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詞匯是GRE考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填空部分,很多同學方法論掌握得很熟練,但由于不認識單詞而做錯題。然而面對數量眾多且復雜專業的單詞,很多同學感到不知所措:從什么地方開始背?怎么高效背單詞?背完單詞總忘怎么辦?那么GRE如何科學地背單詞呢?接下來就將通過回答幾個重要的問題,來幫助同學們明確背單詞的方向,減少背單詞過程中的變量,少走彎路、節約寶貴的時間。
看到或聽到時能知道意思、其次知道用法。
多數人印象中學單詞僅包括單詞的拼寫和意思,但其實學單詞還包含讀音、搭配、文風、隱含義等多個方面。比如kid這個詞,除了要知道其做名詞時可以表示“小孩”之外,還應知道這是一種非常口語化的說法。在四六級、托福、雅思作文里一般是不能用的。再比如precipitate一詞,除了要知道其作動詞表示“促成,使突然發生”之外,還應知道這個詞后面只能接負面詞匯。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閱讀和聽力中的單詞要遠多于口語和寫作中用到的單詞,因此大多單詞只需要知道詞形和意思就夠了。考慮到學習單詞的用法比學習其意思要難得多,所以學習單詞還是應該重點學習意思,有需要的時候再去學習用法。
初級階段背單詞表,高級階段大量閱讀。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背單詞表的優勢在于效率極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大量單詞,但缺點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學到單詞的詞形和意思,而很難學到用法。大量閱讀則正好相反,雖然可以學到用法等更全面的詞匯知識,但學習效率低。
首先,一個單詞通常需要記很多次才能記住,看一次就能記住是不可能的。實驗發現,閱讀后立即測試的話,在閱讀中出現過15次以上的生詞,學習者可以掌握72%;三個月后這一數字下降到38%。而對于出現次數低于15次的生詞,學會并長期記住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其次,為了不破壞閱讀的流暢性,閱讀材料生詞量不能太多,1%-2%的生詞比較合理,最高不應超過5%。于是,即使按最理想的情況來計算,學3000個生詞(大學英語四級)也要讀近100萬字。更何況很多時候人們在閱讀材料中遇到生詞甚至會選擇直接略過。
由此可見,大量閱讀的意義并不在于學習生詞的意思,而在于鞏固已經初步學習過的單詞,以及學習單詞更復雜和更微妙的用法方面的知識。所以,更合理的學習詞匯的方法應該是先通過背單詞表掌握單詞的意思,之后則可以通過閱讀(聽力也一樣)來感受其具體的用法。
反復復習,對于同一個單詞的復習應有一定時間間隔,且該間隔逐漸延長。
第一,想記住單詞必須要大量復習。但凡背過單詞的人應該對此都有體會:單詞記一遍要不了幾分鐘就會忘,即使再認真、再全神貫注,兩三天之后頂多就能記得“這個單詞我背過”,意思完全想不起來。而只有來來回回反復復習過的或者平時經常會用到的(也相當于是復習)單詞才會長期記住。
第二,對于同一個單詞而言,每次復習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不應連續不停地復習。比如把abandon(“放棄”)這個詞看5次的話,不應該連續不停地看“abandon,放棄”看五次,而是應該看一次“abandon,放棄”之后先去背別的單詞,過一會再回來看一遍“abandon,放棄”,然后再去背別的單詞或者休息一會,然后再回來看一遍“abandon,放棄”,重復五次。但是很多中國同學恰恰喜歡連續不斷地看一個單詞看很久,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低效的學習方法。這是因為:所有對比有間隔復習和連續復習的實驗研究都發現信息記憶上前者帶來的學習效果要壓倒性地好于后者。
第三,對于同一個單詞的復習時間間隔最好逐漸延長。比如一個單詞背過后第5分鐘復習了第一次的話,第二次復習可以安排在30分鐘左右,第三次復習安排在第二天,第四次第四或第五天等等。
但在具體何時應該在何時復習之前學過的單詞這一問題上,人們目前還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理論上的最優復習時間,如單詞本身難度、學習者的英語水平、甚至最終進行測試的時間。不過只要復習時間不是過短的話(少于一秒,大致相當于連續不停地反復復習)或過長(超過一個月,大致相當于等到一整本單詞書全背完一遍再去從第一頁開始復習),最后都可以帶來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所以GRE在安排復習時并不需要過分執著于理論上最優的復習間隔,差不多就行。實際的復習安排也可以根據記憶情況隨時調整,如記得牢的單詞可以適當延長復習的間隔,而記得不牢的單詞則相應地應該復習更頻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