法,1848年修改憲法,規定荷蘭是世襲君主立憲王國。立法權屬國王和議會,行政權屬國王和內閣。樞密院為最高國務協商機構,主席為女王本人,其他成員由女王任命。議會由一院和二院組成。二院擁有立法權;一院有權同意或拒絕批準法案,但不能提出或修改法案。
經濟:荷蘭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十大經濟強國之一。荷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但天然氣儲量豐富,2001年開采天然氣約743億立方米,自給有余,還能出口。荷工業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制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鉆石加工等,近20年來重視發展空間、微電子、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傳統工業主要是造船、冶金等。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荷是世界主要造船國家之一。荷蘭的農業也發達,是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荷蘭人利用不適于耕種的土地因地制宜發展畜牧業,現已達人均一頭牛、一頭豬,躋身于世界畜牧業最發達國家的行列。他們在沙質地上種植馬鈴薯,并發展薯類加工,世界種薯貿易量的一半以上從這里輸出;ɑ苁呛商m的支柱性產業。全國共有1.1億平方米的溫室用于種植鮮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歐洲花園”的美稱。荷蘭把美麗送到世界各個角落,花卉出口占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荷金融服務和保險業、旅游業發達。 荷蘭郁金香花車巡游
交通運輸:荷蘭陸、海、空運輸均十分發達。境內河流縱橫,水路四通八達。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大小水道160多條,橋梁1000多座。位于萊茵河與馬斯河出海口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阿姆斯特丹機場是荷蘭和歐洲主要航空港之一,曾多次獲世界最佳機場稱號。荷蘭人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發展交通運輸業,其陸?崭黝愡\輸占歐盟交通市場總額的百分之三十。
在荷蘭西部小城豪達市奶酪交易中心,一名交易員與賣主用傳統的擊掌方式議價。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奶酪生產國,其中超過一半的奶酪就產自小城豪達。豪達市奶酪交易中心始建于1668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交易中心。直至今日,當地人仍沿襲著席地擺放和擊掌議價等古老習俗進行奶酪交易
新聞出版:報刊發行始于1618年,F共有日報近90種(其中全國性日報8種),綜合性和專業性期刊約4000種。主要報刊有《電訊報》、《每日匯報》、《人民報》、《新鹿特丹商報》、《誓言報》、《忠誠報》、《金融日報》、《埃爾什維爾周刊》、《自由荷蘭》。荷蘭通訊社是半官方新聞機構。荷蘭有5個全國廣播電臺、10個地區廣播電臺和150個地方廣播電臺。電視廣播覆蓋率100%,其中76%的家庭可接收有線電視。全國有35個廣播電視組織,由荷蘭廣播電視協會根據各組織會員人數分配廣播電視的播放時間,其中8大廣播電視組織在3套半官方的全國性電視節目中擁有絕大部分播放時間。近年來,荷商業電視臺發展較快。
外交:荷蘭為歐盟和北約成員國。對外政策以歐洲為重點,同時強調美國在歐洲的存在是歐洲安全與穩定的重要保證。主張在加強北約的同時,西歐國家制訂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以加強北約的歐洲安全支柱。
與中國關系:中國與荷蘭的人員和經濟交往可追溯到17世紀初。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投資環境的日益改善,中荷經貿關系有了較大發展。雙方政府先后簽訂了包括海運、航空、經濟、技術、文化在內的多種雙邊協定和協議。荷蘭也是最早承認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1954年11月19日與中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1972年5月18日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1981年5月5日降格為代辦級,1984年2月1日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2004年4月,首相巴爾克嫩德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4年12月,溫家寶總理對荷蘭進行正式訪問。1994年,北京與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結為友好城市。近年來兩國友好交往增加,經貿關系也有較大發展,雙方政府先后簽訂了包括海運、航空、經濟、技術、文化在內的一系列雙邊協定和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