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教育體系,在上大學之前,主要分為三部分,初等教育(學前及小學)、中等教育(初中)、延續教育(高中)。
初等教育(學前及小學)面向5-10歲的學生
中等教育(初中)面向11至15歲的學生,從Year7(Key Stage3基礎課程)到Year11(Key Stage4 GCSE課程)共5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最后2年,學生參加統一的 GCSE考試,該成績決定學生A-Level的學習和科目選擇。
其中,跟中國不太一樣的階段是,中等教育和延續教育階段,也就是在12~18歲階段。
這兩個階段,中國學生忙著準備中考和高考,而國外學生學的是GCSE課程和A-Level課程,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想學的課程,開始挖掘探索自己喜歡、熱愛什么,所學知識的覆蓋面,要比中國學生廣一些。
這個階段,英國教育體系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發掘自己到底是喜歡文科還是理科,熱愛什么樣的藝術,喜歡動腦還是動手,等等。然后考上大學,開始專注并深耕一個專業。
在這一點上,英國的教育體系,適合比較早地引導孩子思考未來。
有送孩子去英國讀書的意向,也了解了中英教育體系的差異,那么到底幾歲去英國讀書比較合適呢?
這就需要先了解英國的報名規則。英國很多 Top級公學不接受插班生,只能在其規定的入學時間點才能入學。
一般來說,英國私校的主要入學年有這4個:Year 3、Year 7、Year9和Year12,也就是7歲+、11歲+、13歲+和16歲+入學。
看上圖就知道,這幾個入學年,是英國的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剛開始的那一年。也就是,新的學習階段,新的起點。而年齡越大,學習階段越靠后,競爭也越激烈。
一般情況下,家長更傾向在Year7和Year9兩個階段,送孩子去英國學習。
Year3時,孩子才7歲,還沒有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家長能夠陪讀當然好,這時候入學的競爭力也小。
而到了Year12,孩子16歲了,要學很多東西,備考壓力和學習強度都會比較大。
Year7和Year9兩個階段,也就是在國內的初中前后出去。
這個階段,在英國還沒開始GCSE的學習,可以有1年時間為GCSE課程做好充足的準備。
這時候去英國,可以確保孩子擁有完整的英國中學學習經歷,為下一步的A-Level學習和大學申請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里要注意的是,Year7和Year9兩個階段,對應的年齡分別是孩子的11歲和13歲,注意呦,這是入學年齡,而在入學之前,需要先注冊申請。
在英國,不同的私校,注冊申請的時間不同。總體來說,要提前一年到三年不等。
整體大流程包括:了解學校,到實地訪問學校,決定申請,報名注冊、參加考試、最終被學校錄取。
比如,家長想在孩子13歲時送他去英國學習,那么要提前了解想要入讀的私校。
有些私校第1輪的海選考試,會在孩子10歲左右就開始考了,所以9歲半就要先注冊報名。
送孩子去英國讀中小學,選寄宿好還是走讀好?
英國有歷史悠久的“寄宿文化”,“寄宿”是英國私校的一大特色。
寄宿形式有全寄宿(周一到周日都住校),周寄宿(周五晚或周六下午回家),靈活寄宿(不同學校要求不同)。
這里的寄宿,可不僅僅指在學校睡覺那么簡單,它包括豐富的文化活動。這些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享受一個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很多寄宿學校出來的學生,整體的社交能力、團隊協作等各方面能力,比走讀學校出來的學生更強。
對于留學生來說,在12周歲以后,英國教育部規定必須寄宿。
12歲之前,一個家長可以擁有陪讀小朋友的長期簽證,但12歲孩子寄宿以后,家長就沒有陪讀簽證了,大多數家長會使用訪問者簽證,一年有180天可以逗留英國。
一般情況下,走讀的費用通常比全寄宿要低。
但是,考慮到安全性、課后規劃、是否陪讀等各方面問題,一般低齡留學家庭,會選擇寄宿制學校為主。
英國小學階段,寄宿學校的學費大約每年在2.5萬英鎊-3.5萬英鎊(折合人民幣24-30萬),中學會相對較貴一點,每年學費大約在5萬英鎊左右(折合人民幣35萬-50萬)。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要參加學校的興趣課程,比如高爾夫、騎馬、網球等等,還要多支付一筆費用。
可以放心的一點是,一般情況下,學校官網上對于費用的規定比較透明清晰,額外收費也會標注清楚。
留學行動越早,供選擇的機會越多!
最后,想再強調一遍,如果您也在考慮送孩子去英國讀書,一定要做好規劃,越早越好,越早可供選擇的好學校機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