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課程于1951年開始被應用,迄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A-level課程是英國大部分學生在12年級和13年級,也就是中學階段的最后兩年期間學習的標化課程,考試局們針對在英國以外的海外國家學生,專門設計有國際版的A-level課程。
在A-level階段,學生通常需要從學校提供的幾十門課程中選擇3或4門課程進行學習。在選擇這幾門課程時,學生們一般是從GCSE階段所修課程中選出自己比較擅長的課程,再搭配有助于申請目標大學專業的課程,例如,如果一位學生計劃申請醫學專業,那么在A-level階段可以選擇化學、數學和生物這三門課程。
除了幾門A-level課程以外,學生還可以選擇EPQ(Extend Project Qualification)拓展性研究項目,相當于半個A-level課程,旨在拓展學生在A-level教材考綱以外的能力,為以后的大學學習和研究做準備,一些大學會視情況為做了EPQ項目的學生降低自己的offer錄取標準。
學生可以根據所學課程,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選擇一個話題進行研究,然后匯總成一篇約5000字的學術論文,并進行匯報演講。
A-level的評分等級從高到低為A*到E,當然,如果學生的成績實在太差,也有可能拿到U (Ungraded)。
大多數A-level的課程分數是由學生在兩年制課程最后A-level大考中的表現決定的,某些A- level課程分數則會涉及到平時的Coursework (比如藝術),Coursework的日常完成情況會在這門學科的最終分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A-level課程要求學生只選擇3門或4門學科,學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在自己最擅長和感興趣的學科中進行挑選,避開自己不擅長或者不喜歡的科目,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希望縱深學習和研究的學科中。
比如,如果一位學生不擅長語言類和人文學科,但對STEM學科頗有興趣,那么他就可以只選擇數學和科學科目組成自己的A-level科目,而不是像學習IB課程的學生那樣,必須選擇很多必修科目。
無論你選擇該科目的原因是什么,請記住,A level 比 (i)GCSE 無論在難度與強度上, 都有一個跨越。
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大學專業和就業方向有一些想法或者相對清晰的規劃,比如,如果一位學生已經確定自己想申請醫學專業,以后想成為一名醫生,那么就可以選擇化學、數學和生物的A-level學科組合,認真把這幾門學科學好,拿到高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而無需再學習對自己專業申請并沒有很大幫助的其他學科。從這個角度出發,A-level課程很適合那些對自己未來大學專業和職業規劃已經有想法的學生。
如果你還不確定要學的專業,那么可以通過選擇范圍比較廣的A level科目,來保持選擇的余地。
但是,對于某些專業,你需要學習A Level相對應的特定科目。選科前,一定研究好大學專業是否需要特定的Alevel的科目,否則你可能無法參加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