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私校被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家庭選擇,面對復雜且多樣的英國私校申請、擇校和準備流程復雜,無從下手幾乎是剛入門家長的常態。從申請節點、入學考試到怎么選擇英國私校,讀完這篇就清楚!
英國私校申請時點
英國私校申請分4+、7+、11+、13+、16+等幾個入學節點,中國孩子通常會選擇13+或16+申請。根據申請的一般流程,完成和13+、16+申請流程與學生的年級匹配大致如下:
Y5(4年級):部分頂級私校13+入學注冊開放;
Y6(5年級):部分頂級私校13+入學考試進行中;菁英私校13+申請注冊持續開放。
Y7(6年級):頂級私校13+申請關閉;13+入學申請開始錄取接近尾聲。
Y8(7年級):部分私校13+可申請或補錄;大部分13+申請結果落定。
Y9(8年級):13+學生入學(錯過13+申請,可視當年學校的安排,考慮準備14+注冊及考試)。
Y10(9年級):想要沖刺好學校的同學,需在Y10下半學期關注學校注冊開放時間,并進行16+注冊;(14+學生正式入學;部分學校有15+名額)。
Y11(10年級):9月-10月,16+注冊結束;10月-次年2月進行學校招生考試。
注冊時間:13+申請需提前1-3年完成注冊,哈羅、伊頓、溫徹斯特公學等這類頂尖私校,一般都需要提前三年注冊申請Year 9入學。
年齡要求:英國私校申請對學生年齡要求會比較嚴格,所以在申請準備時要將年齡和年級進行綜合考慮,
合理規劃考試安排:有的學校會要求先看標化考試成績再決定是否可以注冊,有的是先注冊再發成績給學校,再加上這些考試(UKiset/ISEB/CAT4)有報考時間限制,像UKiset要間隔4個月才能進行下一次考試,所以在申請準備時,一定要合理規劃考試時間。
英國私校申請時間軸4月-8月:根據孩子的情況,家庭開始制定留學規劃,確定好目標,完成擇校。
9月-10月:確定好目標學校后,9月開始正式進入招生季。可以參加學校的open day(開放日),也可以聯系招生辦了解招生詳情,及時明確目標校DDL以防錯過最佳申請機會。此外,有些學校會要求參加入學考試(ISEB的pre-test,或11+/13+,或者UKiset等),所以需要提前預約參加考試。
11月-12月:進入申請流程,提交準備材料,其中包括推薦信、成績單、學校報告、論文essay(部分學校需要)、入學測試、面試等。
次年1月-2月:這個階段是大部分私校的DDL,學校如果有安排專門的入學考試,一般也會在這個階段進行。
次年3月:這是第一階段的入學offer,一般會在3月10日后發出offer。
次年4月:家長回復offer時期,一般需要在收到offer的一個月內進行確認答復。
英國私校13+和16+申請分析
13+和16+是兩大主要入學點,招生更為普遍名額較多,是國際生選擇最多的兩個入學階段。那么,這兩個入學點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申請難度有何區別呢?申請特點招生規模最大:按照英國私校的學制和學習內容來看,從Y9-Y13這個階段統稱中學,很多頂級私校都是從這個年齡開始招生,是私校招生規模最大,學生選擇最多的入學點。
招生周期長:13+入學一般需要提前1-3年注冊,頂級私校依然保持傳統的申請流程,因此申請13+的同學基本要在Y5-Y6的時候注冊,因為戰線太長每年都會有不了解的家庭錯過注冊時間。
考試復雜、要求不一:13+申請過程中需要準備的考試繁雜,要根據學校要求步驟完成每年的學校招生筆試、面試及要求提供的UKiset、ISEB等成績,學校的考試內容和要求根據學校要求而定,需要逐一針對性準備。
考察全面:英國私校提倡全人教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會涉及體育、藝術、音樂等活動,因此13+并非只看學生的學術能力,也會考察學生各個方面的特長。
申請優勢入學機會多:13+是英國入學點中招生規模最大的階段,因此學校開放的名額多,入學機會多。
完整完成中學階段,打牢基礎:Y9入學的學生會完整的經歷KS3最后一年、GCSE和ALevel,入學有1年的時間為GCSE學習做準備,更能穩扎穩打。
充分體驗私校教育和生活:13+入學后,學生將在學校度過為期5年的學習和生活,充分理解學校教育理念,體驗豐富的課程。
學校管理嚴格:學生在13+入讀后,校方對于學生的管理也相對嚴格,晚上會嚴格管控電子設備、周末要求學生參加校內的課內課外活動等等。申請劣勢競爭激烈:由于頂級公學、男校、女校都是在這個階段招生,不管是英國本土的預備小學、公立小學還是其他國家的學生,也都會發起沖刺,所以盡管名額多但競爭依然激烈。
容易錯過時間,要求全面:13+申請會綜合看學生綜合能力,申請要求和步驟更復雜,大部分學校都會要提前注冊,需要早做規劃。
16+是英國私校最后的入學節點,有很多同學會選擇沖刺更好的學校為之后大學申請做準備。
入學特點入學名額少壓力大:相比13+,學校在16+的招生名額普遍少了很多,16+只有2年學習時間,之后還要面臨大學申請,這個階段會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學習壓力。
重學術:16+ 的入學考試是難度最大的、更強調學術能力,考試內容由每個學校自行決定,大部分學校會結合學生GCSE成績以及ALevel想選的課程進行考察。
申請流程簡單:16+一般僅需提前1年注冊,參加學校入學考試即可。申請優勢客觀限制減少:這個階段部分男校會開始面向女生招生,部分走讀學校也會開始招收寄宿生,如果目標是這些學校,之前受到客觀限制的同學,16+是最好的機會。
性價比高:私校高昂的費用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16+入學后只有2年的高中生活,經濟壓力較小。申請劣勢名額少、學術要求高:相比13+,16+申請名額少,16+的名額就少了非常多,像哈羅公學16+名額每年可能只有20個,13+約160個左右。區別于13+的全面考察,16+畢竟只有2年學習時間,之后還要面臨大學申請,因此對于學生的學術要求更高。同時直接進入ALevel學習,沒有過渡,還要在短時間內克服文化、語言障礙等問題,壓力會非常大。
適應力、抗壓力和自控力要求高:16+入學后直接進入ALevel學習,沒有過渡,要在短時間內克服文化差異、教學模式差異、語言障礙等問題,對學生的抗壓力、適應力、自控力和時間管理都有要求。
頂級私校體驗少:由于只有最后兩年且要兼顧大學申請,因學生的時間會被學業占據,私校體驗也會有所減少。
英國私校的費用一般分為注冊費、押金費、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5個部分。
注冊費(申請費):一般來講,學校會收取150-200英鎊的不可退費用,需要一次性繳納。
押金費:學生通過學校的評估后會收到預錄取通知書,同時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繳納學位押金。押金可以退還,不同類型的學校押金也不同:寄宿學校:押金通常為一學期學費:5,000-9,000英鎊
其他非寄宿學校:1,000-3,000英鎊
學費:學校因地區而異,總的來說,英格蘭地區學費較貴,且距離倫敦越近,學費也會略貴一些。
住宿費:住宿費應該是學費以外的最大一筆費用了,學生可以選擇住校或寄宿家庭。住校:私校住宿及餐飲是與學費一起計算,根據學校給出的費用為準。
寄宿家庭:一般為50鎊/天
生活費:最新數據顯示,英國一年的生活費大概在8000英鎊左右,不過僅供參考,具體依個人情況而定。
ISEB的全稱是The Independent Schools Examinations Board,是英國的私立學校委員會。
ISEB齊集了代表英國頂尖私立學校的三大組織,是給英國頂尖私學入學考試提供考題的機構。考試分為兩次篩選,第一次叫 Pre-test 預考,第二次叫Common Entrance統考,是私校的入學考試。只有通過了第一次預考才有第二次統考的機會。
在大多數英國的精英私校入學要求中,都會要求學生參加ISEB Pre-Tests,包括伊頓和哈羅。這些學校會先用 ISEB Pre-test 預考測試學生的水平,目的是為了篩選想要入學的學生,是否具備入讀該私校的學習能力及潛能。
CAT4考試的全稱是“The Cognitive Abilities Test Fourth Edition”。CAT4考試的宗旨是幫助英國和愛爾蘭的學校了解學生能力并找到開發學生能力的方法。
CAT4考試可以幫助學校辨別每個學生的優勢和劣勢。CAT4考試面對英國和愛爾蘭的6至17歲學生,現在國際學生也可以進行CAT4考試。
以哈羅、惠靈頓、德威為代表的英式國際學校,入學考試大多采用CAT4測試,外加內部英文能力測試,來考察學生的學術和潛力。
UKiset—The UK Independent Schools Entry Test, 全稱為英國私立學校入學考試,簡稱譯賽,是一項對海外學生進行的標準化測試。該測試被眾多英國私立中小學采用,作為錄取海外學生的評判標準之一。
UKiset針對9歲半至18周歲的學生,從學術水平,發展能力以及學習潛質進行綜合評估,幫助學生準確了解優劣勢和學習偏好。
考試成績有效期為一年,在每4個月內能測試一次,允許只向申請院校寄送最高的那份成績。
不管是13+申請還是16+申請,選擇適合孩子情況的入學點,揚長避短才能在申請上增加優勢,每個申請節點錯過了就只能等到下一個,因此早規劃、早準備格外重要。
家長在為孩子們選擇英國私校時,經常會把兩所學校進行對比:這兩所學校哪所更好?或許在各位家長看來,這個簡單的問題只有兩個答案,要么A學校更好,要么B學校更好。
但如果想準確地、負責任地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多個維度去考慮。
學術考量
在對學校學術方面進行考量時,我們應該始終把握住是否適合于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并且關注學校的學術細節表現。
課程設置
每所英國私校都會有自己的課程設置及課外活動,甚至有些學校的教材都是學校自己制定的。所以各位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需要格外關注學校開設的課程,尤其是在高年級階段開設的課程,以此來衡量學校的辦學特點是否匹配與自身特質,制定自己的入學標準。
學術指導
一些英國私校,會有專業的老師來負責指導學生在學業方面的問題和困惑,這一點大家一定要重視。因為在面對諸如課程體系的選擇,GCSE和A-Level的選課,升學目標等一系列重要抉擇時,一個好的選擇,不僅有益于學生時代,更可能會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學術成績
考察一所學校的成績表現,可以通過學校官網以及相關的權威榜單所發布的數據,比較權威的英國私校榜單如下:
《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m:榜單數據來源,為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ISC,分GCSE和A-Level兩個榜單,以學校當年考試的A*-A率或9-7分率來排名,發布時間一般在每年8月,參評私校大約200-300所。
該榜單存在的不足是:學校的信息不太全。有些學校不對外公布成績,也不參加任何排名,所以在排名中根本找不到。此外,每日電訊的排名,一般只包含那些至少有25個學生參加考試的學校,一些小規模學校是不包括在內的。
《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Schools Guide/Parent Power:這個排名是英國本土最為認可,也是英國家長最常參考的一個。該學校指南統計了包括公立學校在內的2000多所英國中小學的最新考試成績,榜單主要以公立/私立、中學/小學以及地區來劃分。
私立中學排名綜合評定GCSE和A-Level成績,把初中和高中當作一個整體去考量,發布時間一般在每年11月,參評私立中學大約300-400所。
Best Schools League Table最佳學校英國私立中學排名:由英國一家教育機構所統計的私校排名,GCSE和A-Level分開統計,但分別只列前100名。除此之外還細分了混校、男校和女校榜單,以及寄宿學校、私立小學等榜單,更新時間一般在每年11月。
雖然排行榜以數據的形式,直觀地展示了學校在學術方面的表現,但只是一個參考工具,并不能作為絕對標準。因為再權威的榜單也會有所側重,而且一些英國傳統名校,比如伊頓公學和哈羅公學等,本身就表明不參與這些排名。所以建議大家在考察學校成績表現時,結合三年的A-Level和GCSE成績排名,同時兼顧其他指標和數據綜合考量。
除去上述幾大權威榜單,由一個包括約50 名編輯、作家、研究人員等組成的編輯團隊參與評估和編輯的一份獨立指南,The Good Schools Guide《好學校指南》給出的評估和建議也非常有聲望。
《好學校指南》The Good Schools Guide通過對學校的調查和采訪,以及對教學質量、課外活動、校園設施、學術成就、招生政策和校園文化等方面的評估,來提供有關英國學校的詳細信息和建議。
該指南也為需要特殊教育支持的學生提供專門的指導,包括關于特殊需求學校的建議和信息。
升學情況
除成績表現之外,可在學校官網上查詢近年來學生的升學走向,然后結合孩子自身特點進行選擇。
可以通過學校向牛津、劍橋這兩所知名大學輸送了多少畢業生的牛劍比,以及進入其它頂級院校的數量,或者是有多少畢業生被音樂、法律、工程、藝術等專業學校錄取,來判斷學校在學術水和平專業方向的建樹。師生比和國際生比例國際生比例是教學質量和教育資源里很重要的指標,國際學生太多或者太少對孩子的學習都不利。
正常的本土學生與國際學生比例應該在15%-20%左右最為合適。比例過低則表示學校過于本土化,可能對國際生的教育缺乏經驗;相反如果國際生比例過高則會影響孩子學習英國文化,難以融入英國社會。
英國私立學校不論是小學、中學還是高中,都有單一性別和混校之分、寄宿和走讀之分,在地理位置上還有 Country School 和 City School之分。不過這些方面一般不會成為選校的決定性因素,而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不管是男校、女校還是混校,所有基礎課程都是完備的,但兩類學校的強勢學科、教學偏向重點以及特色課程會有些許不同。
男校:針對男生好動以及好勝心強的性格特點,在英國私立男校的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紳士氣質和領袖性格,包括領導力、責任感等方面的培養。此外,私立男校更多地安排適合男生的體育活動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男校課外活動:偏重競技類,如馬術,射箭,劃船,足球,橄欖球等等的活動和訓練。
女校:同一年齡段的女生通常比男生更感性、更成熟,有著更強的思維能力,女校會針對女生的性格特征,為她們提供適合女孩氣質的藝術、音樂、舞蹈、餐桌禮儀、營養學等特色課程。并且會經常組織下午茶會和舞會等活動。
女校課外活動:禮儀、美術與設計、音樂、戲劇、烘焙等等課外活動為主。同樣,體育活動也很齊全,馬術、la-cross、net-ball等英國傳統女士體育運動都囊括其中。
混校:所有科目全面發展,學校課程種類齊全,男生女生的課師資都平均分配。學生得到文科理科,藝術體育等全面課程的發展。
混校課外活動:除了一般的House Competition,社交活動以外,各式課外活動幾乎都有所涉及。
單一性別學生的成績普遍高于混校,其在往年私校排行榜前50的名單里占據了接近70%,中學GCSE階段,成績排名前10中單性別學校占據90%。這或許得益于單一性別學校會根據男生/女生的優勢進行教學。避免由性別差異帶來的學習困擾。
混校的課程設置和課外活動種類齊全,學生可以體會各種活動。提早體驗社會大環境,有利于社交能力的發展。
不過,近年來英國不少單一性別學校轉型為混校,如西敏公學、溫徹斯特和威斯敏斯特,已經開始從男校向男女混校過渡。九大公學之一的威斯敏斯特更是率先宣布計劃在2023年實現完全男女同校。
隨著單一性別的學校數量減少,這類學校的申請也越來越具難度。無論單性別學校還是男女混校,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選擇哪一類學校需要從學生自身出發,考慮適合孩子的特點和需要,只要選擇到適合的學校都能獲得優質的教育體驗。
寄宿還是走讀同樣也沒有好與不好之分,更重要的還是看哪種選擇更適合前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
走讀學校:學費便宜很多。適合在校外有穩定、安全住處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校外的活動和培訓。
寄宿學校:生活學習有規律,鍛煉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學校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間的互動。往往有優質的師資和良好的硬件條件。另外,是否寄宿學校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所選學校的特色活動和學費支出。
特色課程(活動):所有的寄宿學校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和體育活動,豐富的住宿活動是英式精英寄宿的精髓所在。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友誼,挑戰自己,也幫助他們真正放松下來享受游戲的樂趣和他人的陪伴。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傳統,也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有的學校專攻某一特定領域,比如體育、音樂或表演藝術等。如果學生自己有某種特,殊才能或者興趣愛好,可以選擇一所有最好的設施和經驗來培養這種才能的學校。
費用:全日制私立學校的平均費用是每學期4980英鎊,或每學年14940英鎊。寄宿學校的學費要高得多,平均至少是前者的1.5倍,平均費用是每學期11763英鎊,或每學年35289英鎊。
其中,小學(或初中)寄宿學校的平均費用是每學期8621英鎊;中學(或高中)寄宿學校的平均費用是每學期11609英鎊;six form寄宿學校的平均費用是12329英鎊。(以上所有信息均來自獨立學校委員會2020年人口普查和年度報告)
Country School or City School
Country School:一般位于遠離城市的鄉村,以全寄宿學校為主,師生比高并且整個環境更加封閉。更能夠保證孩子們在課上與課外時間的安全,相對更適合低齡的孩子;而且也可以保證孩子們在下課后,晚上的課余時間有學校的老師安排著引導學習,不會在宿舍內荒廢時間,適合自制力差的孩子。
City School:基本上都是坐落于市中心的學校,這類學校大多都是走讀學校或者是寄宿生比例比較少的學校。孩子們在一天的課程結束以后基本上都是回家繼續學習或者補習。相比與鄉村,市中心和鬧市區人口流動性大,人多且雜,可能不是很適合一些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
學校官網
官網是了解一個學校信息,尤其是基礎信息最可靠的來源,我們可以借助官網了解該校包括核心價值觀和辦學特色等在內的多方面信息和參數。
私立學校由私立學校督查組(ISI)來審核,由其所出具的這份報告,會涉及了學校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學、課程規劃、領導力和管理能力、教牧關懷和常規監管;督察組將會針對這些內容作出判斷并提出改進建議。
官方評定、社會評價
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 Report來判斷一個學校是否優秀,是相對比較權威和客觀的。建議選擇綜合評分為良好(Good)或優秀(outstanding)的學校,
另外,還可以通過論壇上家長的評論,學生的反映都是值得參考的信息,多采集相關信息能夠幫助家長做出客觀的判斷。
再如各占英國最牛學校的半壁江山的伊頓聯盟和拉格比聯盟,這兩大聯盟所包含的私校囊概括最知名的英國九大公學中的8所。
能夠進入協會、聯盟的學校,彼此在學術成績、校友貢獻、科研成就等諸多方面,都有著相當不錯的實力。
如果有條件到英國實地參觀學校,可以參加學校的開放日安排約見校長等校方負責人。在參觀期間,家長和學生可以直接與接待的校長、舍監、老師和學生溝通,并且更詳細、更直觀地了解學校的軟硬件設施以及學生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