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美國人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接受最好的教育, 以發展個人的天賦與能力. 從19世紀早期開始, 這種義務教育的理想便不斷得到群眾的支持. 許多政教界的領導人物指出, 美國的繁榮與強大, 事實上是得力于教育之普及. 1830年到1850年間, 偉大的教育家如霍瑞斯·曼 Horace Mann、巴納德 Henry Barnard等人就不斷地四方奔走, 以求得政府對初、高中教育的管理與支持. 終于在1852年, 麻薩諸塞州通過第一條兒童義務接受教育的法令. 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后, 許多州開始成立公立初中與高中. 州立大學與農業學院、技術學院方面也都有驚人的成長. 20世紀初期, 人人應接受高中教育的理想已經在美國獲得廣泛的支持. 高中畢業后申請進入學院就讀的人數大幅度地增加, 緊接著, 大學及學院的選讀生人數也大大地增加. 今日, 將近有600萬的美國人在學校, 學院或是大學里就讀, 其他數百萬的美國人則參加成人教育課程. 幾乎所有的美國小孩最少都接受8年的教育, 高中畢業的有75%, 從四年制的學院及大學中獲得文憑的有25%. 廣大的教育計劃已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受教育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只有1%的美國人不能閱讀及寫字. 州政府負責自己州內的公立教育制度. 所有的州都要求孩童入學, 在大多數的州, 孩童們在16歲之前必須接受教育. 州把許多教育責任交給地方教育委員會, 大多數的委員們是由地方學區投票選出. 大多數的美國公立學校是由當地地方投資及管理, 然而目前聯邦政府與州政府, 卻在投資地方學校上扮演日益重 要的角色. 各州同時也承認那些合乎相當學院基礎的私立學校與教會學校.在初中階段, 約有10%的人就讀于私立或教會學校. 在高中階段, 同樣約有10%的人就讀于私立或教會學校讀書. 約有20%的大學生是讀私立學校或教會學校.
圖書館
公立圖書館最早設立在美國, 提倡免費公立圖書館與提倡免費公立教育的運動幾乎是同時在美國發起. 到19世紀中期, 大眾已認為公立圖書館的成立, 應該是地方政府的職責之一. 今日, 美國有8,500座公立圖書館, 其中約有5,500座是城市、鄉村、地區性圖書館的分館, 美國還有將近2,800個二年制學院、四年制學院以及大學圖書館. 上千的初中、高中、政府機構與私人企業也都設有它們自己的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最大的圖書館. 該館建于1800年, 藏書約有1700萬冊. 美國還有將近80個擁有100萬冊以上藏書的大學圖書館,其中最大的是哈佛大學圖書館, 有900萬冊藏書. 美國國內還有數千座特別圖書館, 這些圖書館的資料只限于某種特殊的部門. 其中特別杰出的幾個, 包括位于芝加哥, 專門收集科學與技術資料的里拉 John Crerar 圖書館;以及馬里蘭州柏賽斯達的國立醫學圖書館. 美國的圖書館首倡各方面的服務, 許多圖書館甚至還提供視聽服務、音樂場地以及藝術場地等.
博物館
美國博物館將近5,000. 包括一般性博物館以及藝術、歷史、博物學及應用科學之類的專業性博物館. 卻爾斯登 Charleston 博物館是美國的第一座博物館, 它是由南卡羅里納州卻爾斯登圖書館協會在1773年建立的,直到今天, 博物館內還存有許多有關南卡羅來納州歷史的珍貴資料. 美國年代最久的一所藝術博物館, 是1805年建立在費城的賓夕法尼亞藝術學院. 其他有名的博物館包括有紐約市的美國生物博物館;芝加哥的藝術學會;芝加哥的野生生物博物館;紐約市的古根漢博物館;紐約市的市立藝術博物館; 紐約市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的科學工業博物館;華盛頓的國家藝廊;康涅狄格州紐海汶耶魯大學的皮波迪 Peabody 生物博物館;華盛頓的美國國立史密森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博物館;以及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威廉·洛克西爾·尼爾遜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藝廊和瑪莉·艾金斯 Mary Atkins藝術博物館.
科學研究
美國人強調人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增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出自美國的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家遠比其他國家多.迄今幾乎已有140個美國人贏得或分享諾貝爾獎, 而其中有五分之四是屬于科學方面. 美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發明包括對光速的測量, 愛克斯光對原子的影響, 染色體對遺傳的功用, 以及制造世界上第一道雷射光束. 1957年, 美國政府在科學研究與發展的工作上編列了446,200萬元的預算, 七十年代后期, 科學研究工作每 年的花約達300萬美元. 美國的工業也開始增辟研究計劃, 以制造更新更好的產品. 科學活動上巨大的花費, 對于培養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大學與學院而言, 又是一項新的挑戰. 此外, 大學實驗室也從事許多由政府及工廠資助的研究. 同時, 這種對科學的重視也在高中與初中反映出來. 這可從科學性課程在所有課程中所占的比例與份量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