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老調重談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了,已經很久很久都沒有上來了,過去的都已經過去,有對的也有錯誤的, 哪個人沒有做錯的時候呢? 只是當要把一個人的錯誤歸到一個群體,去指責一個群體的時候, 就不是一種正確的應該具有的處理問題的態度.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拿到自己心儀的Offer。美國的生活很簡單,甚至有些boring,無論是中國人之間還是美國人與中國人之間都或多或少的存有冷漠。這里給即將到美國的同學們一點自己的體會,我不想去下什么結論,只是陳述事實,把自己目前走過的路告訴大家:
在美國大學里的學習:
能夠出來的同學都應該是同齡人中的”幸運”兒,到美國你將有機會與具有各種文化背景的人一起生活,同樣的也一起競爭。每個學校都對獲得獎學金的學生有較嚴格的GPA和論文要求。對于MS和PHD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通常后者要求高于前者。雖然每個學校的要求不同,但是最general的要求是你要在班里的排名超過75%,在美國前50名學校里面學習的同學能夠感受到的壓力要更大,排名越前壓力越大,一旦某個學年沒有達到要求,獎學金就沒有了。要知道,進入美國研究生院的美國同學,印度同學,韓國同學都和我們一樣是他們之中的突出人群,且他們和我們相比具有一個明顯的優勢:語言優勢。
剛剛來到學校,第一天上課的時候,老師在上面說的課本的內容,餃子大概只聽懂了10%。雖然拼盡全力的在聽,在接下來的幾堂課仍然不能夠聽出個大概,不用說,沒有思考問題的能力。于是餃子請教同樣來自清華,北大,中科大的同學們,他們聽懂了嗎,回答是也沒有。大家都有很大的挫折感。接下來的故事就又象回到了考TOEFL時那樣,到處找美國同學練習,看電視,聽廣播,拼了命的熬幾個月下來,才總算能夠開始適應了。不過在這里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如果只有學習課程的還有時間訓練,如果還有研究任務的,這可就要影響到GPA了。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克服語言這個問題(至少上課能夠聽懂大概)會影響到PhD資格考試。
這里強調一下,尤其對那些已經具有碩士學位的同學們,很多學校會要求你在第一年就通過這個考試,如果通不過的話,你的funding就沒有了。所以第一年對于已經具有碩士資格的同學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你的老板很大的可能性都已經定了。MIT BBS上關于沒有通過資格考試被開除的例子不少,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看。
美國大學里面的生活:
美國大學生活對于在異鄉求學的多數人而言是boring的。很多中國人都自己玩在一起,甚至有的group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加上緊張的學習生活,很多人都無法參加學校里面的一些組織,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中國人周圍都是中國人的原因之一,也是大家出來以后會面臨的困難之一。除了一些中國女孩子可能會有美國男孩追求之外,不太會和美國同學或者朋友有很深的交往。
其實美國大學里面有很多協會,比如空手道協會,舞協,太極拳協會等等里面有很多的美國人,在一個協會里面的大家通常就有了共同的興趣,也就產生了可能的共同的話題,進而可能會有更多的交往。而這些協會在中國的大學里面也有,對于我們也不陌生,是個起步的選擇。也是一個鍛煉語言的場所。
還有就是美國的教會。基督教會在美國非常的普遍,他們的成員通常都會對中國同學非常的友好。無論什么時候,你想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他們都是歡迎的。里面比較多的都是一些美國人,他們不會給你任何的壓力,相反會讓你自由的選擇你的信仰。比如他們會問餃子信上帝嗎,餃子回答說沒有religious belief but can understand those persons who believe in it. 他們都說上帝會愛護你的。在參加他們的活動之中,你也可以得到很多的語言鍛煉。也可以認識很多美國的朋友,包括可能對你以后有重要幫助的人。就比如在美國現在有些找到工作的同學們就是經過教會里面的人推薦的。
這里需要強調一下的是,你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不代表你就必須具有信仰。他們都很理解這一點。
在美國的工作:
對于現在的美國經濟情況,大家都應該有點了解,尤其有個詞(outsourcing)更不會陌生。美國政府尤其是最近的bush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就業問題,大規模消減H1B簽證,使得本來就困難的對國際學生不利的工作環境更加惡化。現在是4月份,2004年度的H1簽證已經發放完畢。大家又可以預想一下今年會有多少百分比的海歸回國了吧。不過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工作,有下面幾個例子,全是實例在MIT BBS的jobhunting有記載,這里餃子只是引用。
A: Accounting 專業, 在美國TOP30學習,之前無工作經歷,在OPT還有半年結束時獲得工作,年薪4萬美元(稅前)
B: CS專業,國內碩士,國內三年工作經驗,F2來美,經過6個月,拿到業界N0.1公司的offer,在H1簽證完結前拿到。
C: Chemistry, 博士畢業,無工作經驗,具有science paper一篇,美國TOP5, 得到教授推薦進入UC某學校做Post.Doc。
D: CS Berkeley MS畢業后在去年被公司裁員,后重新回到加洲某學校讀CS Ph.D。
E: OM, 國內本科,有工作經驗, 現美國綜合TOP30 碩士畢業,6月份回上海,年薪24萬。
F, Chem, UIUC博士,無工作經驗,未在美找到工作,回上海找到一外資企業工作,年薪13萬。
最近,餃子參加了一次所在地區的JoB fair。 小的公司一說是International student,就問有沒有綠卡,然后就是sorry。幾家大公司Microsoft,IBM問有沒有工作經驗,你有沒有參與過與公司的合作項目,你有沒有實習經歷。還有一家IT業界很有名的公司就這樣寫著:
1. 你是否在我們公司工作過
2. 你是否在我們公司實習過
3. 你是否在美國相關企業工作過
4. 你是否在美國相關企業實習過
5. 你是否在美國國外的相關公司工作過(請提供對方聯系人姓名,聯系方式)
6. 你是否在美國國外的相關公司實習過(同上)
這些對于各位同學來說能夠有怎么樣的啟發就看自己怎么去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