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對時逢佳節卻置身海外求學的學子們來說,這句詩恐怕是表達情感的不二選擇。此種漂泊在外的思鄉之情從古至今,都未曾改變。這種情愫與海外求學的時間長短無關,從學子們跨出國門那一刻起,就已經在內心深處留下了羈絆。
姜平和李迪雅春節期間都得留在法國繼續讀書,無法回國與家人團聚。姜平來法國已經3年有余,國外磕磕碰碰的經歷讓他逐漸習慣在國外過節,盡管這對初來乍到的李迪雅來說很難適應。不過,他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過節。
——小魚
小魚:過春節、元宵節的時候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姜平:當然是放鞭炮。在國內時,每年我都會買很多鞭炮,在除夕晚12時,“噼里啪啦”放一通,圖個新年吉祥,闔家歡樂。
李迪雅:小時候過新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拜年,因為拜年可以有壓歲錢。現在大了,過年就想和家人歡聚一堂,一起吃年夜飯,看春節晚會。元宵節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煙火晚會、逛廟會之類的,不過,在國外沒有這些,我和幾個同學打算買些彩燈裝點一下房間,模仿一下廟會上的小販,自己開個“廟會”。
小魚:現在,在國外自己一個人會怎么過節?
姜平:因為我來法國的時間比較長,在這邊的中國朋友也很多,比如過年的時候我們會自娛自樂地包包餃子,還經常搞怪地唱《難忘今宵》這些我們平常不問津的“古董歌”。另外,去年放暑假回國,還特意帶了一副精致的小麻將牌過來,我要和幾個要好的中國朋友“大戰三百回合”!畢竟,過節嘛,開心最重要。
李迪雅:學校每年會組織一些活動,雖然這無法完全化解內心的孤獨感,不過,這對我們這些新學生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除了這些,我還親自疊了許多許愿星,每個星星上都寫了祝福,打算寄回家,給家人一個驚喜。告訴家人,雖然我在國外,不過紅包還是要給的,先攢著,等回國我一起收過來。