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在實際過程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主要是來自學生本身的興趣。比如說,一個學生理科比較好,而且也有相對明確的興趣,那么他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己在申請的時候選擇什么專業,如:數學,物理,機械工程等等。
在高中階段也參加了相應的很多競賽以及活動,有足夠的背景去說明支撐自己的興趣方向。這種情況,申請者可以明確申請專業,文書寫作的時候why major這種題目也可以有很明確的方向以及豐富的細節。
不少孩子沖上前去后都說老師要上商科、經濟專業,而原因往往就是覺得這種專業好賺…事實上,這些同學對于將來就業情況存在著極大的錯誤認識,也不了解自己想做什么,一股腦地認為這門職業不錯。
還有就是愛玩游戲想學計算機但報考計算機專業難度遠遠高于其他專業且未必對學生適用。因此記住別扎堆熱門專業或者像前面說的那樣充分考慮興趣能力和學校排名地理位置文化氛圍。
如果想留在國外,盡可能選擇STEM專業或者國外緊俏專業。(比如經濟就不算是一個好在美國就業的專業…)
事實上,美國大學本科階段,尤其是大一、大二的時候,建議我們同學可以把自己興趣目標專業的基本課程都上一下,并且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不要想當然的去定專業。
很容易只是因為很喜歡課程簡介而選擇某個專業。不過,重要的是,在選專業前,要先看高年級或者高階課程。在許多領域中,高年級學習是非常有挑戰性的,而且有時候在思維,方法或復雜性等方面都與“灌水后”,服務于大學整體的課程引入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