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4000多所大學,每一所大學的錄取條件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相同,就是學生在本科入學之前必須提供高中成績單,絕大多數必須要高中畢業。也就是說,語言成績有學校要,有學校不要。SAT/ACT 有的要,有的不要。論文題目各個學校不同。推薦信也是二至四封。
因此要先看錄取條件是否符合自己,準備條件和達成目標,提前做好階段規劃,以調整自己的沖刺、匹配、保底等選校范圍。
通常來講,美國本科教育選校類別分為社區學校,文理學院和綜合類大學。社區學院多為兩年制,文理學院和綜合類大學為四年制。文理學院的規模較小,通常在 2000 人左右。私立綜合大學本科學院規模大多在 4000-8000,而許多公立的綜合大學通常學生數超過 2 萬。還應考慮師生比 (student-facultyratio),因為規模較小且財政富裕,很多文理學院及規模較小的私立綜合大學在此項數據上占有優勢,學生通常能享受到幾人至十幾人的小班授課,獲得教授更多的關注,更容易得到空間及資源。
美國五十個州,即擁有繁華的大都市,如紐約市,洛杉磯,芝加哥,也有安寧的小城鎮,小鄉村。很多學生反映去到美國不適應人比較少的地方,覺得那里的生活缺乏趣味。也有不少人說小一點的城市更加適合靜心學習。
對于地理位置的選擇,一是依賴個人喜好和對美國的了解,二是依賴對于專業和實習就業的需求,本科期間,一些知名城市地區的學校資源會更豐富一些。不過美國有許多在當地非常出名的小城市,大型企業均有分布,校企聯合也較為緊密,同時他們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也是許多本土學生更愿意就讀的學校,只是我們國內的許多學生可能不太了解。
美國有 4000 多所大學,但不是每一所大學都有齊全專業。所以要考慮到學校是否有你未來發展方向感興趣的專業。如果學生未明確專業方向,打算先讀通識課程,可參考選擇綜合排名較高的美國名校。因為大學的綜合排名越高,相對而言學生以后有機會獲得的資源就越豐富、越優質。不過,提醒大學已經明確所學專業的學生,應該首先參考專業排名,哪所院校對你更有價值,了解不同學校在該專業領域的科研實力、就業情況等,再擇校,所以同學們要慎重考慮。
在美國大學的獎學金方面,極少的美國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助學金,特別是本科生。一些非常優秀的學生才能拿到獎學金,且數量不等。所以美國留學都要做好自費的準備。在美國讀本科,學校之間學費的差別很大,少至不到 $15,000 每年多至 $60,000 以上。在這里要提一點的是,由于受近期美國經濟形式的影響,有些美國大學可能會在學費和獎學金的調整上有一些變動,不過也都在這個范圍之內,各校每年平均都會在學費上做 5%-12% 左右的調整。
美國留學的生活費會根據不同的城市有差別。東西兩海岸的繁華地帶的生活費很高,中南部人口不多的地方生活費就會便宜。此外,節省生活費的方式還有很多。一定要學會理財,比如預算好自己每周的花費,住在離學校稍遠一點的地方然后乘公交或者騎單車上學,或購買二手的教科書。值得一提,很多學校因為附近交通問題開車會更方便,美國的二手代步車比較便宜。
治安相對差的地區例如:比如紐約四個區,其中哈林區、布魯克林區相對亂一些,單身女子在選校時就該謹慎考慮。但也要考慮到,如果放棄紐約州,可能會錯過紐約“大蘋果”最吸引人的風采,以及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生活。另外,不少中學生放棄加州是因為該地中國人多,怕會影響學習英文的進度。但是別忘了,學習英文的方法與態度,比如不與中國留學生合租一間公寓,尋求本土寄宿家庭,比簡單的選擇地區更重要。
本科不是重點,而是起點,作為全球公認的成人教育階段,學生能在大學期間獲得什么至關重要,這個大學期間未必只是一所大學,美國作為教育多元開放的國家,除了學校和企業的聯動性強之外,學校和學校之間的聯動性也很強,可以多關注一些學校轉學,聯合培養項目,比如一些社區學院、文理學院和前三十綜合類大學之間的轉學、聯培協議。不僅能讓孩子實現彎道超車,也能領略到真正的教育根本,深思自己發展路徑。同時專業上也分為STEM性質和非STEM性質,眾所周知,STEM類專業畢業后享有3年OPT,有更大的優勢去適應在美國的實習就業和長期發展。因此,優秀的留學中介和老師,是會站在學生短中長三線角度協助學生去考慮問題,選擇最適合的學校申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