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低齡留學的家庭中,很大一部分選擇了英國教育,中學階段的頂尖私校。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凈值人群的出國需求白皮書》:
高凈值人群送子女去國外接受教育最主要是為了尋找優質的教育資源,期待通過海外教育模式培養子女獨立思考、溝通、創造力以及領導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子女海外教育低齡化趨勢明顯,六成或以上人群選擇高中及以下學齡階段送子女出國接受教育,一般會提前2年左右為子女準備海外留學。
留學準備的時間:
4年以上(7.8%);
3-4年(7.6%);
2-3年(50,.8%);
1-2年(45.4%);
1年以下(8.4%);
低齡留學家庭對于留學的準備,大多側重于7+/11+/13+這些私校入學考試,而對于國內小朋友來說,真正的挑戰其實從小學畢業,升入中學才真正開始。
以11+考試后第一年,英國私校Year 7的課程為例,來感受英語、數學和科學三大主修課程的難度吧~
升入中學Year 7,孩子們也進入了教學大綱的第三個關鍵階段Key Stage 3,大綱規定了要學習的重點,但學校根據學生的能力也會有所調整,對能力不夠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持。
Year 7—英語課
經過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孩子們都有了一定的水平,中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難度也會提升一個臺階。比如Year 7英語課上最常用到的材料包含:
莎士比亞作品;
英文經典小說;
當代小說;
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
戲劇;
詩歌和民謠;
新聞;
游記;
隨筆/短文;
影視文學;
在KS3階段,英語課程的學習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閱讀
到了小學結束,孩子的閱讀水平應該已經足夠自信和流暢,這個階段的閱讀重點是理解(Comprehension)和說明(interpretation),學習的材料也包含文字和影視的。Year 7的閱讀主要側重兩個方面:
文字的含義
文本中的信息;
運用更多的技巧,比如粗讀、略讀;
尋找隱晦、暗含的意思;
理解文章的主題;
作者的手法
讀一個作品,去思考它的文化、社會和歷史背景;
了解作者使用比喻、類比和暗喻的手法;
了解作者是如何構造、布局和展示文章的;
寫作
到了Year 7,學生將學會培養想象力,以及各類題材,包括:
故事;
詩歌;
劇本和手稿;
自傳;
廣告和議論文;
論文;
書評;
孩子們將要求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比如:
規劃和草稿;
有邏輯、清晰的表達想法;
精準、富有想象力的詞匯;
修整常見的語法、拼寫詞匯;
使用分段落;
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編輯、校對和編輯潤色;
語言
Year 7對語言方面的要求,主要是了解語言如何發展和改變的:
不同的地區和場景中,口語有何不同;
隨著時間,英語是如何發展的;
在不同語境中,英語如何使用;
口語和聽力
在小學階段,對于口語和聽力并沒有正式的要求,這兩項能力都在課堂潛移默化中培養。但到了中學階段,會有戲劇課、演講等活動,對于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聽力要求也更高。
對于準備讓孩子去英國讀書,或者“小升初”銜接的家長們,建議是:
在開學之前,可以問學校要一份“reading list”(閱讀清單推薦),一般私校都會有自己的書單,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前準備課程材料,另一方面也免了家長們挑書的麻煩;
尋找經典小說/戲劇改變的電影,這對于那些不喜歡讀又長又麻煩小說原著的學生特別有幫助;
到了中學Year 7,孩子面臨更多的挑戰,也有更多的作業,所以可能以前看書/寫字的時間會減少,但一定要鼓勵他們繼續保持習慣;
鼓勵孩子多多參與課外活動,尤其是英國的私校會有非常多的項目可選擇;
Year 7—數學課
到了KS3階段,有了小學階段的基礎,數學更多的是一種拓展。雖然有些知識點和小學有重復,但難度升級了,如果在小學階段的基礎不夠,可能在學起來會吃力一些,這個階段的數學課程,更加側重讓孩子有數學思維,以及推理、分析和評估的能力。
知識點主要包含:
數字;
代數學;
幾何和測量;
數據統計;
Year 7—科學課
到了Key Stage 3,科學課的內容會大大豐富,不再是單一的一項學科,這個階段的學習也會成為未來GCSE課程、A Level課程的重要基礎。
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
Biology生物學
細胞和組織;
骨骼及肌肉系統;
營養和消化;
氣體交換系統;
繁殖;
健康;
光合作用;
細胞呼吸作用;
生態系統關系;
遺傳,染色體,DNA和基因;
Chemistry化學
原子、元素和化合物;
單一和不純物質;
化學反應;
能量特性;
元素周期表;
材料;
地球和大氣;
Physics物理
能量轉換和轉移;
運動的描述;
力、平衡力;
力與運動;
聲波、光波、能量和波動;
空間物理;
以上就是Year 7階段的學習內容,英國私校除了對入學考試選拔嚴格之外,對于入學后也有嚴格的要求,包括學學術水平、思維邏輯能力、科學技能等等。如果沒有足夠好的基礎,即使刷了題、考了高分、進了名校,最終也很有可能因為能力不足而被淘汰,失去了最開始接受國際教育的初衷。
因此,國際教育路線的規劃,絕對不是一兩年的7+/11+備考可以概括的,更多的培養孩子具備進入到英美教育體制中不掉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